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发散思维>

培养小孩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若滢2分享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早期是通过玩来达到自我发展的。如果孩子连玩都不会,实在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可以在玩中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培养小孩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培养小孩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一、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呢?

  孩子的思维方式在1岁左右基本确立,3岁以内完成,12岁以内可以通过弥补教育改善。

  那么我们的发散性思维方式从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

  当宝宝还不会翻身,平躺着注视一切的时候。我开始训练他的感官,给他的身体各个部分适当的刺激。训练皮肤觉时,1.我用手抚摸他的身体。2.用毛茸茸的东西来蹭他的皮肤。3.用温热的水杯靠近他的皮肤。4.用冰冰的积木碰触他。把他抱在户外的时候我扶着她的手让他触摸大树,摸摸树叶,泥土。把他搂在怀里让他摸摸妈妈的脸,妈妈的头发。在孩子头脑里感受到的触觉是多种多样的。

  宝宝躺在床上,我又要给他做游戏拉!我拿一个小小的皮球,告诉他:“这是皮球,妈妈要和你玩皮球拉!“皮球掉下来拉,掉在左边拉!掉在右边拉!皮球掉在肚子上拉!皮球掉在小手上拉!”孩子好开心啊,咯咯......咯咯一个劲地笑呢。

  妈妈来吹你拉,吹眼睛,吹耳朵,吹头发,吹小手.....

  很简单,很快乐的游戏。孩子就在着简单的快乐中初步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孩子在3个月左右开始发现真的宝宝与假的宝宝的区别。市面上有一种爬娃,边爬边唱歌,还叫爸爸,妈妈。我给宝宝买来,把娃娃放在他左边,放在他右边,放在他肚子上。真好笑,我一放到肚子上,她就使劲鼓肚子直到把娃娃弄下来。

  接下来,孩子到了理解因果关系的阶段拉。在这个时期,我在注重让孩子理解,原因――结果的同时发展他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贯穿始终。

  孩子会用笔拉,我给他准备了各种笔,还有各种颜色的纸,还有白板,黑板。我带他来到早教班,到了户外我给他一个水桶,一根毛笔。他竟然一画就是1个多小时。好专心那!别的孩子早就跑走拉,我的妙妙还一直在那里画呀画!

  二、专注力是孩子完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指标。

  在我的美术教育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孩子画画的时候不专心,其实这些孩子表现的不仅仅是在画画活动中,在很多活动中都体现出专注力不足的问题。这些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很茫然。很多人都会认为孩子肯定对这门功课没有兴趣,可是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孩子即便是对自己有兴趣的内容,也会出现不知道该怎样去学的现象。那么是对这种教育方式没能很好地接受吗?这样的话,总该会玩吧!?经研究发现这种不会学习的孩子同样不会玩。

  我和有这样问题的孩子家长沟通时,孩子的家长也表示孩子不会玩。那么,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让家长根据我说的方法在家里训练孩子,果然,短短的1个月孩子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后来有个妈妈告诉我说孩子非常粘她,使她没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我问她,会不会是因为孩子不会玩呢,不知道自己改做什么,所以她才很粘!?经我这么一提醒,她说确实是这样。在我们班上还有一个露露小朋友,今年已经4岁多了,根本没有办法独立活动。因为是兴趣班,所以允许家长在教室外面等待,别的家长都是到点了才来接,可是她的妈妈一步都不敢离开。她的孩子一定要非常自由的出入教室,并且不断地找妈妈,根本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我告诉孩子的妈妈一定要好好培养独立性,她的妈妈说:“孩子在家里也是一步都离不开大人。”我便问,那是不是发现孩子不会玩那?回答是肯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被动式的大脑和依赖感使孩子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创造,孩子变得茫然。失去教导,孩子不知道要做什么。玩的水平降低,如何谈的上自我发展与学习了。而我上面所说的不会玩的问题,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孩子一旦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玩的方法,就不需要成人的陪伴,他有能力让自己开心,让自己得到发展。同时能够带动其他的孩子游戏,成为小小。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早期是通过玩来达到自我发展的。如果孩子连玩都不会,实在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可是在我的研究中发现孩子在1岁开始形成初步的思维方式,这直接影响着孩子玩的水平。在1岁半到2岁半甚至年龄更大的孩子中,会玩的孩子很少。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是会玩的孩子呢!?会玩的孩子1岁半左右便会逐渐减少家长陪同的需要,他们能够自发的做很多活动。妙妙快两岁的时候就能拿一根绳子,一条纱巾,围着她的绒布摇马玩很长时间。听她嘴里嘀嘀咕咕“用绳子把你绑起来”;“摇马不痛,一会就好拉!”;”摇马我来拉你“... ...象这样子可以持续1个小时左右。她一般情况下不会觉得无聊。妙妙2岁半左右在和孩子们玩的时候就更加明显了,其他孩子都显得茫然,不知道改怎么玩,而她很多花样的玩法,总是能够带动其他的孩子,使游戏看起来很有内容。

