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如何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要想把公司经营好,需要想清楚机会与威胁,同时要看得清优势与劣势.企业的经营管理又是怎么做的?小编为你带来了“做好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如何做好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的管理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进行管理活动,在近 20 年的中国企业管理历程中,一直没有人关注管理观,人们讨论企业的经营理念,探讨企业的价值观,研究企业的管理哲学,但是却没有人理清什么是管理观。
如何看待管理?管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管理观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有了清晰的管理观,才会有清晰的管理行为,也才会有合适的管理标准。反之亦然。那么,管理观包含什么样的内容呢?
我归纳为三句话:1、管理只对绩效负责;2、管理是一种分配;3、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一、用绩效说话
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我们需要有好的效益的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
因此,对于管理来说,无论你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是能够产生绩效的,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如果不能够产生绩效,那么就是管理资源的浪费。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达成良好的绩效,管理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的。
所以我认为管理观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管理只对绩效负责。我相信很多人也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因为,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很直观地说明了人们并不理解这句话。
现象一:人们赞扬功劳,但是也容忍苦劳,甚至以苦劳为荣。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 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有苦劳 "。" 我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是我也在流血流汗的呀 "。" 我流汗的时候,企业里还没有你呢!" 等等。
人们只是关注自己对于企业的付出,但是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真的产生绩效,很多人的衡量标准是他自己的付出,而不是付出的效果。所以在企业里常常看到的结果是有苦劳的人得到肯定,在企业里有历史的人得到重用。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现象二:人们关心态度多过关心能力。
一个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员工,每一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员工。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加不会当选优秀员工。
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所以关心态度还是关心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这才是正确的观念。
但在现实管理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的存在,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看看企业里的考核,有多少是考核能力的,又有多少是考核态度的。我很肯定的说,考核态度的指标一定多过考核能力的指标,除此之外,很多人管理习惯上喜欢态度好的人,喜欢听话的人,喜欢加班的人,人们也从经验上得到态度比能力更重要的结论,这样态度好能力平平的人得到重用的机会比能力很强但是态度一般的人要多得多。
现象三:德与才取舍中人们希望德才兼备,如果得不到就先德后才。
品德和才干一直是对于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管理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所管理的下属,一定不是德才兼备的,要么这个人的品德低于我们的要求,要么这个人的才干低于我们的要求,如果这个人是德才兼备的,应该他管理我们,而不是我们管理他。
在这个前提下如何选择,结果 80%左右的人选品德。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我们在对于品德与才干这个问题的选择上,需要非常清晰才行。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我们以德为先,除此之外要以才干为主。这两种情况一是从外部招聘人员的时候,二是提拔人员的时候。但是我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很少考量这个人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学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
在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也很少关心他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过去的业绩,管理经验和经历。而在这两种情况之外,我反而发现在例常的考核中,在日常的管理中人们常常考量品德而忽略了才干。这种做法恰恰是反掉了。
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我坚持这个观点是因为管理所面对的人,不能够用道德的角度来评价,管理所面对的人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从经济学的角度人是自私和贪娈的,从行为学的角度人是懒惰的。
这个自私、贪娈、懒惰的人,就是管理面对的人,他不是一个道德人,所以我们不能够用道德来下赌注,看到今天这么多党的干部犯错误,觉得这是管理的错误,我们的管理让他们有机会犯错误,但是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是品德教育不够导致,我感到很难过。
二、等边分配法则
管理其实很简单,说它简单就是管理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管理就是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
在管理上出错基本上都是没有把这个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权力、利益留下,把责任分出去,好一些的管理者把权力留下,把利益和责任一起分出去,也有管理者认为责任和权力以及利益都应该留在自己的手上,根本不作分配。
这些管理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可以以国有企业的管理做例子,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管理不好,根源是在产权问题,但是我认为,产权是一个不能够在经营层面和管理层面讨论的问题,任何管理者都是在有限条件下的选择,所以我坚持不在经营层面讨论产权问题。
我们没有管理好国有企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没有很好的分配这三样东西。国有企业的权力非常大,上百亿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国有企业的责任也是非常大,上百亿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几万职工就业,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益分享上是没有机会的。因此出现这么多国有企业的困境就是不可避免的。
三、经营大于管理
管理与经营是企业的两个面,经营是选择正确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也就是我以前强调的管理不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因。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可以用这样一个比较来说明,当一个企业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的时候,管理上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如果像联邦快递一样在经营上选择 " 隔夜服务 ",管理上就要进行流程管理;如果像戴尔一样用 " 直接定制 " 的策略,管理上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
这些举例只是想说明这样两个观点:
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
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的做好企业经营管理
互联网化的程度正在加深,企业经营管理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从人管人,制度管人上升到现今的智慧管理,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新模式,互联网时代,高速、动态、非线性、大数据、生态化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企业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协作”来提升“效能”。实现办公效率最大化。
企业经营管理要新聚焦,这也就决定了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聚焦于:新管理、新技术、新金融三个点上,以变应万变,随时保持最新的状态。
新管理,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要适应互联网变革,管理者要具备互联网战略思维,适应“平台竞争新方式”,能够实施“跨界创新新战略”,与构建“实证管理新模式”等各项素质,才能重塑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形成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
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AI、商业智能BI、虚拟现实VR、3D全息投影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现有商业造成颠覆性的变革,今天,任何企业提供的任何产品及服务,如果选择与科技隔离,就注定了被抛弃的命运。
新金融,所谓的新金融,不再局限于传统银行机构的“存贷转”,也不用只关注基金证券等这些基础衍生物,经营企业不要醉心于“打造一家赚钱的公司”,而是要专心地“打造一家值钱的公司”,必须学会与金融相处,利用金融先天性的杠杆优势实现自己的“互联网速度”。
综述而言,在互联网时代,要以“新管理、新技术、新金融”为要素,将传统企业成功转型成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新商业,坚持与时俱进,通过为企业注入新能量新思维,才能够让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做好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