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营销的研究论文
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并占据有 利的市场位置,唯一的途径就是──市场定位。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市场营销的研究论文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关于市场营销的研究论文篇一
电视栏目的定位及品牌塑造论文综述
市场定位的研究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一个好的电视栏目,需要内部资源的整和、协调,同时还要能够牢牢的抓住受众这个生命线,把观众的需求作为电视栏目最基本的定位标准,打造媒体的优势品牌,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竞争的媒介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 论文关键词】:定位;品牌栏目;品牌塑造
电视栏目是人类利用 电子技术手段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满足生活、享受、 发展的需要,诉诸人类视觉感知的精神产物。对于电视而言,为满足合适人和社会的需要,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栏目。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电视人已经从业务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要吸引创造好的观众收视率,就需要电视栏目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的精确定位,创造好的品牌栏目,名牌栏目来塑造电视形象,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品牌栏目作为电视媒体的支柱产品,是电视从业人员一直的理想追求,品牌栏目如何办,怎样将它办好,就成为电视人攻克的难题,为广大受众服好务的课题。
1. 定位
定位,中山大学教授 中国营销研究中心CMC主任卢泰宏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今天,能够坚实的把收视率牢牢的占据在自己的阵地上,我们就不能不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不断的审视"定位"的重要性。"
(1) 定位要准--名牌栏目的生存之需
一个栏目要想进行准确的定位,就需要确定自己所办栏目的风格,一定要及时的把握电视市场的风向标,确实的知晓电视受众的各种需求。
市场定位,一个电视栏目开办的目标,是仅仅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还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或是要达到这两者并举呢?很显然,就要对电视台所开办的栏目进行市场定位,寻找两种效益的契机点,谋求二者合得之利。
观众定位,"电视也最显著的特点是观众的市场越来月细分,而且将目标受众定位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群落。"顾客是商品的上帝。那么在电视市场里,就可以说,受众是电视栏目的上帝。开办一个电视栏目,就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办栏目者受众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根据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兴趣爱好、观赏口味等进行市场细分化,从而确定出准确的受众群。
(2) 个性要鲜明--名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制作出富有个性而又风格独特的电视栏目,是电视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在诸多影响栏目个性特征的因素中,电视编导的个性特征,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电视栏目的文化特质等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这些个性特征很好的应用在电视栏目里,才能获得好的收视率。
编导的个性特质,"电视栏目要具有个性化特征,首先要拥有一批具有创作激情,又勤于思考,善于思索,勇于探索的电视编导群体。"对于编导来说,在任何条件下,去激发灵感的源泉,去结构触发灵感的 网络是很重要的,灵感的火花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文化的不断积淀, 艺术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行为见解的不断超脱之后才爆发出来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导就要跨越思维定式和行业局限,从而谋求个性化的突破。
"节目主持人与其他媒介人物不同,他是节目的主体、灵魂,因而具有具有特有的特性。"一个电视栏目也因为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而形成了栏目的个性化特征。如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李咏主持的《幸运52》,等。他们通过自身的语言、情感、形体风格,在荧屏上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吸引众多的电视观众。
(3) 机制活--名牌栏目发展的动力
"重视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要想真正打造一档品牌栏目,就需要电视媒体注重经营模式的市场化,人员设置的合理化,激励机制上的透明化。
一个电视栏目的成功打造,"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不能丢,只有将人的因素重视起来,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才能将一档栏目推向名牌。
2. 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品牌"是一个 经济学名词,是 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名称和标识两部分,是指产品与服务的名称及其标识,用以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 发展,电视台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最中要的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栏目。
(1) 内容为王,以内容至上为原则。世界最著名的品牌管理公司美国奥美传媒集团认为:一个强势品牌必须具备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忠诚度。而从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必须依靠内容。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凤凰卫视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央视新闻频道为何能够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这都归结为内容上的优势。《新闻调查》有过这样的口号,即新闻内容上的"三性",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以至到它后来的"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这在它的最初选题上都有详尽的体现,也是它一直能够保持很高的收视保证。
(2) 打造明星主持人,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持人、现场记者他们即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电视品牌形象的主要体现者,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是电视品牌内涵的最好诠释者。
(3) 老品牌的创新与开拓,"如果说品牌代表着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则创新可以视为对价值的合理追求。"按照马斯洛的人本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不断升级和发展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人的需求和价值索取也在提高和增长。"’过去曾经合理的价值品牌承诺可能成为新的需求发展的障碍’,而价值创新就是’用新的品牌价值去满足人们对原有产品和服务的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创新是品牌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一个老品牌也许在以前是个响当当的好品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可能就变成了一个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四老品牌:编者老化、议题老化、对象老化、形式老化,这些都会影响电视栏目的近一步发展。借助传统品牌的影响力来为现有品牌换上符合时代潮流的鲜血,扩充和延伸原有品牌的单一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都能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市场定位的研究论文参考 文献
[1] 徐志祥. 《广播电视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 姜宏敏. 《打造品牌栏目之我见》, 《记者摇篮》,2005, 11.
