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自己网络创业当老板事迹

弘达分享

  随着高校扩招和世界金融危机,年轻人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创业成为解决年轻人就业难题的新途径和新平台。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自己网络创业当老板事迹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己网络创业当老板事迹一

  “就业形势严峻,我们这是主动创业,而不是像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四学生被动的创业。”一个由不到20名大二、大三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送外卖、卖零食,建立了一个和吃有关的网站。团队成员希望,通过几年的积累,为毕业后创业打响头炮。

  灵机一动取名叫“嗯好吃”

  目前,这个名为“嗯好吃”的网站,由西安翻译学院2012级电子商务专业的王群、党博负责。

  谈起网络创业的灵感,党博说,由于学校周一到周五封校,吃饭的话只有学校食堂一个选择。“食堂菜品再丰富,让人吃一年也就烦了,而且食堂人特别多。所以,不少学生就开始叫外卖。我们做过调查,40%的学生有叫外卖的习惯。这是个很大的市场。”

  当时,正在上大一的党博以“建立一个关于吃的网站”申报了大学生创业比赛。“我们不是小打小闹,所以建立自己的品牌至关重要。”党博介绍,一开始团队把名字定为“易餐”,“说实话,这个名字大家都不是很满意,一是叫的人比较多,二是不够形象。”一次团队聚餐,一名女生喊了一句“嗯,这个东西好吃”,一下子刺激了党博的神经——“嗯好吃”,形象而又生动。

  最多的时候每天接60个单子

  既然主打送外卖,怎么送是个问题?

  在党博他们创办这个网站之前,学生们的订餐方式是这样的:打个电话给门口的商贩,做好后送到学校门口,学生去校门口隔着铁门一手交钱一手交饭。

  党博的创业团队出现之后,变成了这样:学生要什么给党博说,他们和自己的合作商家订餐,然后将商家送到校门口的饭再次配送,女生负责送女生宿舍,男生负责男生宿舍,让每位订外卖的学生不用出宿舍门,就能拿到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和商家协商,每单收取8%的提成。而订餐的学生则需要每单支付1元钱“跑腿费”。党博算了一笔账:最多的时候,他们每天有60多个订单,一周的毛利润大概500元,一个月下来净赚2000元。

  一包泡面一根火腿肠利润达25%

  从一开始的4名配送同学,到现在十几名配送同学,党博的团队也吸引了不少大一、大二学弟、学妹的关注和参与。所以,发展到后期,他们也不再满足于餐点的外卖,而延伸出了零食外卖。这也成了如今“嗯好吃”网站的主打项目。

  “我们去学校超市观察,看哪些零食卖得好,然后自己先进一批尝试售卖。”结果发现,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受到欢迎,尤其是男生宿舍。“女生喜欢逛街、逛超市,所以可能自己就买了,当然有的还要减肥啊什么的,男生就一个要求——省事方便。”别看一包泡面、一根火腿肠不到3块钱,这里面仅利润就有25%。

  名气出去了,就有生意主动找上了门。“遇到节假日、开学、毕业这种节点,有的班级或者社团要搞聚会,也会联系我们,从我们这购买零食、饮料等。”

  不可否认,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也有做得很成功的零食网店,党博他们优势在哪?他们觉得“大学生网上创业”可以获得其他大学生在情感上的支持。党博说,情感上的支持,是他们与其他同类网店竞争的隐性优势。

  “懒人经济”小外卖大生意

  社会的进步就是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换句话说,就是在培养越来越多的“懒人”并因此形成了“懒人经济”。

  在大学校园里,不出寝室就能订外卖或者购买到火腿肠、方便面等快速消费品,已经成为很多同学的刚需。虽然一顿外卖不过十元左右,火腿肠方便面更是不过几元钱,但胜在消费频度非常高,一日三餐加零食,高校一个校区动辄数万人,加起来是个非常大的市场。

  建设校内订外卖与超市网络平台,让同学们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在线订购,是非常好的创业切入点。并且采用O2O(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切入外卖市场是发展空间非常大的领域,比如由上海几个大学生创立的“饿了么”外卖订餐APP,在线订餐服务已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用户量1000万,加盟餐厅近18万家,日均订单超过100万单。并且在最近一年多时间融资金额达5亿美金。

  王群、党博几位同学瞄准“懒人经济”的刚需市场,作为切入点,务实的做好整套服务流程,是他们获得互联网创业成功的基础。

  自己网络创业当老板事迹二

  毫无疑问,拉勾网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招聘人才的必争之地。而从项目立项时估值不足千万,到现在获得了启明创投领投、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跟投的2500万美元B轮融资,由此估值高达1.5亿美元。拉勾网一年时间,已经在互联网行业人尽皆知。要知道,去年7月分这家网站才刚刚上线。

