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收藏>

收藏品诈骗活动及特点盘点

曹欣分享

  今年以来,以买卖古玩、字画、邮票等收藏品为名的诈骗案件同比去年上升。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收藏品诈骗活动及特点。

  据分析,受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内再次兴起投资收藏品的热潮,名画、珍稀古玩等藏品的市场价格成本增长,吸引了大量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参与投资,因其缺乏识别真伪藏品的能力,极易受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对象。

  收藏品诈骗活动1

  仿造鉴定证书

  2010年1月,老张接到两个陌生人电话,向他推荐“从地里挖出来”的3只金元宝和1本金经书。

  见面后,老张要求对方出具“鉴定证书”。几天后,对方拿来证书,老张见证书均出自“正规鉴定机构”,于是就支付5万元买下了元宝和经书。

  老张拿着元宝和经书鉴定时,得知“证书”是伪造的。

  收藏品诈骗活动2

  仿造的“背绿水印壹角”纸币,骗走刘先生1.5万元

  刘先生说,他是钱币收藏爱好者,从事了多年收藏品投资。2011年8月中旬,他从熟悉的文化传播公司,花4.98万元买了一套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其中,最值钱的就是1962年版“背绿水印壹角”币,这张纸币在市场上已经卖到了三四万元,堪称“币王”。但人民币到手后,他感觉那张“背绿水印壹角”只有七成新,品相不太好。于是,他找到该文化传播公司的推销员高某,想换一张。

  “他多次接待过我,就特信任他。”刘先生说,高某也当即就答应了,并表示,只要再加1.5万就能换一张全新的第三版“背绿水印壹角”人民币。不到3个月,高某就将一张几乎全新的第三版“壹角”交给了刘先生,刘先生将自己原来的“壹角”币和1.5万元交给了高某。

  但是,在与“藏友”交流时,刘先生的“背绿水印壹角”被认为属“仿制”。高某承认,给刘先生的“壹角”,是他花1000元在潘家园市场上买的。随后,刘先生报警,高某被控制。

  近日,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高某提起公诉。

  收藏品诈骗活动3

  以冲话费赠一套钱币为幌子进行诈骗

  3月29日,许小姐在自己开的台州经济开发区某村超市里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说充500元电话费送一本钱币收藏册。

  许小姐想反正电话费要用的,就让对方来许小姐超市。大概过了10分钟后,一名男子来到了超市,许小姐将500元钱给了男子,随后,男子用超市里的座机拨打了早已预备好的电话,电话里说充值成功后,男子给了许小姐一本钱币收藏册就走了。因为电话免提的时候说充值成功了,许小姐也就没有查了。

  后来,许小姐把这本钱币收藏册给隔壁的朋友看,他们都说这本是假的。这时,许小姐感觉不妙,马上去查询自己的手机卡余额,才发现500元手机费也没充进去。

  收藏品诈骗特点分析

  多为团伙作案,犯罪嫌疑人多为惯犯

  作案多为二、三人结伙,分工配合,掩护作案,手法娴熟老练。从人员构成看,街头收藏品诈骗多为本市人作案,电话、网络售假诈骗与虚假信息诈骗人群一致的可能性较大。

  多以古玩、纪念币等为诱饵,诈骗手法多样化

  犯罪嫌疑人主要以价格高、外形小巧的假玉器、瓷器古玩、古钱币、世博纪念币、纪念金币、珍稀邮票等为诱饵进行诈骗。行骗手法包括在街头搭讪、设摊兜售、向古玩经营者售假、网络售假、电话直销售假。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向古玩从业人员售假案件增多,一方面显示出犯罪分子的造假技术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古玩经营者急于买入藏品的浮躁心理;此外,电话直销售假是以往较为罕见的作案手法,犯罪嫌疑人通过假冒正规电视、电话营销公司工作人员,向被害人推销高仿的纪念币或珍稀邮票。

  受害人以中老年男性居多,不具备专业知识

  从被害人户籍情况看,本市籍人员最多。从被害人的个体情况看,除了少数被骗的古玩经营者外,多数被害人并不具备识别收藏品的真伪的基本常识,或经不起嫌疑人的言语诱惑下,或急于转手获利而轻易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选择在居民区及古玩市场周边作案

  除了针对古玩经营者的案件均发生在古玩市场内之外,多数案件发生在居民小区、弄堂口、菜场周边等居民进出频繁的区域,另有部分案件发生在古玩市场周边,嫌疑人挑选有意购买古玩、纪念品的被害人实施诈骗。另从作案时间看,此类案件主要发生在上午9时至下午14时的白天。

    61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