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饲养>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

曾扬分享

  中华蜜蜂的蜂蜜营养价值极高,并且对许多植物的繁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其生态意义极为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

  1 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华蜜蜂

  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 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 小转场放蜂

  传统的中蜂饲养方法是坐地放养,蜂群规模大了,坐地放养蜜源就少了,就不能采到更多的蜜,根据中蜂的地域性特点和不同地区蜜源植物的分布, 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几个流蜜期的因素, 可采取中蜂小转地饲养技术,增加产量。

  2.1 转场调查

  转场前要对新场地的蜜源、蜂群陈列的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落实,并根据路途的长短选择好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

  2.2 转场途中的管理

  运蜂时间尽量选择晚上, 装车时巢脾的朝向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装好车后,应立即起运,行走20 min 后,停下来检查一下,再行走。

  2.3 蜂群到达新场地的管理

  蜂群到达新场地后, 趁黑夜或清晨,将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备好的场地,停放一会, 等蜂群安静下来再间隔分批打开巢门,并防止蜂群飞逃,到新场后的第二天就要对蜂群做一次全面检查。

  3 培育优良蜂王

  选育优良蜂王, 对于蜂群的复壮和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 增加蜂蜜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由于中蜂有分蜂的习性,要选用分蜂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 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分蜂, 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种王。

  4 野生中蜂的收捕

  收捕野性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诱蜂应选择分蜂季节进行, 在外界蜜源缺乏或病虫害猖狂时, 也容易诱到中蜂群。诱捕野生蜂群的蜂箱要干净、干燥、不透风、没有异味。蜂箱放在屋檐前,大树下,或放在石岩下等地势较高的地方。定时检查是否有蜂群进箱,若进箱,等傍晚蜜蜂归巢后,即可关闭巢门搬回,过箱后将诱蜂箱再放回原处,可继续诱捕野生蜂群。

  5 适时取蜜

  推广摇蜜机取蜜法,适时取蜜。既能提高中蜂蜜的产量, 又可保证中蜂蜜的质量。

  进入流蜜期, 视进蜜情况确定取蜜时间,一般在晴天的上午取蜜,当巢脾上的蜜房已贮满, 部分蜜房封盖或大部分蜜房呈鱼眼状凸出时就可取蜜。过早取蜜, 分离出来的蜂蜜水分多,质量差,容易发酵。过晚把蜜取出来,又无空脾加进巢内,工蜂采回的花蜜无处存放,会影响工蜂的积极性,降低蜂蜜产量,还容易引起分蜂热,所以要及时取蜜。用摇蜜机取蜜时包括清扫场地、脱蜂、割蜜盖、用摇蜜机分离蜜等几个程序。

  6 加强中蜂群的管理, 防止分蜂热与盗蜂的发生

  6.1 分蜂热的预防与解除

  及时更换新王,淘汰劣质蜂王,控制蜂群的群势; 抽调大群的封盖子脾补助弱群,弱群的小子脾调给强群;积极扩大生产,适时加巢框、上继箱、加重工蜂的工作负担; 采取人工分蜂等方法,有效地抑制分蜂。

  6.2 防止盗蜂的方法盗蜂是食物竞争的表现, 可在中蜂种群之间发生, 也能在中蜂和意蜂之间爆发。

  6.2.1 选择蜜源丰富的地方放蜂,常年饲养强群,留足饲料,防止中蜂群之间发生盗蜂事件。

  6.2.2 中蜂和意蜂不同场饲养,相邻两蜂场应相距2.5 km 以上,防止意蜂盗抢中蜂。

  7 加强中蜂病虫害的防治

  中蜂在活框规模化饲养中, 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措施, 就会出现蜂病多、群势小的现象。

  7.1 加强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选用抗病新王,饲料充足,饲喂强群;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焚烧患病蜂群。

  7.2 做好中蜂天敌的防治工作,主要防治蝗虫螟、胡蜂、蚂蚁、蟾蜍、蜘蛛等中蜂天敌。

  7.3 蜂群要远离环境污染区,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中蜂饲养的技巧

  1、中蜂放蜂场地的选择

  中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2、中蜂蜂群的摆放

  由于中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蜂 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处女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3、防止异味接触

  中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蜂的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4、中蜂群管理

  中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 8个小孔,孔径5 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中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5、中蜂越冬

  为适应中蜂结团在巢脾下部、结团紧密这一生活习性。越冬蜂巢的布置应是:中心部2 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边各放一快张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因为中蜂为保持结团的紧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过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积粪过多,越冬后期下痢,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总之中蜂群的管理,应以适应中蜂的生活习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相关文章:

1.中华蜂饲养技术

2.怎样饲养中华蜜蜂

3.中蜂的饲养方法

4.中蜂的饲养技术

5.中蜂活框饲养技术

    278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