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如何种植芍药花的盆栽种植技术_芍药花的盆栽种植(2)

曾扬分享

芍药家庭种植方法

1.用地要求

栽植地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处,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城土。在盐碱较重的地段种植,需要换土;在地势较低处种植,要筑高台,应有充足的清洁的灌概水源。芍药忌连作。大田栽培一般每3-4年轮作一次,否则长势减弱,病虫危害严重。因土地局限不能按时轮作时,要于栽植前1-2个月进行保深翻。深度60-100厘米,每666.7平方米可施腐熟粪干1500-2000千克或200-250千克的饼肥,切记不可施用没有腐熟的生肥。

2.栽植适期

不论播种苗还是分株苗的定植,在菏泽均为8月下旬(处暑)至9月下旬(秋分),在扬州为9月下旬(秋分)至11月上旬(立冬)。一般都结合分株进行。

3.栽植规格

庭园观赏栽培株行距可用1米×1米,栽植点可呈“品字形”排列,这样栽植可以均匀合理地利用土地,利于植株的匀称生长,但田间操作有时不便为便于田间管理和观察记载,常用横竖成行的“方块形”排列方式。栽植穴的规格,深度约35cm,上口直径18cm,挖坑要上窄下宽,观赏栽培繁殖时不去粗根,药用栽培使用去根后的催根苗(浙江东阳作法),穴裸25厘米左右。若直接用去根后的芍头栽位,深度还可浅些。

4、栽植方法

穴底施以腐熟的粪干或饼肥。与底土掺匀。栽前芍药苗用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加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的混合液处理,以防病虫危害。手持芍药苗,使根疏展地放于穴中,当填土至半坑时,抖动并上提苗株,使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苗株上提高度,以芽与地面相平为准,经浇水土坑下沉,正好为适宜的栽植深度。栽植过深,芽不易萌发出土,即使出苗,生长发育也不旺盛;栽植过浅,根茎露出地面,夏季受日光曝晒,易导致死亡。最后填土至穴满,捣实,上堆10厘米左右的土堆,以防寒保摘,也起标志和保护作用。视土壤墒情,若土壤湿润,栽后可不浇水,一般应栽后即灌水。

5.田间管理

(1)扒土平畦:在前一年秋天,栽植时堆的土堆,必级在芍药嫩芽出土前及时扒平,平整畦面,以利浇水和田间管理。若操作晚了,扒土会伤及嫩芽;若不扒土,会造成嫩芽基部衰弱,影响生长。

(2)中耕除草:在整个生长季节,要经常中耕除草,在叶幕完全覆盖地面前和花期前后要深耕;开花后要浅耕,一般情况下,每年应中耕除草10次左右。

(3)施肥:芍药喜肥,少有过肥之害。特别是花蕾透色及孕芽时,对肥分要求更为迫切,除栽植时施用基肥外,根据芍药不同发育时期对肥分的要求,每年可追肥3次。春天幼苗出土展叶后,可施“花肥”,目的是促使植株茁壮生长,为花蕾发育和开花补充大量肥分。为及时补肥多用速效肥,注意要适当加大磷钾肥的成分。开花后,大量消耗体内的养分,又要进行花芽分化和芽体发育,可施“芽肥”,此时是否有充足的肥分及时补给,直接关系到来年开花和生长的质量,仍施以速效肥,入冬前结合越冬封士,可施“冬肥”,以长效肥为主,多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或用腐熟的饼肥及复合肥料。

追肥施用方法有穴施、沟施和普施3种。一二年生幼苗,因根系不发达,常采用株间穴施或行间沟施的方法,穴与沟的深度约15厘米,将肥料施于其中,用土盖上,三年生以上的植株,多采用普施法,将肥料撒匀后,结合中耕除草,深锄松土,使之与土壤混匀。一二年生幼苗,每666.7平方米可追施饼肥或麻酱渣(制取麻酱后的酱液)150-200千克,或粪肥1500千克,三年生以上的植株,每666.7平方米可用饼肥或麻酱渣200-250千克,或用粪肥2000-2500千克。

(4)浇水:芍药根系发达,入土很深,能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根肉质不耐水湿,所以不需像露地草花那样经常浇水,但过分干燥,也对生长不利,开花小而稀疏,花色不艳。可见,适度湿润是芍药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生态条件,因此在干早时仍需适时浇水,尤以开花前后和越冬封土前,要保证充分的灌水。降大雨时要特别注意及时排水,以免根系受害。

(5)摘侧蕾:芍药除茎顶着生主蕾外,茎上部叶腋有3—4个侧蕾,为使养分集中,顶蕾花大,在花蕾显现后不久,摘除侧蕾。为防止顶蕾受损,可先留1个侧蕾,待顶蕾膨大,正常常发育不成问题时,再将预留的侧蕾摘去。所以花农有“芍药打头(去侧蕾),牡丹修脚(去脚芽)”的诊语。巧妙地应用主、侧蕾花期的差异,可适当延长芍药的观赏期,可在同一品种(侧蕾可正常开花的品种)中选一部分植株,去除主蕾,留1个侧蕾开花,则花期可延后数日。

