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央企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怎么回事

和杰分享

央企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促使了央企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央企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怎么回事,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央企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怎么回事

央企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怎么回事?

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后,新生儿的减少,最先冲击的就是学前教育。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到来,在一些地方,民办幼儿园2021年、2022年开始面临招生难,少部分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在山东临沂这一三线城市,各幼儿园今年也将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

不仅如此,未来中学乃至大学的生源也将受到较大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此前曾撰文分析,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八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的十年,将会经历由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占比下降而导致的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数量减少的过程。在青年人口转型过程中,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的招生生源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丁长发说,不同类型的高校受出生人口下滑的影响差异很大。好的大学招生没问题,未来招生生源受影响较大的高校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未来有不少高校将会倒闭。当然,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有央企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

据第一财经报道,正值春季开学,家住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附近的龚玲(化名)在小区周边为刚满3岁的儿子物色幼儿园。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家门口的一所驻汉央企机关幼儿园向她抛来橄榄枝。

该幼儿园园长告诉龚玲,自己在这所幼儿园工作了20多年来,向来只对单位内部招生,前几年刚放开二孩时,生源多得还要排队筛选入园,但从去年秋季开始,个别班级却出现了招不满的现象。面对变化,今年春招园方决定扩大招生范围,不再硬性规定家长必须为本单位职工。

记者所居住的武汉某小区,打开地图搜索幼儿园,方圆2公里内竟有28所幼儿园。记者随后调查发现,由于竞争激烈,这些幼儿园抢夺生源也是花样迭出,私立幼儿园的“老带新”活动,老生学杂费可立减5000元,普惠幼儿园新生学杂费直接打9折,公立幼儿园不设招生范围零门槛入园。但即便如此,依然一“生”难求。

一家私立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该园小班今年春季计划招生45名学生,实际只有32人报名入园,原本计划新开设2个托幼班,也只有4个孩子报名,最后不得不取消托幼班,把4个孩子安排到小班。

据北京青年报,这种变化对幼儿及家长而言,似乎是值得欣喜的事,因为供过于求,似乎意味着孩子入园不再难不再贵。以笔者所在小区幼儿园为例,八,九年前对每个孩子每月收费三四千元,而从民办园转为民办普惠园后,如今收费标准为每个孩子每月700多元。对幼儿家长来说,不仅不用为抢学位发愁,还有了更多的选择。

幼儿园一孩难求

“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王莉是北京丰台区一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园长,2023年春节刚过,她就担心秋季的招生计划能否完成。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她所在幼儿园就开始直面招生难,今年生源可能进一步下滑。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后,新生儿的减少,最先冲击的就是学前教育。(2月23日《中国新闻周刊》)

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几年前还是频繁热议的话题,部分幼儿园门口家长搭帐篷彻夜排队为孩子报名的现象,令不少人记忆犹新。然而,今天部分幼儿园却面临“一孩难求”的生存挑战。短短几年时间内,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呈现出快速逆转的景象,这种变化对幼儿及家长、各类幼儿园意味着什么?面临招生难的幼儿园应该何去何从?

简单来说,这种变化缘于两大原因。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出生人口明显减少。据报道,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仅为2016年的50.77%,也就是说,6年来,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了一半左右。当新生儿减少,对幼儿园学位需求也就自然减少。另一方面,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幼儿园数量显著增长,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增加必然改变原有的招生格局。

这种变化对幼儿及家长而言,似乎是值得欣喜的事,因为供过于求,似乎意味着孩子入园不再难不再贵。以笔者所在小区幼儿园为例,八,九年前对每个孩子每月收费三四千元,而从民办园转为民办普惠园后,如今收费标准为每个孩子每月700多元。对幼儿家长来说,不仅不用为抢学位发愁,还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喜人变化源于政策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扩大资源供给。

当幼儿入园不再难不再贵,无疑有助于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使更多孩子享受到学前教育。而且,政策推动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彰显出国家特别是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和担当。当然,这也对民办幼儿园直接形成竞争压力。在此情形下,部分民办普惠园为了生存向托育服务延伸,弥补了托育服务不足。

显而易见,在幼儿园数量增多而生源减少的情况下,“一孩难求”将促进各类幼儿园进入激烈竞争状态,只要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将会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总体质量,并且对提升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在看到幼儿园“一孩难求”带来“喜讯”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面。当一些省份民办、公办幼儿园均存在招生难的情况下,很可能造成部分学前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甚至,部分民办园(包括普惠性和非普惠性)很可能出现“关停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学前教育资源增加和配置上,尚未与新生人口增长做到精准匹配,造成一定程度的“过剩”。

因此,在宏观布局方面,既要对我们新生人口的增长态势作出精准预测,并适时调整各类幼儿园的数量,使幼儿园学位供给总量与新生儿需求总量能够基本匹配,避免造成浪费和关停。此外,也要根据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幼儿园,避免人口稠密地区幼儿园学位紧张而其他地区学位闲置浪费。同时,还应该鼓励错位竞争,让民办园办成各种“特色园”。总之,不能让幼儿园“一孩难求”发展到“关停潮”,要通过及时调整和科学引导,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幼儿园首轮关停潮已来

“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王莉是北京丰台区一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园长,2023年春节刚过,她就担心秋季的招生计划能否完成。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她所在幼儿园就开始直面招生难,今年生源可能进一步下滑。

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后,新生儿的减少,最先冲击的就是学前教育。

去年3月起,地处北京房山的北京凤凰禾童幼儿园执行园长张裕欣感到了幼儿园招生的寒意。往年3月到8月,她每天都会接到大量咨询和报名电话,很多家长还要给孩子排队等位。到了2022年,她“清闲”了不少,咨询电话减少了50%以上。9月开学时,原计划招生四个小班,只开了三个,其中两个还没有满额,第三个到10月时才“勉勉强强开了起来”,张裕欣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一切在六年前就已有了征兆。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堆积效应在短期内释放完毕,继2016年短暂的生育高峰后,从2017年起,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从1723万人减至2022年的956万人,首次跌破1000万人,还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多万的新生人口的一半。

从2017年起,全国每年的新生儿都比前一年减少了100万~200万,这些都是幼儿园“丢失的生源”,如今作为生育率下降对社会影响的现实映照。三年疫情过后,当孩子减少,面临生存困境的幼儿园又该何去何从?

    179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