[3] 钱向斌. 《电视栏目个性化特征探讨》, 《视听界》,2004, 2.
[4] 王献玲. 《谈电视专业频道品牌的发展战略》,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 7.
[5] 华康. 《媒体品牌的理论与实践》, 《新闻记者》,2005, 11.
[6] 汪澜. 《锻造品牌栏目 提升媒体价值》, 《新闻记者》, 2005, 11.
关于市场营销的研究论文篇二
市场定位是产品定位等概念的总称
市场定位的研究论文摘要
[摘要]从杰克·特劳特的定位营销理念引入我国以来,推动了我国对定位理论深入研究和应用,但是对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企业定位及品牌定位之间的关系仍未能理清。有的将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混为一谈,有的又人为地寻找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市场定位包含产品、品牌及企业定位,即,产品、品牌及企业定位与市场定位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以供同仁商榷。
[关键词]市场定位 产品定位 从属关系
杰克·特劳特的定位营销理念,被誉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人”和“发现市场营销永恒法则的人”。定位理论同样影响我国营销理论的发展,为了正确理解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等概念及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分析。
一、“定位”的对象和领域
新华词典中对定位一词的解释是:一是动词概念,用仪器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二是名词概念,经测量后确定的物体的位置;三是给某事物以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
上述“定位”的含义,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首先是对物体(事物)的定位,是确定物体的位置或确定后的位置,即定位必有具体的对象;其次是要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必然存在一个区域或领域,如北京在中国的北方,位于地球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这里北京是定位的对象,分别以中国和地球作为定位的区域。
我们经常谈到全球定位,全球定位的对象是人、车、建筑物等各种固定或移动的目标,区域是在全球内。全球定位的完整表述是“在全球内进行定位”,只是我们习惯称之为全球定位。“市场定位”同样也应有对象和领域,市场定位的领域是什么?显然是市场,那么对象是什么呢?就应该是产品、企业、品牌等等。
有人会说市场定位的对象是市场,是细分的市场,是对一个细分的市场在一个大的市场中进行定位。这同样是不合理的,细分的市场是大市场的组成部分,在市场中位置是固定的,对一个市场中的竞争者而言,不存在对其进行重新定位问题。地球同样可以分为七大洲、四大洋,还有空间立体分层等等,这些划分都是在整个地球内划分不同的区间,类似于我们在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划分不同的象限一样,全球定位的对象是对地球(含空间)内物体进行定位,而不是对地球进行定位,同样市场定位就应是在市场内进行定位,市场是定位的领域,而不是定位的对象。
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概念
杰克·特劳特的《定位》一书是这样讲述定位的:“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所以说,把这个概念称作“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好像你在对产品本身做些什么似的……”
首先,杰克·特劳特先生在定位前未加任何定语,并且在他的书中明确说明了把定位称为“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其次,在《定位》一书中,杰克·特劳特先生分别通过特定的企业、产品、国家进行举证说明定位的重要性,因此杰克·特劳特先生更注重定位的广泛应用。杰克·特劳特先生《定位》一书要告诉我们的是定位的重要性,1996 年杰克·特劳特先生从品牌定位的角度对定位重新加以定义:“定位,可以将它视为一个意念或者是一个字,这是企业要为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植入一个定义,这将可以让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一概念中所说的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其本质说的就是市场中位置。
定位一词不是舶来品,有其本身的原义,在定位一词前面加市场二字,使市场定位一词外延变窄,并转演变成为经济学术语。在营销学中使用市场定位比定位一词更适合中文的语言习惯,更容易理解。虽然定位一词不是舶来品,但定位理论是舶来品,在定位一词前面加市场二字后更准确,前文已陈述过定位必然是在一个领域或区域的定位,加了市场二字,则定位的领域是市场,如同全球定位的区域是整个地球一样。
三、市场定位是一个统称
什么是市场定位?不同的专家对市场定位的陈述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中国人民大学主编的《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一书中将市场定位定义为:“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 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还有如: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编写的《营销基础与实务》中市场定位的定义:“市场定位,就是勾画企业产品在目标市场即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一定特色,适应一定顾客的需要和偏好, 并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区别。”综合比较全面的有:“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某种特性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 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我们再看产品定位的定义,比较有代表的产品定位是乔春洋在《品牌定位》一书中给出的定义:产品定位即产品的市场定位,是确立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它是通过企业为自己的产品创立鲜明的个性特色,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而实现的,而产品的个性特色要通过产品的结构、性能、用途、质量、档次、规模、款式等来表现。
比较上述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两个概念,我们会发现对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定义所陈述的意思没有多大差异,特别是在对市场定位的阐述上都有“产品(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的表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市场定位中,产品定位最常见,用产品来描述最直观;二是对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的从属关系没有理顺的原因,导致在定义时总想将两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区分开来,而不是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解释。所以会出现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两个概念的定义无法区分。