  拉勾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高的估值,还因为各项数据都显示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拉勾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00万,简历投递量超过300万人次,服务了2万家互联网公司,发布了12万个有效职位,每天有5000人在上面找工作。

  在线招聘领域也不是什么蓝海,之前就有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巨头耕耘多年,最近几年又冒出了猎聘网、大街网等新锐。一家这么小的创业公司,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杀出重围?创业故事网总结出了“团队、定位、产品、流量”八个字,供大家参考:

  一、团队:激情与互补

  拉勾网有三位90后创始人:许单单、马德龙和鲍艾乐,他们也都是3W咖啡的创始人。当初3W咖啡成立之后一度比较困难,很多人都陆续离开了,他们三人全职投入才得以坚持下来,这也说明他们三人很有创业的激情,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去付出。

  其次,他们三人都在腾讯工作过,受过相同的企业文化的熏陶,这也使得他们之间沟通起来比较顺畅。三人也确实很互补,许单单做过互联网分析师,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大趋势非常了解,能够把握住大方向;马德龙做过产品,是互联网最缺的产品经理;鲍艾乐是一位很活跃的女孩,很适合做业务拓展和发展外部资源。

  二、定位:只做并做好细分领域

  从创业开始,拉勾网明智地选择了增长最快、也最容易标准化的一个招聘领域,那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招聘。他们观察到,最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互联网大公司仍处在高速扩张期,传统企业也纷纷成立互联网部门,大量的创业企业也聚焦在互联网领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招到合适的互联网人才。

  由此,他们定下了一个策略:集中所有的精力,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互联网公司的招聘。事实证明这是对的,一个是这个市场足够大,另一个就是互联网公司确实也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来招聘。

  三、产品:以用户而不是客户为中心

  如今,“以用户为中心”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互联网思维之一。不过,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要坚持住这一点并非易事。你是不是敢于为了求职者的利益,拒绝那些掏出真金白银的企业客户的要求?

  过去,在线招聘网站一直有两大痼疾:一是精准度差,职位描述非常含糊,薪酬待遇经常都要“面议”;二是很多公司的HR很少回复简历,求职者不明白公司的想法,只能一味等待。拉勾敢于打出“面议你妹!”的口号,强制要求招聘企业发布的职位信息中必须有薪资水平。此外,拉勾还通过技术手段,强制要求招聘企业的HR必须阅读、回复收到的每一封简历。这就使得求职者的用户体验很不错,口碑相传之后,互联网从业人员纷纷上去注册并完善简历。而有了足够多的求职者信息之后,何愁招聘企业不找上门来?

  四、流量:不做社交做工具、不做APP做O2O

  很多朋友会很好奇,拉勾怎么能够在一年时间里就拉过来100万用户?其实,拉勾也经历了试错的过程。一开始拉勾也是想做个类似LinkedIN的社交招聘网站,后来发现这个想法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所有的沟通都是到QQ和微信上解决,再做一个社交产品难上加难。拉勾没做几个月,就发现数据非常不理想,于是抛弃了社交的想法,转而做了很多的招聘工具,结果效果很不错。

  早在去年,拉勾就决定不做自己的APP,在APP如火如荼的当时,这确实需要足够的勇气。他们之所以不做APP,也是因为看到了APP的流量困境:只有进入了各大应用商店榜单的APP才能被用户关注并下载,而要进入榜单必须花费大量的市场推广费用。与其这样,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网站和微信服务号,通过口碑来吸引用户。幸运的是,在线招聘这个领域本来就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并不需要那么海量的流量和用户。

  当然,要找到最初的1万个、10万个用户确实很难。他们充分发掘了自己的另一块资产——3W咖啡馆。目前,他们在北京和深圳各开了一家咖啡馆,别看只有两家,能量着实不小。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3W咖啡馆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人士的聚集之地,这里每天都有互联网公司举办各种发布会和沙龙,吸引了大批互联网人士前来光顾。他们非常注重收集这些到会人员的信息,鼓励这些人去拉勾注册和完善简历。如果你最近去过北京中关村的3W咖啡馆,就会发现咖啡馆的外立面几乎全部被徐小平(拉勾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的拉勾广告覆盖。与此同时,他们也做线上推广,曾经在虎嗅网上看到拉勾发布的职位信息,那里也是互联网从业者喜欢光顾的地方。

  其实,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团队、定位、产品、流量都是绕不过去的四个方面;因此,拉勾的做法对于创业者特别是互联网创业者应该会有一些启示。像拉勾网、大学论坛、应届生招聘网等垂直领域的招聘网站,依旧很大的影响力,效率也很高,将来可能越来越重要。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自己网络创业当老板事迹相关内容

  

173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