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关于草根创业故事案例有哪些呢?创业投资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债权投融资方式的新兴股权投融资方式。在其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推动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科技企业,对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及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根创业故事案例,欢迎阅读与借鉴!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一:土家妹子以茶富农的农村创业故事
4月中旬,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身材健硕、皮肤棕黑,正用有些生涩的中文,与一位身材娇小的姑娘努力比划沟通。
原来,这是一位来自非洲摩洛哥的茶商,专程来考察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当他看到近万亩绿油油的优质茶园时,一口气订下了每年2000吨的长期合作订单。签下这笔大订单的年轻姑娘,正是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创立者——29岁的在农村创业的土家妹子陈孟秋。
放弃安稳,带领山乡脱贫
2012年6月,陈孟秋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回家看望父母。
“大学生回来啦!”乡亲们的热情让陈孟秋感到,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时对创业还犹豫不决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考取了利川市事业编的教师岗。
是安稳度日,还是艰难创业?陈孟秋挣扎许久,最终选择后者。
“我知道,这意味着,今后发展会与前20年的努力方向完全相左,且前途未卜,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陈孟秋笃定地说。
恰逢此时,陈孟秋的舅舅王启茂二次创业,创办了金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好需要一个稳定供货的茶叶种植基地。
“恩施是世界硒都,茶叶天然含硒,利川又是宜红茶的核心产区……”在舅舅这名茶叶专家的指点下,陈孟秋开始实地调查,写出了详尽的创业方案。
得知陈孟秋的创业计划,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将大学生创业、恩施“草根计划”等扶持政策一一交底,还帮助她联系省里知名农业技术专家,针对“二高山气候”下的茶叶种植给予技术指导。这更坚定了陈孟秋的创业信心。
不畏困难,叩开财富大门
凭着一股冲劲,陈孟秋立即组建了合作社筹备小组。
然而,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
原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供销社曾率领柏杨坝镇农民大规模种植过茶叶,后来供销社解体了,农户亏损惨重。事到如今,那些隐痛在年长的柏杨坝人心中挥之不去。
“有人觉得我没钱、没办公场地,又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哪干得了大事。”回想创业艰辛,陈孟秋记忆犹新,“有人把路给挡着,不让我们的车进村;还有人,悄悄把我们示范种植的茶苗拔掉……”
尽管阻碍重重,但陈孟秋不言放弃。她挨家挨户反复登门做思想工作,多次联合村干部召开茶叶种植动员大会。上十次组织车辆将柏杨坝镇的农民带到隔壁“毛坝茶乡”参观,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感受,“茶乡”给毛坝人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2年7月,柏杨坝镇的响滩、友好、双梨等村106人填写了入社登记表。2013年7月,利川市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瞄准海外市场,深山茶叶变黄金
合作社虽然办起来了,但要熬过茶树种植头3年漫长的“等待期”,并保证开采后销路不愁,绝非易事。尤其2013年之后,“虚火”太旺的高档名优茶在国内销路受限。
2015年,利川市人社局给陈孟秋提供了创业前3年50万元的无息贷款、8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一项项帮扶,帮陈孟秋平稳度过“等待期”,缓解了燃眉之急。
如何打开销路、保证茶农收益?