也许有人质疑前面所列举对“市场定位”定义的权威性,甚至认为前面对市场定位的定义是错误的,用错误的东西进行比较分析出来的结果也应是错误的。我也认为前面几种对市场定位的定义是不准确的,我们可以再看看百度百科的定义:“市场定位:是指企业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进行营销设计,创立产品、品牌或企业在目标客户心目中的某种形象或某种个性特征,保留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位置,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简而言之:就是在客户心目中树立独特的形象。”此定义中“创立产品、品牌或企业在目标客户心目中的某种形象或某种个特征”一句话,将产品、品牌或企业三个并列在一起,充分说明了市场定位包括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定位,因此市场定位是产品定位、企业定位、品牌定位的统称。
四、结论
1.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企业定位是并列关系。简单地说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企业定位都是以市场为领域,即都是在市场中进行定位。
2.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企业定位与市场定位之间是从属关系。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企业定位都应该是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是前面三种甚至更多对象在市场中定位的统称。
3.市场定位在某些语言环境下是产品定位。在百度百科中讲到市场定位的四个基本原则,都是从产品的角度讲市场定位的原则,其本质是产品的市场定位原则。
一个词语可以赋予本身原义的其他含义,但专业术语不是网络流行语,造成歧义的专业术语不利于传承,理顺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运用定位理论的基础性工作。
市场定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美国)里斯特劳特.译者:王恩冕,余少蔚.《定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2月1日
[2]乔春洋.《品牌定位》.中山大学出版社
[3]孙德良.市场和产品与品牌定位的区别及联系.现代企业,2010年05期
[4]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市场定位的原则
关于市场营销的研究论文篇三
摘要:探讨了管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教育理念,以及基地的文化建设对教育理念的蕴含与体现,构建了以“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块,形成了“333”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阐述了基地的作用以及收到的成效。
关键词:管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培养体系;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樊世清(1967-),男,安徽桐城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于泽(1972-),女,黑龙江巴彦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1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020年我国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求,大学生作为最具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1]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国内多所高校也率先组建了以工程培训中心、创新实践基地为代表模式的新型校内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中国矿业大学的“管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从2009年实施至今,在广大参加基地建设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下,“基地”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旨在以基地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讨。[2]
一、基地建设思路
基地培养人才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不断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作品、创新思想等创新教育成果为目标,努力建设一个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基本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多形式训练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基地教育理念
基地贯彻“过程培养”的教育理念。实行自学+指导+辅导+研习,即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长辅导、团队研习、竞赛(活动)检验、专家点拨(评)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注重贯彻“过程培养”的理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另外,要逐步探索形成“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高年级与低年级融为一体、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融为一体、校内外会员融为一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形成不同层次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及培训、培养流程,力争在基地的各类实践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
2.基地文化建设蕴含教育理念
基地文化墙的建设体现出基地的教育内涵,如图1所示。
以各类创业成功人士的照片拼成的三个字母图形,体现了创新、创业、实践的教育理念,基地以类似的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以文化这种氛围、这种无声的语言鼓舞学生奋发向上,让文化这种力量推进学生前行。
二、基地组织结构建设
基地组织结构是基地的全体成员为实现基地目标,在基地管理与指导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基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是一种松散型结构。组织结构图及功能如图2所示。
1.素质拓展中心
所有会员进入基地都要接受培训,参加实训、实习、论坛(讲座)、研讨会、夏令营等。
2.创新训练中心
会员一般都要参加基地项目和基地教师指导的院、校、省、国家级训练计划项目活动等。
3.学科竞赛中心
会员选择参加院、校、省、国家甚至国际性经济管理类相关大赛,参赛活动由各社团组织。
4.技术信息中心
会员参加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维护,为师生、市民、企业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
5.创业实践中心
会员在条件成熟时选择组建若干个团队(工作室、网店、小微公司等形式)开展创业活动。
6.综合管理中心
负责基地所有事务管理,包括会员管理、基地规划、宣传、外联、日常管理、档案管理等。