  三、孩子已经初步建立了发散性的思维方式,那么接下来需要巩固和发展。

  1.一岁左右孩子就会对常做的事情产生思维定势,而打破思维定势也是发散性思维教育的一个环节。

  妙妙一直都是和我一口气从楼的一头一直走到另一头――我们家的楼洞门口。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连别的楼洞看都不看一眼。我找准了一个机会,专门带她去了别的楼洞。

  “这是不是咱们家?”

  “是”妙妙看看我然后回答。

  于是我就带她进了别的楼洞,上到二层以后我问:“是咱们家么?”“是”。我让她敲门,门开了,一个伯伯。我向人家道歉,并且带着妙妙下楼。然后他要求我转了每一个门洞。最后才回到了自己的家。

  思维定势的打破促使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多端。

  2.蒙台梭利和方案教学其实都做了发散性思维。

  蒙台梭利的单个活动中体现出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比方说彩虹伞的活动,首先老师拉起彩虹伞,边旋转边念儿歌。然后上下抖动彩虹伞让孩子钻到彩虹伞下面玩“捞鱼”的游戏。接下来孩子坐到彩虹伞里面,老师拉起彩虹伞旋转。最后用彩虹伞盖住孩子――“包饺子”。

  北师大的方案教学中主要是在构建孩子的活动中体现出训练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比方说方案教学――兔子 。

  我们认识了兔子就来观察它的皮毛,那么皮毛都有哪些颜色,是长或者短。皮毛对于兔子有什么用处,对于人类有什么用处。

  兔子都有哪些品种,它们都分布在哪些地区......

  不断延伸,不断加深认知。

  3.我们要做的是在给孩子们安排活动时整体是一个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而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安排发散性的活动方式。

  比方说我给孩子们做的一个玩沙工具的游戏。

  第一天,我让孩子带着沙铲和小桶去沙坑玩沙子。孩子玩累了的时候,有意识的让孩子倒掉桶里的沙子,然后将桶翻过来,并且坐在上面休息。

  第二天,孩子给水桶里装上水,然后带上毛笔,在户外的水泥地上画画

  第三天,我带上一根皮紧,(1)引导孩子把玩沙的小铲子用皮紧穿起来。(2)引导孩子拉着皮紧上下活动,做弹力的游戏。(3)拉着皮紧把小铲子当作拖车。(4)把皮紧取下从孩子腋下穿过把孩子吊起来――皮紧断了。哈哈!

  中间两点也许会变为许多点,只要教师不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任务,孩子都可以自己完成,发现的。孩子自己发现比教师引导要好的多

  妙妙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是1岁10个月,当时中间的两个环节是孩子自发的。

  四、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问题,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诸多的不利因素。

  我国现有幼儿园教育模式下,有诸多问题。经研究观察发现教-学模式下孩子们分为三类。一部分孩子通常情况下表现地很乖,很听话。老师要求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老师说地不对时,他们同样赞同。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被老师奴役了,成为了被奴役的孩子,他们很少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常都是等待别人去教,不能主动学习。另一部分孩子变为《夏山学校》一书中所提到的那种专门破坏纪律,以此为乐趣的孩子。这类孩子,希望有制约他们的纪律,可是他们专门想去破坏它,不去遵守。还有一部分孩子有时听话,有时不首纪律。而这类孩子是比较有主见的,而且有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专注力。