陈孟秋开始了差异化竞争,将步伐迈入了非洲大陆。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国,他们尤其偏爱恩施优质绿茶。”陈孟秋笑着说。瞄准海外市场,销路很快打开。2016年,该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带领社员每亩增收5000多元,被评为了“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今年春季,首批新茶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看着茶叶变成钞票,茶农们的干劲更足了。而陈孟秋“以茶兴农”绿色梦想,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二:大学生情侣携手创业制作手工包包的故事
周广思和熊佳琪是广西艺术学院的学生,两人是情侣关系,2016年年初,由于都喜欢设计手工包包,两人便联合广东的两位大学生一起创业,开办了一间名为“PM(纯手工制作)艺术匠”的工作室。
这对情侣笑称,他俩平时几乎没什么机会外出约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室里制作包包。由于非常喜欢壮族文化,他们将民族元素融入包包中,如用铜鼓的元素制作短款钱包,用花山岩的人物形象制作斜挎包,因物件制作精美而受到了大家喜爱。
携手创业 这对情侣是玩真的
周广思今年读大三,熊佳琪则是大四的准毕业生,两人在同学联谊会上认识,不久后便确定了情侣关系。由于两人都是设计学院的学生,对设计非常感兴趣,他们便常利用业余时间来制作手工皮具,后来越玩越上手,身边的一些同学看两人制作的皮具包包相当精美,便请他们定制。活一多,需要的材料也就越来越多,于是两人就想,为啥不成立一个工作室认真地经营呢?
就这样,他们找来了广东的两位大学生一起合伙,在2016年2月份开设了一家艺术匠工作室。工作室的作品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他们希望能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制作出最纯粹的手工皮具包包。为了经营工作室,两人除了上课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周广思主要负责包包的制作、内部协调,而熊佳琪则负责对外联系,推广手工包包以及协助男朋友制作包包。两人偶尔会面临一些在创作上的分歧,但每次都会选择理智商量,因为他们明白,比起包包,他们更珍惜和看重彼此之间的感情。
慢工细活 制作手工包包讲究定力
由于两人都很喜欢广西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壮族文化,于是他们便将民族元素融入到皮具包包的制作中。为了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他们利用假期和空闲时间,到广西各地去采风走访,如到崇左去看花山岩,到博物馆去考察壮族铜鼓。他们比较注重文化的创意,比如花山岩上的人形画像是红色的,在将该元素融入到斜挎包上时,为了凸显红色的色彩,而采用调和过的比较暗青色作为衬托,两者相映衬之下,相得益彰。
周广思称,制作手工包包除了构思上需要花费力气外,在制作方面也很费时。连续制作一只短款的手工皮具包包需要4个小时,而长款的则需要8个小时。在制作过程中,裁剪皮具以及缝制皮具是最痛苦的,因为裁剪皮具要求一刀到底,如果中间稍有迟疑,将线条剪歪了,整张皮具就废了,需要重头来过。而在缝制过程中,由于皮具比较硬,缝线时手指需要费力,整个皮具缝制下来,手会非常痛,由于经常制作皮具包包,周广思和熊佳琪的手指长了好几个茧,不过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疼痛。“制作皮具包包需要很大定力,耐得住性子,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周广思说。
开设DIY体验 体验亲自上手的快乐
记得刚开始学着制作皮具包包时,周广思反复练习,总是做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包包。直到后来,他终于制作出了一件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一个短款的钱包,他马上将这份礼物送给了熊佳琪。
“这是我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当然要送给最亲密的人。”周广思说。作为回礼,熊佳琪也送了一个亲手制作的零钱包给对方。“感觉给喜欢的人送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是件很快乐的事。”熊佳琪说。
在经营工作室的过程中,不少人对于手工皮具包包感到很好奇,想要知道制作过程,于是这对情侣就想着,为什么不让消费者也来体验制作包包的过程呢?他们可以从旁指导,毕竟比起手工定制,亲手定制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心意。
于是,两人除了在创意集市上售卖包包外,还专门开辟了一片空地,让大家也来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除了想让大家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外,熊佳琪还有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民族元素也添加进去,以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
