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企业管理>企业运营>

报业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耀聪分享

  报业既是“喉舌”又是产业,它是为其政治属性服务的。作为事业单位的我国报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是面临新经济时代网络传播和境外传媒业的冲击,报业产业必须进一步完善报业内部的管理、运行机制,规范报业市场竞争, 充分利用互联网,政策上适度放宽资本准入,以促进其发展。那么报业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在我国报业日益向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报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改革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报业集团内部管理现状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报业作为事业单位,政府实行经费全包式、行政机关式管理,只求正确舆论导向,不求经济效益,没有市场概念。改革开放后,报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个阶段,政府不再继续出钱,但管干部,管住了干部,也管住了导向,对报业经营没有过多的限制和要求。我国报业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报业的产业属性不断显现并清晰起来,并在一种产权不甚清楚的状态下,投资办报办刊办企业,扩大报业规模。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国报业虽然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但获得了有限却十分宝贵的市场竞争经验和经营管理经验。

  报社组建为报业集团后,这种管理和运作办法也直接搬进了报业集团,至今还基本在沿用。我国的报业集团产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内生型,另一种是组合型。内生型是从单体报社脱胎而来,以一报为主,通过办子报子刊,自身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后来挂牌组建为报业集团。主报是集团的核心,从单报演变成集团后大体上仍沿用主报的管理模式。主报的最高决策机构也是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对下属各子报刊的管理基本上以行政手段为主,各子报刊的经营自主权基本从属于主报(集团)。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因主报处于绝对优势,各子报刊的实力不强,即使实力很强,也基本上能够保证集团形成统一、协调的行动。

  对于这种内生型的报业集团,集团化虽然是一种新型组织形式,但在一定时间内沿续过去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会立即暴露矛盾和压力,对内部管理和运营也没有特别强烈的变革和创新需求。因此,由单体报社过渡到报业集团,一切显得自然平稳,这种集团化管理理念和管控方式的渗透和变化基本上都是渐进的、和风细雨式的。

  我国报业集团产生的第二种方式是组合型,即“强强联合”式。与内生型报业集团不同,它是通过行政手段,把曾经完全独立运作、五脏俱全、规模大又具有强势、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差异都很大的报社(虽然都是事业法人)整合到一起,“强强联合”产生的报业集团的概念和特征凸显出来,对创新体制和机制、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压力较大,确立集团化管理思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专业化经营,按集团的管理规律重新设计内部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无论是内生型还是组合型报业集团,在改革不断深入、报业市场不断开放、报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的情况下,报业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报业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也遏制了我国报业文化生产潜力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解决我国报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多年积存下来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加快报业集团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报业文化生产力。

  二、报业集团化管理和运营模式的重点、难点问题

  进行产权和体制改革,确立报业集团市场主体地位。2004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北青传媒在香港成功上市,已涉及到产权和体制深层次的问题。改制和上市,是目前报业集团改革争论最多的热门话题。

  我国报业具有的产业属性,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要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由政府管理机构对报业实行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确立我国报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转换报业经营管理机制,为我国报业集团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扫清体制上的障碍。然而,我国报业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又使报业集团改制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报业集团改制,是整体改制,还是部分改制,还是不能改?报业体制问题,一直是个敏感问题,是引发争议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国报业集团改革中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

  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报业集团的改革。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国报业要获得发展活力,就不得不以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解决这一问题。

    35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