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成语>

分庭抗礼的成语故事

郭佳分享

  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思想的沉淀,更是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分庭抗礼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分庭抗礼日的意思:

  编连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分庭抗礼的成语故事: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皆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河岸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

  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话音刚落,便转身向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说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边听边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件幸事。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直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子,才怏怏不乐地上车离去。

  子路对孔子异于平常的表现很是不理解,便好奇地追问:“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一个卑微的渔夫怎么能够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扶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对他不恭敬呢?”

  后来,人们从子路“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这句话中,引申出“分庭抗礼”这个成语。——《庄子·渔父》

  分庭抗礼成语点拨:

  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的故事启示我们:一学习要勤奋;二学习要用心,和知识交朋友;三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重复。重复帮助记忆,重复是记忆之母,重复才能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知识。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最杰出、最有名的学者,成为享誉全球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便得益于此。如果没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恐怕孔子难有此成就。

    33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