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企业管理>企业战略>

如何加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泽凡分享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基于战略视角,通过生成、应用具有战略相关性的成本管理信息,以服务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体系。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加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如何加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与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传统成本管理主要通过规模效益和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以期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这种落后的观念已经不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如在今天日趋公开的市场环境下,过分的成本转移将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

2、成本管理基础薄弱。一是各项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还不健全;二是计量基础工作不到位,水、电、气等“跑、冒、滴、漏”的现象还很严重;三是生产用料大手大脚;四是在原材料、物资采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质量及浪费问题;五是只重视生产过程成本管理,忽视供应、销售过程成本管理。如物资采购中“暗箱”操作现象严重,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3、分工过细,人浮于事,员工成本意识淡薄,感受不到市场压力,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损耗和失真。

4、在现有企业成本管理中,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

5、资金管理中存在资金入不敷出,资金缺口严重,资金被挪用、被占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损失严重等问题,造成资金成本上升。

6、部分企业管理者因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驱动,任意调整或编造成本资料,造成成本信息失真日趋严重。

二、加强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措施

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地向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两方面的基础工

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

(1)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2)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

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1)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

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运用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多元化和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成本管理的优越性也显而易见。

(2)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

(3)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

(4)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

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

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

7、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

政府部门首先要特别强调把好成本开支范围这个关,加强执法力度。制度的制定,关键在于落实和实施,只有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才能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其次要改革财会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独立体制。另外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保持职业良知,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式是什么

一、确定宗旨

企业的宗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有关企业目的的陈述。企业良好的宗旨应包括五方面:

1.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

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

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

4.应有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

5.陈述准确明了,易于被整个企业所理解。

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二、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

我们先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因素,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中应考虑的五大变量:

1.经济力量

研究表明,有多项经济因素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或威胁。核心的经济因素有六大部分: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三大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通货膨胀率、利率的水平和价格政策;二是国民适应经济变化的行为,居民的平均收入,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地区和消费群体的差距;三是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本国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价值,银行信贷的方便程度,股票市场的动向;四是外经贸政策,劳动力和资本输出的变化。

2.社会文化和环境

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人口方面的因素同样很多,但主要的可分为四部分:一是社会因素:家庭结构的变化、离婚率的高低、社会职责感;二是文化因素:人们的价值观、士气、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对工作的态度变化;三是人口因素: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人口在民族和性别上的比例变化,人口和地区再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四是环境因素:环境的保护、废品再利用、生态平衡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3.政治和法律

通常影响企业的政治、法律方面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政府政策的稳定性、税率和税法的变化、企业法、广告法、环保法、关税、专利法的改变。国防(军费)开支、进出口政策、政府预算和货币改革,各地方政府的特殊法律规定,对外国企业的态度等。

4.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计算机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高速发展,机器人柔性工厂、高效药物、激光技术、卫星通讯网络、光导纤维、生物工程和生命工程等革命性的技术变化已经给企业生产过程和技术带来了巨大影响。技术革新可以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市场供应者、供货、竞争者、顾客和市场销售手段产生极大的影响。

5.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通常来自相同行业,甄别竞争对手主要考虑对方的强项、弱项、能力、机会、威胁、目标和战略。收集和评价竞争对手的信息是形成战略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鉴定竞争对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国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著名的行业分析技术,也称波特分析因素模型,即潜在进入,开发替代产品,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现有企业竞争对手的分析。

三、内部环境因素的评价

我们再来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分析是对自己组织的长处与缺陷的分析,而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不一样的根本点在于,企业内部能够控制自己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或机构的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作业及研究和开发。

1.内部管理分析

管理因素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激励、人事和监控五方面,而这五种职能又与战略管理的各阶段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从战略制定阶段来讲,管理的计划职能更为明显。从战略实施阶段来讲,涉及组织、奖励、人事等管理职能;

组织管理主要是指全部的协调职权利关系的管理活动;激励管理主要是指调动全体职员积极性的全部活动;人事管理活动主要是指人员安排或人类资源管理;从战略评估阶段来讲,则是管理的控制职能,控制管理是指所有保证实施结果与计划相一致的活动。

2.市场营销分析

对于市场营销分析主要包含9项市场营销的功能。一是消费者分析;二是购买供应;三是推销产品/服务;四是产品和服务计划;五是价格;六是流通;七营销研究;八是机遇分析;九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主要从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合理的产品价格来考虑。而广义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保护全社会的利益理应承担的一种管理责任。

3.财务分析

财务状况是一个最好的`评价企业竞争状况的衡量标准,确定一个机构财务优势和不足是有效制定战略的基本原则。企业财务因素的变化会改变和终止现有企业战略或实施过程中的战略计划。

财务管理功能主要取决于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分配决策。投资决策涉及企业的资金如何在各工厂、各类项目、各种产品三者间分配的问题。筹资决策考虑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和包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企业资本。筹资决策必须考虑近期和长期两方面对流动资金的需要。两个关键的财务比率能够表明一个企业的筹资决策是否有效。一个是负债与股东总资本的比率(也称债务与自有资本比率),另一个是总债务与总资产的比率(也称债务与资产比率)。分配决策主要考虑每股分红,分红支付时间是否稳定。

企业战略管理原则

(一)适应环境原则

来自环境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二)全程管理原则

战略是一个过程,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阶段,企业战略管理都不可能成功。

(三)整体最优原则

战略管理要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要强调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战略管理不强调企业某一个局部或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宗旨、目标来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使他们形成合力。

(四)全员参与原则

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绝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战略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都将参与。

(五)反馈修正原则

战略管理管理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一般在五年以上。战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因此分步骤的实施整体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只有不断的跟踪反馈方能保证战略的适应性。

(六)从外往里原则

卓越的战略制定是从外往里而不是从里往外。

    185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