三、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基地以推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宗旨,以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与更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出发点,为了避免出现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只啃小专业而知识面狭窄,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等情况,基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举办赛前培训班等形式,为学生填补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1.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在此用在基地人才培养上也非常合适。基地构建了以“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块,在各模块中辅以不同内容加以训练和培养,在基地中逐步形成“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长辅导、团队研习、竞赛(活动)检验、专家点拨(评)”闭环的学习系统,做到学生的问题在基地中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疑释惑。构建的基地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1)德育首位。林崇德教授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无论在哪类人才培养中,德育教育都应放在首位,为此基地也将德育视为首位教育,对加入基地的学生,首先在面试时对其品德进行考核,通过辅导员等不同渠道了解学生的品德,进入基地还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如何做人、如何感恩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了解,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好,即使能力再强,他的前方道路都不可能走远。在基地培养中,通过给学生安排工作,也能锻炼和考验其品德,付出总有收获,基地的任何机会永远为品德好的学生准备着。 (2)能力本位。在能力本位培养模块中,主要从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几方面培养,通过基地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基地与协会活动、GMC、三创比赛、网站开发与维护、文化建设创意设计、产学结合、实践创新项目、各类活动策划、现场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基地日常以公司形式运作,要求学生将基地视为一个小型的公司,如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公司”“利益”(基地成果)最大化(精品),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不同的能力和敢想敢干的精神,并且要有想去做还必须做好的韧劲,这些都是需要能力的。
在实际的基地运作中,每次组织活动都要求学生写活动策划书,甚至要去找赞助,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由不主动、没有创意、写不好到主动去做并能做好,每个策划书都写的非常规范,宣传资料及LOGO的设计都有创意、活动的形式有创新,还能到企业去找赞助、了解社会,大胆去实践。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文化品位。文化是一种力量,无论承认与否,这种力量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文化左右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文化表现为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一种爱好,一种习俗,甚至一种制度,一种组织等等多方面的内容。[3]基地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外,还必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因此,基地可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组织基地论坛、校内外会员联谊、微博、风采展示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从基地的角度来说,文化品位培养模块是探索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创新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学生拓展知识、提高品位、健全人格和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保证。所以,在基地人才培养上,也必须注重文化品位提升的培养。
2.建立“333”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4]基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充分注重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图4为基地的“333”人才培养模式,“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体现在培养形式上,“因材施教”体现在三类人才和三层次培养上。
四、基地作用与建设成效
1.基地作用
(1)基地能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院、不同层次(本科、研究生、MBA、校内、校外)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团队学习模式创新效果更加明显。
(2)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学生淡化了班级、专业,减弱了归属感。加盟基地后成员和导师之间交流密切,可增强归属感,同时也能更好地实行个性化教育,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还可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增强了教师对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强烈意识。
(3)基地组织了各类比赛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团队意识,还能使学生主动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另外,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4)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开发能力、管理素质。
(5)积极向上的基地文化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
(6)基地从过去的零散指导转变为集中指导,发挥了团队指导的功效。
(7)通过基地的日常管理,锻炼了学生的资料分类管理能力,以及起草各类制度的能力。
2.基地建设成效
(1)基地自身建设成效。基地文化建设颇具特色,如LOGO设计、基地旗子的制作、文化墙的建设等;基地还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如管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发展规划、基地指导教师职责、管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基地干部招聘制度、基地例会制度、基地成员考核奖惩制度、基地成员考核细则、基地学生活动项目审批制度、基地大型活动项目管理制度、基地例会考勤制度、基地干部理论研习制度、GMC赛前培训考核条例、基地实训室管理制度等。
(2)学生培养成效。三年来,基地平均每年接收各类培训学生约2000人,进入基地参加各类比赛的学生约1000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学生近200人,基地内获批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其中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了10万元资助。另外,已有部分学生进入到创业阶段,如囧工作室、网店、小薇公司等,都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营收入。
参考文献:
[1]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2]陈吉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1478-1503.
[3]郭军平.文化是一种力量[EB/OL].[2011-07-11].http://gaokao.zxxk.com/Article/142129.html.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9-14.
猜你感兴趣:
3.浅谈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