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出名的创业英雄

隆佳分享

  创业往往第一次都会遭遇失败,但是能够忍受失败的痛苦,一直前进,最终会变成创业英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名的创业英雄相关文章。

  案例1:雷军创业:把产品的细节打磨到极致

  四年前,雷军开创的小米团队为14人,现在其旗下拥有2400名员工,2012年卖了716万台手机,完成126亿元的销售额。但这两年雷军依然一直用小公司形式运营着小米,目的是以小项目团队的方式,把产品的细节打磨到极致。

  产品细节:“逼疯”自己与员工

  创办小米四年来,雷军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周一9:30至13:30不吃饭,专心只干一件事:与一线的工程师、设计师、产品经理讨论,怎么把产品细节做好。

  他曾经发起一宗交易,要花100万元人民币购买一张手机主题壁纸。他发了一条微博状态:不工作了,画壁纸去!有点调侃的味道。因为时间过去一个月了,心目中合格的壁纸还没出现,他有些迫不及待:“谁若是跟我谈公司战略,我就会直接问他‘壁纸画好没有’,没画好继续回去画,画好我给你100万现金。”

  小米UIV5发布。其中有一款多看的阅读应用,研发了两年时间,里面有3000本书。“3000本书都是从76家出版社几十万本书中挑出来的,每本书都精排过,如图文混排、数学公式、化学。”雷军还发现PC端许多扫描版文件没法看,于是把它们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按照手机屏幕尺寸进行重排,让它们在手机上也能阅读。

  用这样的理念,雷军逼着员工去打磨产品细节。“把自己逼死,把别人逼疯,如果自己都没被逼疯的话,那可能还没到极致。”雷军说,用自己朋友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这样。

  口碑营销:产品超用户预期

  但雷军认为,单把产品做好远远不够,因为用户没办法知道,这是个“黑盒子”,还需要口碑营销。雷军坦言这套思路主要学自海底捞,核心在于让产品超用户预期。

  这一点雷军深有体会。几年前,他曾去过阿拉伯朝圣,拜访了当地全球最豪华的酒店——迪拜帆船酒店,殿内金碧辉煌,服务员热情又漂亮,一进门就带他四处参观。但雷军内心总感觉不怎么样,装饰也有点老土。

  又一次,雷军去了一家海底捞,这家店面看上去挺一般,心里认为服务也肯定不会好,接待他的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性。于是雷军问她,为什么喜欢海底捞。对方听了特别激动,说:“我一下岗女工没人雇我,但海底捞给我每月4000元工资,这是我们祖坟冒青烟啊!”雷军见惯了社会上的假笑,这一次他被这位服务员说服了,因为他看到了发自内心的笑。

  事后雷军反复琢磨,帆船酒店的服务绝对比海底捞好但是不超预期,“去之前,我已经把它定义为全球最好的酒店,因此一进门就开始挑剔”。

  他把这套理念灌输给了员工,说:“公司没有KPI(关键绩效指标法)考核,只考虑两点:一、用户看到产品会不会惊呼;二、用户会不会向朋友推荐产品。”

  管理模式:小公司梦想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雷军把公司架构最大限度扁平化,并花大量时间亲自参与产品设计讨论。“我常常跟员工讲,整个公司就是一个项目组,我就是项目组组长,里面有5~6个拿主意的人,1~2天对一次话,有想法就立刻拍板、立即执行。”

  小米现在员工数量已经超过2400人,但雷军依然认为,它还是个典型的小公司。曾有一段岁月让雷军十分苦恼,怎么把一个这种规模的公司永远保持小公司的活力?

