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的基本介绍

隆佳分享

  创业创新教育对于创业者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机遇意义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相关文章。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概要:在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认识师资建设实践活动社会保障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7年毕业生的总数是495 万,2008年大概达到540万左右,而在2009年则超过600万。在国家GDP增长8%~10%左右的时候,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大概900多万个,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多半。现有的企业和机构,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术进步使一些企业的岗位在减少。而随着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战略转移的过渡时期,就业更强调数量扩张后的质量建设。

  在此社会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机遇。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意识比较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创新创业意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选择和能动性,是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具体途径有: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开展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造舞台;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重视相关师资建设

  从目前环境看,除几个学校试点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师资环境差、学生有想法却苦于缺乏针对性科学指导、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的社会舞台等现象。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途径有: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以结对的形式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由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内核,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实践主体,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

  三、积极搭建平台,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包括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使学生得到市场磨炼。

  具体途径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去认真思考创新与创业,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推出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强化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提高综合能力;组织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建立孵化器,从资金上支持学生创业,学用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加创业实践的各种机会,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最终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

  四、 从政策上鼓励、支持和扶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且还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它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强化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校、政府、社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政府与社会应当从各种政策和规定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真正建构起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于创新创业问题,哈佛商学院教授斯蒂文先生总结得非常好,他说:“创新创业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把握机会,整合资源。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从教育、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此语诚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业精神和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达成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并建立一个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以优化创业环境,保障创业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作为以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业型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的认识

  一、目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的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一直从事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在已对这一问题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为了加强对创新、创业的系统研究,为了加强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必要成立相应的教研机构。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大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这和我国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吸收是分不开的。但我们要进一步赶超发达国家,则不能一味地学习、吸收、引进,而要更多地依靠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我国党和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北京市相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提出要把北京率先建设成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性,由此可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的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非常重要的意义:

  (1)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以人为本改革传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主要是知识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普遍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创业方面,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因此,必须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新创业教育,树立起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

  (2)弥补传统教育之不足。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教育重知识有失片面的错误倾向,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改革也强调了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性、实践性,但我们现代的教育改革还缺乏系统性。我们力图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性、实践性,但却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来系统地加以培养和强化,这是不够的。和中小学生不一样,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要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成功,更应注重能力、创新性、实践性。

  (3)我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我们实现这样一个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型本科教育体系,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更加关注,并且能激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热情。

  3、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学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创业促就业,减轻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当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去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4、是大学生这个学习阶段、年龄阶段的迫切需要。

  如上所述,开展创新创业研究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考虑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希望能成立研究所来集体攻关,更好地完成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三、研究历史和现状简介

  人们对创新、创业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比较系统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30年代熊比特对创新理论的研究和奥斯本对创造学的研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说由来已久,但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始于上个世纪。

  1、创新研究与创新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如果我们不加以严格的区分,创新就是创造,创造也就是创新。实际上人们也经常把这两者看作是一回事。

  美国是创造学的发源地。 1941年,美国BBDO广告公司经理奥斯本出版了《思考的方法》一书,提出了“智力激励法”。该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人们对于创造的极大兴趣。

  创造学被列入大学教学内容当首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该校在1948年即开设了“创造性开发”课程。1949年,奥斯本在布法罗大学开办了“创造性思考”夜校,致力于推进创造教育。之后,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著名大学以及许多军事院校、工商企业等,也都相继开设了创造学及有关创造活动的训练课程。

  1953年,奥斯本又出版了《创造性想像》一书,该书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从而使人们对于“创造性研究”更加关注。美国还在1954年由奥斯本发起成立了“创造教育基金会”(CEF),旨在教育界促进创造教育的开展,以培养创造性人才。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形成了十几个创造学研究中心。截止 1979年底,美国已有53所大学和10个研究所设立了专门的创造学研究机构,有力地促进了创造学的发展。此外,美国的创造学普及面也非常宽,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创造性训练课程,有的专门讲授各种创造技法,有的则同专业课相结合,采用创造力训练方法改造原有的课程安排。

  1980年前后,上海交通大学的许立言把创造学引入我国大陆。1980年,创造学最早移植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便在其他高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1994年,中国创造学会在上海成立,随后又成立了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

  2、创业研究与创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创业研究的兴起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又一说: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始于七十年代美国大学)最著名的是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截止到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许多学校还设有创业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

  它的直接成果是:当今美国超过95%的财富是由八十年代创业一代创造的。在美国的创业热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引人注目,当代许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大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如Intel的摩尔、葛鲁夫,Microsoft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尔,Yahoo的杨致远等无不是创业者们的典范。据麻省理工大学的一项统计,自1990年以来,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多个新公司,截止1999年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家公司,雇用了110万人,创造出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国内,创业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说,创业研究目前正处于学术研究“黄金期”的开端。在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开始将创业学纳人到本科生教育课程体系之中,随后清华大学于2000年12月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于2003年也相继成立了创业研究机构。

  我国国内近年来大学创业教育也迅速发展。2002年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制定了KAB项目的推广规划,计划在2010年以前将该项目推广到全国2000所高等院校,培训师资1万名,使至少50万名学生免费学习KAB课程。

  例如,北航创业教育中心是负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规划、组织和实施的机构。中心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主要进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及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新路子,形成了具有北航特色的创业教育与培训模式。中心与北航大学科技园、北航孵化器及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院校合作,已为北航600多名学生开设了创业管理课程。

  中央财经大学的创业教育从2003年开始,2004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学任选课程,同时启动了题为“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央财经大学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中央财经大学创业教育的创新点归纳为5个方面:即以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创新;打破院系班级限制的教学组织创新;重视参与程度的教学考核创新;通过演习实现小班授课的教学方式创新;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管理创新等。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创新实践能力这三个方面。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创新思维能力是大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为人的一切创新都来源于思维的创新。创新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包括逻辑思维训练和非逻辑思维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习惯。充足理由律是划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一个根本标准,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养成没有充足理由就得出结论的思维习惯,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养成由充足理由得出结论的思维习惯。因此,可以说我们为大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创新思维的关键因素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原则,而非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能培养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慧要素以外的、影响智慧活动效果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人们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的成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将对大学生这五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大学生要在社会的创新实践中获得成功,还必须学会做人,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等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保持健康的心理,做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还需要认清国情,做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我们也将对这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创业就是开创新事业,是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体现。人们通常把创业理解为创建一家企业,事实上,具有创业精神与技能对任何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公共企业还是私营企业、盈利还是非盈利、地方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至关重要。换言之,创业活动并不局限于新企业的创建,成熟企业、事业单位都存在或需要创业精神与活动。创业的本质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而对机会的追寻,是将不同的资源组合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下一页更多精彩“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

68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