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新增1例重点关注变异株是什么
中疾控新增1例重点关注变异株!是什么呢?为什么需要重点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疾控新增1例重点关注变异株是什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中疾控新增1例重点关注变异株是什么?
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2月13日下降至9例,较峰值下降99.8%。 2022年12月以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较上次中疾控披露,“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
感染监测数据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月13日为8847例;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波动下降,2月13日为1.6%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2月13日的8.6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月13日阳性数降至397(阳性率为0.5%)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总体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13日为12.8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5%(
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2023年2月13日为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6%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2月13日为7.7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0%(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日-12日)下降至1.4%(图2-4)。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12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已下降至4.1%。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流感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3.4%)(图2-5)。
住院诊疗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13日下降至2.6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8.4%(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2月13日下降至103例,较峰值下降了99.9%(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13日下降至9例,较峰值下降99.8%(
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
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总体情况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3日,全国共报送25284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4%)、BF.7.14(24.8%)和BA.5.2.49(14.0%)。BA.5.2等20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4%之间,55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7%)(图4-1)。
说明:
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9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3日,全国共报送16583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3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5%)和BF.7.14(28.9%)(表4-1)。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为最近周期新增),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3日)
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子分支和BA.5.2及其子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图4-2)。
说明:
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9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年2月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1亿剂次(图5-1)。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图5-2)。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3%(图5-3)。
注:
1. 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变异株新冠病毒症状
新冠即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中出现的变异毒株有德尔塔、拉姆达、阿尔法、贝塔、伽马、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临床症状一般没有特异性,难以从临床表现识别毒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多数症状可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也可伴有肌肉疼痛、胸闷、咽痛、头痛、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嗅觉及味觉障碍的表现。严重感染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其中,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是目前所发现变异毒株中传播力最强的,但其致病力比较弱,通常主要是引起无症状感染或者是轻症感染。同时,由于这些症状常见于多种疾病,因此较难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进行鉴别诊断。当出现不适症状,且既往有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可能时,应尽早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通过临床检测才能判断是否是变异毒株感染。
另外,对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变异毒株的出现,需要在全民接种新冠疫苗,做好防控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之外,还应该多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近的疫情变化等。
变异株新冠病毒潜伏期
从临床上的观察来看,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一般在1-14天,多数情况为3-7天,也有极少数感染者可能会超过14天。比如德尔塔,潜伏期与普通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有所缩短,多数为1-3天。具体的变异新冠病毒病毒潜伏时间与患者自身的体质、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1、自身体质:某些患者可能合并糖尿病、哮喘、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或是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这类人体质相较一般人比较弱,因此潜伏期可能较平均值缩短,而体质较强的青壮年,潜伏期则可能较平均值更长些。
2、所处环境:若是处于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中,更容易感染变异新型冠状病毒,而且病毒载量大,感染程度比较重,因此导致病情的进展更快,这类人群的潜伏期也会相应缩短。
若是经过核酸检测,可确诊为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群,在潜伏期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已经存在感染性,也需要及时的隔离,进行治疗。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潜伏期过后,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此外还会伴有咽喉痛、腹痛、肌肉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