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发散思维>

举一反三是发散思维么

若滢2分享

  举一反三是发散思维么?是的,事实上“举一反三”其实就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举一反三是发散思维么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举一反三是发散思维么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辐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应,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
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举一反三”能力的展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已习惯的思维方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
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个体的思维方式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
思维方法与能力。我们经常发现一部分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要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1)鸡6
只,鸭比鸡2只,鸭几只?(2)鸡6只,鸭8只,鸭比鸡多多少只?这两道题目有相似的地方,但意思是完全不同的,经过多次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实践,将有利于突破已有的思维方式。2、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举一
反三”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那么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

  如何培养发散性思维

  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发散性思维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寻求多种不同的答案和结果。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多多对孩子做一些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遇到问题时不必追求唯一答案,可以寻求多种的可能性。比如,一道数学题让孩子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或者让孩子想出十种使热水变冷的方法等,举一反三,开拓思维的广度。

  巧用联想,激发想象力

  1.相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包括形似和神似。形似,即由此物想到与此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相似的事物。比如通过少年想到幼苗、雏鸟,通过杀人犯想到虎狼、魔鬼等,通过月亮联想到镜子,通过红色联想到烈火,通过悦耳的鸟鸣联想到动听的歌声等。神似,即通过事物间的情调、神态、气质有相似处进行联想,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均属于神似法。

  2.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些事物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却有相同的地方,因而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比如通过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通过明月联想到嫦娥,通过蜜蜂采集花粉酿蜜联想到奉献,通过蚂蚁啃骨头联想到韧性,通过石灰粉身碎骨联想到献身等。

  3.对比联想。即由对一事物感知联想到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比如通过大海联想到小溪,通过大树联想到小草等。包括形反、神反、意反三种。形反法,此法与形似法相反,比如通过月亮联想到昏暗,通过美联想到丑,通过高大联想到矮小等。神反,此法与神似法相反,比如通过昏暗、阴暗,想到希望、光明等。意反,有些事物间形虽相似,但意却相反,因而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比如通过反动联想到进步,由消极联想到积极等。

  4.因果联想。即由原因联想到结果,或由结果联想到原因。比如通过种田想到收获,通过种树想到乘凉等。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家长的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当孩子的回答不是那么正确时,不要先急着否定,鼓励孩子进行多种尝试和假设。另外,还可以教孩子画思维导图,根据不同的分类或性质将想到的写在纸上,寻找不同的方向和答案。

  总之,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当孩子能联想到的越多,思维空间就越大。多做此类的训练,也能帮助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遇到难题时,也能不断寻找解决方法。

    139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