  现在他想明白了,互联网是批评文化,小米每一天都被骂得生不如死。“每个星期产品出来后都会有打分表,哪些做得好哪些不好,我觉得只要每位员工都有100位米粉朋友,就会有无数人会帮我管着他们干。”

  近两年,小米确实是这样做的,它的第一款产品MIUI,产品出来后只挑选了100位用户,团队(当时20多人)与其中每个人都认识,雷军许多精力花费在与用户沟通上,听他们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MIUI目前用户数量突破了1500万。

  对于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因素,雷军认为,创业者一定要具备两点:“志存高远”和“很强的执行力”。“创业者首先要有不同凡响的思路和想法,不管他想改变自己还是要改变世界,我觉得梦想是创业成功的第一点。第二点是他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如果他不能很好的去执行,光有想法,这种想法很容易变成空想。所以我觉得创业的前提是志存高远并且脚踏实地。”

  案例2:丁磊:成功背后是交了无数的学费

  丁磊,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勤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你做互联网做了18年,你觉得有“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吗?你总结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呢?

  丁磊:“互联网思维”绝对有,但是你要拿出东西来才能证明你有。我的互联网思维中“快”不是特别重要,精益求精、极佳的用户体验,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专注”也是对的,但是这本来就是传统行业的定义,不是互联网行业专有的。我的产品每一个版本都要精益求精,你根本不要看竞争对手怎么样,竞争对手犯错误的时间是大把的,不要因为快,把自己搞死了。你说雷军他是互联网思维,怎么不把金山词霸做得更好一点?还是你做得也不够专注,你说快也没觉得更新有多快。

  现在大家经常说BAT三大巨头覆盖了所有的产业,往下看还有三小虎,小米、京东、奇虎360,网易夹在中间,你自己怎么看这种竞争格局?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丁磊:BAT除了腾讯以外,阿里和百度还是流量模式,网易是真正的内容供应商,平台产品供应商。三小虎利润加起来还没有网易多,不信把360、京东、小米加起来,你看看谁多?所以,我们是不吭声的鳄鱼,别就当我们是壁虎,跟他们吵有什么意思,自己把产品做好,做点儿有理想、有信仰的事情挺开心,不要跟人家圈那个地。我也了解里面有一些公司的管理还不上路,还在糊里糊涂,我们公司已经走了17年了。

  你做产品这么谨慎,难道就不怕错过时机吗?

  丁磊:我觉得时机都是个假命题。比如说新浪以前做新闻做得特别好,现在我觉得新浪的新闻客户端就做得不是特别好,不如我做得好。

  我们现在新闻客户端4.0版本做了很多创新。以前传统的阅读是看报纸、看杂志,或者PC看完一关就走了。手机是早上上班的时候要看,中午吃饭的时候也要看,晚上等车的时候还要看,阅读的次数增加了,阅读量大大增加了,你怎么把节奏把控好,让用户每次都能读到新鲜的东西、好玩儿的东西,感到可读性非常强?我们4.0版本做到了。能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在我们公司没有,他们都不会这么想,是我想出来的。

  我说移动阅读要有节奏,从早上八点,就像吃早餐,早餐是什么,午餐是什么,晚餐是什么,晚上睡觉的时候看什么,我要把这个节奏把握好。电视台就是有节奏的,早上有早间新闻,有午间新闻,七点钟新闻联播,新闻联播之后焦点访谈,焦点访谈之后来一个电视剧,九点钟又有一个新闻联播。这是有节奏的。

  我觉得机会是随时存在的。2007年苹果做手机,早在1993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都已经在做手机了,你觉得他晚了吗?他没晚,他做了一个智能手机出来。但是你不能说诺基亚没做过智能手机,诺基亚有一个手机叫9110,他们也尝试过做智能手机,但是就是没成功。你知道,乔布斯在1995年就做过一台PDA叫“牛顿”,他在“牛顿”上交了无数的学费以后,到2007年做iPhone的时候才成功的,你不能说他一拍脑袋才想到的,之前没有“牛顿”的积累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个手机出来。

  名人创业故事:一些事情能成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你说偶然吧可能有,但是肯定也是交了无数的学费之后,才明白下次我干这件事儿从哪儿开始干。

出名的创业英雄相关文章:

1.cctv10创业英雄汇

2.创业英雄汇活动策划书

3.苍南青年创业事迹报道

4.cctv 微商创业致富

5.杨宁:从北京到硅谷的创投路

    68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