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运动为什么要擦地呢
冰壶(Curling)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壶运动为什么要擦地呢,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冰壶运动为什么要擦地呢?
搜索词条上显示,现代冰壶比赛要求每场由两队球员进行对抗,每队限4名成员;共进行10场比赛,两队均有两次掷球机会,同队里由两名队员手持冰壶刷,站在矩形赛道起点;当比赛开始,一名队员掷出冰壶后,其他队员便一边滑行跟随着“壶”,一边用手中的刷子不断在己方或另一方的冰壶周围摩擦地面,这看似“无用功”的动作却能改变壶体运行的轨迹。
最终,在双方队员引导下成功抵达赛道另一端的圆心或者离圆心最近的冰壶的队伍视为胜利,而用身体或刷子直接碰到壶体的队伍则会直接淘汰。
要想解开运动员们“擦地”的奥秘,就不得不说他们手持的特殊装备——冰壶刷,可能有些人看到它,第一个想法估计是“这不就和我们用的扫帚差不多嘛”,这可就错了;冰壶刷分为“板刷”和“毛刷”两种,板刷与冰面的阻力小,较容易活动,而毛刷摩擦力大,但除霜效果优秀。
所以在实际比赛中,运动员会按需求进行调换。这些比赛用的冰壶刷内部装有先进的压力传感器、路径记忆芯片以及通讯模块,也就意味着这种黑科技“扫帚”能够记录手持它的运动员的力度数据、存储前进冰壶的路径信息并及时反馈给裁判和场下的教练,方便比赛评判和赛后战术分析,十分快捷。
说回运动员们在比赛时的主要动作——擦地,据调查显示,原来,冰壶比赛的场地并不是平整的,在比赛开始前,负责场地的工作人员会背着水壶对其进行洒水,水滴遇到寒冷的冰面会在其上形成凹凸不平的“麻面”。
比赛时,运动员手持冰壶刷不断擦地,使得冰的表面略微融化,成为一种介于冰和水之间的特殊状态,大大减少了掷出的冰壶运行所受的阻力,并使之按照特定的方向滑行,直至抵达终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运动员奋力“擦擦擦”的场面。
除了冰壶刷,冰壶运动员所穿的鞋子也是特制的——两只鞋的鞋底分别“藏”有材质不一样的垫片,一只是塑料制成,另一只则是橡胶,以确保运动员能够一只脚用来滑行(塑料底),一只负责“蹬冰”(橡胶底),“蹬冰”也就是及时改变方向或者“刹车”。
冰球运动场地要求
冰上溜石所用场地是一个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半径为1.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被称作本垒。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一圆圈,被称为营垒。
营垒是由4个半径分别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外面两圆之间涂为红色。在场地两端各装有一个斜面橡胶起蹬器。在冰壶场地前后两端各有一条蓝色的实线称为“前卫线”和“后卫线”。冰壶掷出后,如果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都视作无效,将被清出场外。
边线(side line):任何接触到边线的石球都被视为出局,应立即从场地中移开。
圆垒(house):冰道(sheet)两端各一,由数个同心圆所构成。
起滑架(hack):位于场地边缘与圆垒之间,球员在掷球时可借此将腿后蹬而向前。
圆心线(tee line):掷球时,若石球已通过掷球区的圆心线,则不可再重掷。石球掷出后,己方的刷冰员可在石球通过标的区的圆心线之前进行刷冰;之后,则对方将有主权进行刷冰,以使球离开圆心。
栏线(hog line):掷球时,球员必须在掷球区的栏线之前将球离手。掷球后,若石球未完全通过标的区的栏线便停止,则此球视为出局。但若曾与在局中的球发生碰撞,则该球无须完全通过栏线。
冰壶运动比赛规则
参赛各方各掷一壶,谁投距离中心点近,谁就可以成为先手;每局先得分者可以成为下一局的先手,若均没有得分,就与上一局先后手保持不变。在比赛中,以冰壶距离中心的远近作记分,越靠近中心点,分数越高,综合得分越多的队伍赢得比赛。
冰壶运动是技术和传统的完美融合,一次精准的投放可以技压四方,让人叹为观止,更让人在公平竞争中得到满足。同时,冰壶运动要求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品性,这些都是对奥运精神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