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八种创业赢利模式(6)
创业赢利模式之五:策略跟进模式
关键提醒:策略跟进即强者跟随,与“跟风”的盲目性、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不同。策略跟进需要经营者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估,并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之后,对未来走向做出判断。
1995年,山东某市的姜贵琴到城里的亲戚家小住几日。看到副食店中卖酱鸭翅的柜台前竟然排着长长的队伍。亲戚说,这个副食店中的酱鸭翅就是姜贵琴所在的郊区县里一个小工厂生产的。因为酱烧得十分入味,所以在城里特别受欢迎。一连几天,姜贵琴每每路过这家副食店,就会看到那条排队的长龙,而且经常是晚到的人买不到。
姜贵琴看着别人像开着印钞机一样赚钱,很羡慕。她也想照着做。但是,她很清楚虽然自己能吃苦、肯学习,可最大的弱点是对市场一窍不通,而且市场敏感度差,又没有过丁点经营管理的体验。这些都是做生意忌讳的事。该怎么做呢?她希望在动手之前先搞明白,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获取利润。
于是,她就找到了这个小厂子,软磨硬泡、托人送礼进了厂子,当了一个车间工人。姜贵琴一共工作了2个月,白天将小厂的货源、制作工艺、酱料的调配、送货渠道摸了一清二楚后,晚上再回家偷偷试着制作。终于等她将自己的酱鸭翅调弄得差不多了,请来品尝的人都说好后,她马上辞职回家,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生产。
这家厂子不是做得很好吗?不是已经在城里打出了名气吗?不是已经有了现成的模式了吗?干脆在创业时全部向小厂看齐。小厂从哪里进鸭翅,她就去哪里进,这样可以保证原料品质与小厂一致;小厂生产的酱鸭翅味道是什么样,她也向着靠拢,这样可以缩短消费者认知的过程;小厂在城里的哪个街道铺货,她就尽量选同一街道的另一家副食店,这样可以省下了自己开拓市场的成本;惟一不同的是她总比这个小厂晚一个小时送货,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告诉这个小厂,自己仅仅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尾随者,不会因此而对她加以防范,甚至采取破坏性举动。跟进的结果使她的创业过程特别省心、顺利。由于那家小厂的酱鸭翅在城里早就出了名,每天很多人想买而买不到,所以姜贵琴这种跟着铺货的方式正好让她捡了一个漏,省下了她开拓市场的成本。最关键的是,那家小厂的厂长知道后,根本没放到心上,还和姜贵琴开玩笑说:“您就跟着吧,我们吃肉,当然也不能拦着你喝碗汤呀。”
看到对方根本没把自己的小作坊放在眼里,姜贵琴心里踏实了。开始时,她每天只送一家,后来慢慢发展到5家、10家,不到1年的时间,只要是这个小厂在城里选的销售点,走不出二三百米就一定可以找到姜贵琴的酱翅售卖点。仅仅1年时间,姜贵琴靠跟在人家后面卖酱鸭翅赚了17万元。
后来,那家小厂又开始增加一些类似酱烧鸭掌、酱烧鸭头等其他产品。姜贵琴并没有马上跟进。她知道跟在后面的人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后(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面能清楚看到前面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后果。而且既然是跟,那就不能心急,等等看,人家什么好卖,再决定跟什么。所以,她交待送货的伙计,让他们每天送完货后不要马上返回,一定要等到小厂的售卖点商品卖完后才许回来,晚上再统一向她汇报“侦察”的结果。比如,哪些售卖点是最先上新产品的、哪些新产品畅销、哪些新产品不太受欢迎。姜贵琴将伙计们的反馈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等到小厂的新产品销售半个月之后,姜贵琴才考虑是否要增加新品种,先增加哪些品种,增加的品种先送到哪个售卖点。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跟在小厂的后面,姜贵琴轻轻松松地发着自己的财。
到1997年时,姜贵琴最初依靠一口锅开出的酱食小作坊规模已经发展得与那家小厂不相上下。她开始小规模地着手拓展那家小厂以前没有铺货的街道和社区。此时她也已经琢磨出了一种新的酱料,生产的鸭翅味道更香浓。但是,她并不急于将这种鸭翅推向市场。她一边等待时机,一边继续研制着新品种。
