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道图片素材

曾扬分享

  所谓“茶品如人品,茶道即人道”,说的正是茶与为人之道的关系。那茶道图片的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图片素材,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图片素材1

  茶道图片素材2

  茶道图片素材3

  茶道图片素材4

  茶道图片素材5

  茶道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传说,茶最早发现与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一直流传着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因此最初,茶被当做是一种药材来使用。其后,人们开始饮茶,把茶从一种药材转变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至此,真正意义上的茶便产生了。

  魏晋时期,文人好饮茶。与茶有关的诗词歌赋渐渐增加。茶脱离了它的一般形态,即作为一种日常生活饮品,进入文化圈之中,形成了一种茶的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

  南北朝时期,玄学大兴。这种将老庄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的思潮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玄学大家爱好清雅,正与茶的特性相符,从而引发了士人阶级饮茶之风气。进而促使茶文化的发展。

  唐朝时期,全民皆饮茶。唐朝人陆羽所著《茶经》一书,标志着茶文化正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此外,还陆续出现了其他有关茶叶的著作。

  宋朝时期,经济发达,茶文化更加兴盛。出现了专业的品茶机构,更有官方设立的茶事机关,将茶分级。茶仪成为礼制。茶叶在此时的民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元明之后,饮茶走向了繁复奢侈的道路,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逐渐变少。但茶文化仍然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尽管近代时期国家积贫积弱,茶文化逐渐没落,但随着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茶文化方面的关注也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茶文化,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茶文化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茶道的内涵

  所谓茶道,是以通过饮茶而修道、悟道并力求最终证道的一种生活艺术,是饮茶健体与修身证道的统一。无茶,道则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也;而无道,用茶则不啻蛙吞牛饮,了无情趣。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大要有四:日茶艺、茶礼、茶境、修道。所谓茶艺是指各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整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而所谓修道,就是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以求最终达到精神升华的至美意境。

  “道”源于道家,其概念飘忽不定,语焉不详,可意会,而难以确言之。后又衍生出儒家之道、佛教之道等等。因理念不同,信条各异,致使各家之道又不尽一致。随着近现代学术研究的开展,道这一古老的概念又获得了新生,最终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的同义语,所指可阐释为“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万物本质”、“世界本源”、“运动规律”等诸多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儒道互补”,唐宋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佛法、道藏,而道士、比丘也大都旁通儒典。汉传佛教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禅宗一派,便是在对孔孟老庄的诸多理念加以改造并吸收融合而形成。宋明新儒学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谓“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曾有“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之名言。

  茶道中所修何道?到底是儒家之道,道家、道教之道,还是禅宗及佛教之道,会因饮者旨趣不同而各有偏重。一般而言,应为各家之道的综合融会,概括起来有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四大层次。而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目标,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可诠释为儒家之“尽精微而致广大”,又可体味出道家之“无为而无不为”,还可领悟到佛家之“一尘不染万虑不生”。

  茶道的形式

  回顾国人饮茶历史,饮茶之法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多用煮茶之法,后来逐渐摸索出煎、点、泡等3种方法。而茶艺便是依煎、点、泡三法而成,中国茶道也就先后出现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等3种形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而茶道之形成必然要以饮茶的普及为前提。唐代以前虽已有饮茶习俗,但普及程度尚低。东晋时,士大夫之间饮茶之风渐盛,已有茶艺的雏型,然而远未完善。由晋至唐,属于中国茶道的萌芽时期。

  中唐以后,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国中人士多“比屋之饮”,且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甚至已流于塞外。至肃宗、代宗两朝,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推动、增润和完善,形成“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估著《大观茶论》,形成“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又形成“泡茶道”。所以可以说,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而盛于明。

  陆羽不仅是煎茶道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茶道的奠基者。煎茶道的代表人物除陆羽外,还有常伯熊、皎然、卢同、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齐已等。由于唐代茶人对茶艺茶道的痴迷,使之得以逐步完善,饮茶修道的思想正式确立。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历五代、北宋,至南宋末而式微,历时约500年。

  点茶道形成于北宋中后期,代表人物是蔡襄、赵佶、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陆游、审安老人、朱权、钱椿年、顾元庆、屠隆、张谦德等。宋代茶人承先启后,创立了点茶茶艺,发展了饮茶修道的思想。点茶道鼎盛于北宋中后期至明朝初期,至明朝末期而淡出,历时约600年。

  泡茶道形成于明朝后期,代表人物有张源、许次纾、程用宾、罗廪、冯可宾、冒襄、陈继儒、徐渭、田艺衡、徐献忠、张大复、张岱、袁枚等人。明清茶人对茶道的贡献在于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撮泡、壶泡和功夫茶等3种形式,并为茶道设计了专用的茶室――茶寮。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中国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但由于近代世事无凭,人心浮动,泥沙俱下,玉石皆焚,无数优良的传统、风俗、技艺、习惯被遗弃殆尽,不禁令人扼腕叹息。煎茶道、点茶道在中国本土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尚存有一线生机。好在当今我们痛定思痛,已悟出先人创造的诸多文化遗产的珍贵,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予以恢复,可谓亡羊补牢。但当今所恢复者,其实是明清时期兴起的泡茶道,己相去不远,尚有流韵遗响,奄奄一息于民间。能得劫后余生,真不幸中之大幸。

 

猜你感兴趣:

1.茶道素材图片

2.中国茶道素材图片

3.茶道视频素材图片

4.茶道背景图片素材有什么

5.茶道背景图片

6.茶道的背景图片

    339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