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陆羽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曾扬分享

  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陆羽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陆羽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叶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我国。

  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我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我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

  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东印度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我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

  1833年:苏俄来茶我国采购茶籽与茶苗,1848年开始采摘,依照我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我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

  1835年:宇治山本氏,传回我国覆盖茶园“玉露茶”的制法。

  1836年:哥登氏带回我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我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

  1866年: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学习我国武夷岩茶制法,试制成功。至1873年后才仿效印度的机械制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东非洲茶叶的发展,已由我国输入茶叶生产技术。

  1898年:日本开始仿制我国红茶、绿砖茶。

  1926年:日本仿效我国珠茶制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我国浙江龙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尼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

  陆羽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茶文化与佛教有不解之缘,陆羽与僧人也有不解之缘。他自幼为智积禅师收养,壮年后又与僧人皎然结为好友。皎然不仅是中唐著名学僧,也是著名诗僧,为谢灵运十世孙。死后有文集十卷,宰相于为之作序,唐德宗敕写其文集藏之秘阁。陆羽与之相识大约在上元初,常互访或同游。皎然的诗多处提到与陆羽的友谊,并描绘其共同采茶、制茶、品茶的情景。所以,陆羽的茶文化思想吸收了许多佛家原理。

  陆羽好友不仅有僧人,还有道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冶。李冶又名李秀兰,自幼聪慧洒脱,喜琴棋书画诸艺。长成出家,作了女道士。尤擅格律诗,被称为“女中诗豪”。天宝间,玄宗闻其名,曾召入宫中一月。陆羽在苕溪,与皎然、灵澈等曾组织诗社,李秀兰多往与会。秀兰晚年多病,孤居太湖小岛上,陆羽泛舟前去探望,李秀兰还写诗以志,足见其友谊之深。陆羽在《茶经》中,将道家八卦及阴阳五行之说溶于其中,反映了他所受道家影响也不小。

  陆羽交往最多的是诗人、学士。其中最著名的有皇甫冉、皇甫曾、刘长卿、卢幼年、张志和、耿湋、孟郊、戴叔伦等。这些人大都是刚正率直并深有抱负和学识的人。一次陆羽问张志和最近与谁人经常往来,志和说:“太虚为室,明月为炫,同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足见其胸襟。其《渔歌子》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陆羽所交诗人大多崇尚自然美,这对陆羽在《茶经》中创造美学意境大有影响。耿湋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曾与陆羽对答联诗,作《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陆三,是诗友们排行送陆羽的别号)。此诗二人联句,长达二十四句,耿湋盛赞陆羽对茶学的贡献:“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茶仙”之名即由此而来,耿湋已断定《茶经》必名垂后世。戴叔伦更是陆羽知音。戴曾遭同僚陷害,后来冤案昭雪,陆羽特与权德与等各作诗三首相庆。由此亦见陆羽之人品。

  陆羽友人中,最值一书的是颜真卿。颜以书法为后世称道,其实,他还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正任平原郡太守,胡骑残暴河北,唯真卿战旗高扬,并领导了河北抗敌斗争,使平原郡与博平、清河得以独保。代宗时,谏朝延,揭叛臣,忠耿刚烈。颜氏于政治、军事、法律、书法、音韵、文字学皆有造诣。大历八年,他到湖州任刺使,与皎然、陆羽结为挚友。他组织《韵海镜源》的词书编写,多达五百卷,有许多文士参加,陆羽是其中重要成员。这对陆羽加深儒理,在《茶经》中以中庸、和谐思想提携中国茶文化精神甚有助益。

  陆羽受儒、道、佛诸家影响,而能融各家思想于茶理之中,与他一生结交这么多有名的思想家、艺术家有很大关系。《茶经》决非仅述茶,而能把诸家精华及唐代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这才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陆羽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相关文章:

1.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2.茶文化对世界有哪些影响

3.茶文化对古代中国经济影响

4.茶文化研究现状有什么

5.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3篇

    26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