1998年春节前,姜贵琴的资金积累已经达到了将近50万元,新厂房也已经竣工,而姜贵琴对市场销售渠道、销售环境等更是烂熟于心。她准备发力,一举超过那家小厂。
农村很多小厂在春节期间都给工人放假,停止生产。姜贵琴则将厂里的工人组织到一起让他们加班,每天多付3倍的工资,当天的加班费当天就结清,年三十加班每人再另发500元奖金。同时,姜贵琴又将那家小厂放假回家的工人招来了15个,承诺在放假的这段时间里,每天的工资是那家小厂的2倍。从阴历腊月二十到正月十八,姜贵琴将产量提高到平日的5倍,产品品种由5种增加到了11种,其中不但有老品种,还新增了她自己研制的新品种。同时将送货的时间进行了调整,不单每天下午的送货时间提前了整整2个小时,而且还专门增加了一次上午的送货。
春节期间是副食消费的旺季,大家无事在家,亲朋好友相聚总难免要喝点酒助兴,而姜贵琴生产的酱货成了最好的下酒菜。春节前后短短一个月,姜贵琴工厂的利润相当于平时的6倍还多。
春节过后,市场依然红火。姜贵琴工厂每天保持的送货品种至少在11种以上,并且不断有新的品种推出。每天上、下午各送一次货的制度也得以保留,从此,消费者随时都可以享受到姜贵琴厂生产的新鲜食品。那家小厂等春节后再恢复生产时,发现顾客都跑到姜贵琴那边去了。
如今,姜贵琴当初紧跟的那家小厂,早已不是姜贵琴的对手。现在姜贵琴盯上了城里的一家酱食连锁店。她悄悄地跟到后面,慢慢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时一举超越。
在马拉松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运动员会形成“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最后取得冠军的往往是开始位居“第二方阵”的运动员。因为“第二方阵”的运动员在大部分赛程中都处于“跟跑”的位置。所以可以清楚地看见“第一方阵”运动员的一举一动,并根据其变化很好地把握赛程,调整自己的节奏。另一方面,作为“第二方阵”的成员,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小,又因为一直处于引弓待射、蓄而不发的状态,积蓄的体能有利于在最后冲刺阶段爆发。所以,“第二方阵”中的运动员获得冠军并非偶然。
姜贵琴在创业的过程中重复了马拉松比赛中经常发生的这一幕:在成长的道路上,瞄准一个目标,紧跟其后,时刻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学习他的长处,寻找其弱点,等待时机成熟一举超越。
甘居人后是大赢家的制胜谋略。前面的最怕有人超过他,因此也最痛恨紧随其后的人,甚至会不惜一切手段打压后者。这时,如果你懂得“示弱”,表现出不能也不想和前面对手竞争的态势,对手就可能放过你,而且可能反过来帮助你。姜贵琴总是比对手晚1个小时送货,希望传达的也就是这样一个信息,即:我所追求的仅仅是你们剩余的空间,根本无心也无能力与你们抗争。因此从一开始对手就没将她放在眼里。这给了姜贵琴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使她能够在对手的眼皮底下悄悄地壮大。
从策略上讲,“跟跑”实际上是压缩投入成本的最好方法。姜贵琴可谓是将“跟跑”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第一,她不用费心去考虑市场环境,消费者爱好什么,厌弃什么,因为对手已经为她做了这一切。初出道者因为经验不足,对于市场的需求往往把握不住,采取观望态度,审慎地注视对手的一举一动,进行跟随,是一种明智的策略。像姜贵琴,她只需要跟在对手身后,对手在哪里卖得火,她就在哪里卖,卖的同时,讲究策略,丝毫不引起对手的注意。姜贵琴巧妙利用了前者开拓的市场,一步就跨越了新产品上市消费者所需的认知过程,将风险降到了最低,节省了大量市场开拓的成本,同时也减去了产品反复实验所带来的损耗,相应提高了利润。第二,在实力逐渐累积以后,如何策略地攻占对方市场也大有讲究。这表现出了姜贵琴的富于心计的另一面。在与对手发展得旗鼓相当时,她先采用侧面迂回的方法,在对手尚未来得及涉足的市场试水,利用开拓新市场空间的办法,在实力不济或尚未有完全把握争胜之时,避免与对方在有限市场空间里正面交锋。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强力反扑。因为蓄势而来,待机而动,对手根本无还手之力。
从利润角度讲,“跟跑”者向来比跑在前面的要省力,因此利润率也相对要高。在商业活动中,每一个商业行为都有成本的代价,拣取胜利果实等于将成本最小化了,从而也就等于获得了最大化的利润。
“跟进”哲学是一种应变哲学,绝不是懦夫哲学,甘当“第二方阵”目的在于在次位上充分谋求利益,避免自身劣势,充分发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