  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很乖的孩子,他们经常在幼儿园里受到表扬,所以很多孩子都在努力地变乖。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胡力元,在一次讲自己的绘画作品的活动上,我听到他说“......后来小熊猫就变乖了,它就听妈妈的话,妈妈让做什么,它就做什么......”孩子就这样被奴役了,自己的想法少了,确取而代之的是别人的思想。这样的孩子不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处于等待的状态中。等待别人告诉自己要怎样,等待别人教授以及暗示。在班上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脸涂肉色那手涂什么色?”涂颜色本来就是通过个人感受,随心所欲地完成的。这样的问题我实在是不愿意听到。还是在绘画活动中,通常可以听到学生说,“我想画兔子,可是我不会,我想画一只雨靴,可是我画不出。”不会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孩子社会,生活知识欠缺,比方说,他没有见过兔子,画不出来。另一方面是孩子不会自己去发现总结生活经验,等待着别人教。象一个等待着将饭送进自己嘴里的懒汉。

  孩子为什么回社会生活知识如此欠缺呢?这好像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可以问问身边的孩子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知识,很多孩子都答不上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孩子的生活,就可以想像得到了。孩子整天被关在同一件教室或者院子里,这样一个不正常的生活环境,如何造就完善的人!?

  在我的研究中,有这么一个叫玉玉孩子,孩子本身很聪明可是到了三岁多就发现,别人问他一件事情,甚至是“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这么容易回答的问题,他有能力解决,可是一到这个让他作答的时候他的思维就中断。总是说“让我想想”。他一出幼儿园,他的家人问他:“你刚才吃的什么饭?”回答同样是一句“让我想想”。我观察了很多次,发现其实孩子有时候是知道的,可是他总是等待别人暗示。这样的状态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变得十分强烈。孩子在家里一直是奶奶带的,奶奶是个很干净很讲究的人,经常听到奶奶让孩子学她说话,孩子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奶奶对孩子的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幼儿园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又使这个孩子根深蒂固地形成了被动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妙妙能够自发地开展适合自己的游戏呢?这与早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孩子想做什么,我们都尽可能的让她去做,1岁多的时候,孩子见到台阶就要爬上去,我们就让她爬;孩子想玩水的时候,我们就给她创造好的条件。我们从不说:“不能”。孩子处于自由的状态,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基础。教育中又主要给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而第二种孩子就不用说了,他们的心理稍稍有些扭曲了,他们关注的不是自己需要怎样发展,而是怎样破坏纪律。这样的孩子如何很好的发展!?

  五、如何开展发散性思维教学,它不但需要老师比较高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一个教育的环境。

  这个教育环境指的是孩子处于一种自由的学习状态,孩子的班级就是孩子的家。孩子可以任意进出幼儿园的每一个房间,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自己安排生活。幼儿园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小社会。在这里社会活动,学习活动都不将是乐趣。

  六、开展发散性思维活动的误区。

  我们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理解一种教育思路的时候往往出现偏差。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就拿蒙苔梭利来说,我们的老师特别关注的是工作时老师的引导,把它当成一节课,然后为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忽略了孩子的表现,忽略了其他很多比活动更加重要的东西。

  今天我们来研究思维教育,老师们也通常会走进课程的误区。把这当成一节课来上,这样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发散性思维只是孩子们处于某一个阶段需要来着重培养的,而且每个孩子的这个阶段都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很早就已经拥有了发散性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要给予他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去发展其他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什么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举例立体思维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式进行思维。

  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占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立体农业、间作:如玉米地种绿豆、高粱地里种花生等

  立体森林:高大乔木下种灌木、灌木下种草,草下种食用菌。

  立体渔业:网箱养鱼充分利用水面、水体

  立体开发资源:煤、石头、开发产品

  你还能想出什么样的立体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

  抽象思维的例子

  美籍华人陈省身教授是当代举世闻名的数学家,他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学中语惊四座:

  “人们常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但是,这是不对的!”

  大家愕然。怎么回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不是数学常识吗?

  接着,这位老教授对大家的疑问作了精辟的解答:“说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不对,不是说这个事实不对,而是说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不对,应当说三角形外角和是360度。”

  “把眼光盯住内角,我们只能看到: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

  n边形内角和是(n-2)×180度。

  这就找到了一个计算内角和的公式。公式里出现了边数n。如果看外角呢?

  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度;

  四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

  五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

  任意n边形外角和都是360度。

  这就把多种情形用一个十分简单的结论概括起来。用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代替了与n有关的公式,找到了更一般的规律。”

    14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