(6)立支柱:芍药花梗较软,除少数株型矮壮,和单瓣型、荷花型和金蕊型等花瓣数较少的品种外,多数品种开花时花头侧垂,甚至整个植株侧伏,为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在花蕾透色后,要设立支柱往,使花梗直伸,花头挺立,花姿优美,常用两种支柱形式:其一,单柱式,多用于花朵特大而茎较软的品种,绑扎时,用细竹插人花茎背部土内,然后用塑料绳或麻绳呈“8”字形,将花茎上部距花头6-8厘米处绑扎于支柱上,不可紧绑于花茎顶部,以免花头僵硬,有失美观。其二,竹圈式,用于一般品种,将松散的株丛用竹圈围拢起来,这时围拢起来的花茎间互相依扶而挺立,可根据株丛的大小,调节竹圈的大小,一般用两层竹圈,下层小、上层大,每个竹圈用3或4根插在土中的小竹杆绑扎固定。以上两种形式可根据情况配合使用。

(7)设置遮阳防雨棚:芍药花期适逢炎热多雨季节,在花期可设置遮阳防雨棚,遮去强、降低湿度、免受雨水侵袭,以提高观赏效果和延长观赏期。棚高2.5米,上覆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设棚可延长花期8--10天。

(8)剪除残花:花后,除留种植株外,及时剪除残花,以免徒耗营养。

(9)剪除地上部分、浇冻水、封土越冬:10月下旬以后,地上茎叶逐渐变黄枯干。此时应剪除枯叶、扫除枯叶,集中深埋,避免病虫害的再次传播危害。然后,冬天土壤封冻前浇透水,施肥,堆土保墒、防寒越冬。

芍药的花型分类特征

1、单花类:花朵由单朵花构成

1。1千层亚类:花瓣向心式自然增加,排列整齐,形状相似,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只着生于子房周围,随花瓣增多而相应减少直至消失。花形扁平。

① 单瓣型:花瓣2~3轮,宽大,有发育正常的雄蕊和雌蕊,通常指原种型。

②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形状大小相似,雄蕊正常或个别雄蕊瓣化成碎瓣、披针状瓣或须状瓣而散生在雄蕊群中;雌蕊正常。

③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数量较少;雌蕊正常,数量增多或减少。

④蔷薇型:花瓣极度增多,由外向内渐小,雄蕊全部消失;雌蕊正常、退化变小或完全消失。

1。2楼子亚类:外瓣宽大,2~3轮;雄蕊离心式瓣化,雌蕊正常、瓣化或退化。花形隆起或高耸(金蕊型除外)。

① 金蕊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花药增大,花丝变粗,雄蕊群呈鲜丽的金黄色;雌蕊正常。

② 托桂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完全瓣化成须状瓣、针状瓣或披针状瓣,由外而内稍大,直立于外瓣内;雌蕊正常或瓣化成舌状瓣,舌状瓣颜色或瓣端颜色常为柱头原色。

③ 金环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大都瓣化,瓣化瓣高耸,但雄蕊变瓣与外瓣间残留一圈正常雄蕊;雌蕊正常或瓣化。

④ 皇冠型:外瓣宽大平展,2~3轮,紧挨外瓣内环生少量须状瓣、针状瓣、披针状瓣或碎瓣,其上为雄蕊瓣化成的舌状瓣或披针状瓣,直立,隆起,簇生于外瓣内,中心有少量雄蕊,或退化成短小状态;雌蕊正常或瓣化、退化。

⑤绣球型:雄蕊大部分瓣化成舌状瓣,似次外瓣,盛开时全花丰满,形如绣球,中心雄蕊极少或退化;雌蕊变小或退化。

2、台阁类:指植物开花时,花朵(或花序)中心或者花间之生长点经再次分化花芽开花的现象。在花朵(下方花)中心再形成1朵花(上方花),上方花与下方花相叠合,从而增加了重瓣程度,有些品种甚至由3花乃至4花叠合而成。

2。1千层亚类:基部的单花(下方花)具单花类千层亚类的基本特征。千层台阁型(初生台阁型):下方花雌蕊正常或稍瓣化;上方花一般雌雄蕊正常。全花较扁平。

2。2楼子亚类:下方花花瓣2~3轮,雄蕊瓣化,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高耸。

① 彩瓣台阁型:下方花雌蕊瓣化,雄蕊多瓣化;上方花雌雄蕊正常或稍瓣化。

② 分层台阁型:下方花雌蕊变瓣变得与正常花瓣无异,雄蕊变瓣较正常花瓣短小;上方花雄蕊亦多瓣化成短瓣,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③ 球花台阁型:下方花雄蕊变瓣伸长展宽与正常花瓣无异,雌蕊变瓣亦变成正常花瓣;上方花雄蕊变瓣亦多与正常花瓣难以区分,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球状。

芍药的应用价值

观赏价值

芍药花大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药构成专类花园称芍药园。芍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篮。如在花蕾待放时切下,放置冷窖内,可储存数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为重瓣品种;单瓣的插瓶,几天就辨落花谢。古人评花:芍药第一,牡丹第二,谓牡丹自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

其他价值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如何种植芍药花的盆栽种植技术相关文章:

如何种植芍药花的盆栽种植技术

盆栽芍药的种植方法

芍药花种植技术

如何种植芍药花的盆栽种植技术(2)

芍药盆栽种植方法

盆栽芍药花的养殖方法

芍药的种植方法

适合芍药牡丹的种植方法

如何种植芍药

269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