由于皮具主打民族元素,加上价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今,工作室在辛苦经营之下,逐渐上了轨道,且也已经开始盈利;最近,新的工作室也正在装修,两人也都即将面临毕业,不过他们已经打算好了,毕业之后就专门经营工作室,将这份爱好进行到底。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三:种植黑花生不赚钱就种中药材的故事
“这几天天气好,有利于烘干,正好可以把我的栝楼都收了。”近日,记者在河北省安国市采访时,遇到了正去地里收栝楼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刘立焕。2010年,她成立了安国市牛龙福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摸索最终选择了中药材为主要种植作物。说起中药材种植,她最得意的要数跟对了“大部队”。
尝试——种植黑花生,但销量不好,条件跟不上
这个“大部队”就是安国市着力打造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安国市有“千年药都”之称,当地的中药材种植起源于北宋,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如今,这里适宜种植的品种仍然有200多个,常年实际种植的品种在30个左右。
“我选择走中药材种植这条路,就是因为我们安国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刘立焕告诉记者。她的合作社有500亩地,最初尝试过种植黑花生,但销量不是很好,配套设施也跟不上。“后来我逐渐调整了思路,安国正好有大型的药材交易市场,还有众多中药材饮片生产企业,为啥不从家门口找突破呢。”
刘立焕所说的交易市场就是河北安国东方药城,国家认定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据了解,这个市场平均每天有3万人进行交易,涉及全国各地2500个药材品种,去年交易额在150亿元左右。安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杨青告诉记者,目前在安国从事中药材交易及相关服务的人数达到十万,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转变——种药是强项,既有传统智慧又有现代化标准
“种植药材是我们安国农民的强项。”刘立焕说。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般来说种植栝楼需要搭架子,但这样一来成本必然提高,我们将栝楼和小麦套种,利用小麦收获后的秆为栝楼提供支撑,节约了成本,还增加了收益。”
“防风的种植也大有文章,与其他地方直接籽播不同,安国农民都是把防风苗整颗横着种下去,不仅省时省力,与籽播相比,防风的根系也更粗,生长更快。”杨青介绍。
“除了继承传统,我们也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高标准种植。”安国市市长赵军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安国有9个标准化种植基地,还将陆续发布一批标准化的种植规范。2015年,刘立焕的合作社获得了省级中药材示范园区补贴:“前两年中药材行业整体比较低迷,影响了种植户的信心,现在有了政策支持踏实多了。”
整个安国有这么多中药材种植户,刘立焕的500亩种植面积怎样保证市场销路?刘立焕告诉记者,“种植上了规模,销路必须得有保证,所以后来我选择跟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种植,不仅省事,一亩地还能多赚四五百元。”
“我们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保护价格,保证药农能跟上市场节奏。”杨青表示。据了解,安国市利用区域内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多的优势,促成农民与企业对接,并通过市场检查、打假执法等工作,形成“市场调节+政府管理+企业保护”的格局。
隐忧——想要做大,得先解决烘干问题
“不仅要种中药材,还得自己繁育秧苗,这样才能做得持久。”刘立焕向记者讲述她下一步的打算。这个想法并非天方夜谭,如今,安国市正在加强中药材领域的科技创新,中药材种苗的组培脱毒已经相对成熟,并先后有10个品种完成了培育。同时,刚刚颁布的《安国市中药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也对企业带动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含量予以鼓励。刘立焕的想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前几天,几位来自山西省繁峙县的农民找到刘立焕,想从她这里引进中药材种植。“能有外省的人来‘取经’,我很高兴,这跟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一致,不是守着眼前这几百亩地,而是想把它做大。”刘立焕说。接下来她打算去山西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当地适合种哪些品种,并联系本地企业解决销路问题。
不过,刘立焕心中也有隐忧:“山西的人来找我们要种子种苗,我们得负责到底,不能只管种不管收,但是规模一大,烘干就跟不上了。”中药材对于烘干的要求十分苛刻,尤其是加工成中药饮片,一旦延误了烘干时机,品质和药效都会降低不少。“我现在有一套烘干设备,但烘干速度慢,燃料不环保,还总容易坏。”刘立焕说。而就在记者采访时,她的丈夫正在调试一台出问题的烘干机。将来,刘立焕希望能找到环保无硫的大型烘干设备。“如果烘干问题解决了,我的合作社就能更上一层楼。”
看过草根创业故事案例还看了:
1.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2.草根成功创业故事
6.草根创业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