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600字5篇

炳卓分享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下面小编整理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600字5篇,欢迎阅读。

民风民俗作文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民风民俗作文2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2019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民风民俗作文3

一年有很多的节日,但是在人们心中觉得很重要的节日没有几个,端午节就是其中一个,在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民风民俗作文4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而这些传统节日中总会有许多的习俗令我们记忆犹新,比如二月二的“龙抬头理发”、清明节为亲人上坟、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等,而最令我难忘的要数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刚刚过去的20__年2月6日,便是今年的元宵佳节,在这一天,我们武陟县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节目汇演,吃过早饭后,爷爷便领着我来到了县城的人民广场,那儿真是人山人海,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爷爷抱着我,我才看见了里边的文艺表演,有东北大秧歌、划旱船、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今年是鼠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因此,我最喜欢的便是舞龙表演了,一条条金黄色的龙在十几位小伙子的手中上下翻飞,忽而腾云驾雾,忽而蛟龙入海,忽而舒展身体,忽而盘旋翻身,看得我目瞪口呆,身边的观众也不时叫好。

回到家里,早已经夕阳西下了,奶奶早已经为我们包好了饺子,吃过饺子之后,还要喝油茶,据说这是让祖辈们吃饱喝足之后,早一点上路回家,保佑后辈的子孙们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健康。

天逐渐黑了下来,我和爷爷、爸爸要到坟地去为逝去的仙人们上坟,欢送他们的灵魂回到坟地。到了那里,爷爷负责点纸,爸爸负责烧香,而我负责把一支支小小的蜡烛点燃,然后插进坟前的土地上,为他们“送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程。然后,爸爸又在坟前燃放鞭炮,欢庆元宵节的到来。

回家的路上,处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的门前挂起了大红的灯笼,灯笼里蜡烛的火苗一闪一闪的,像调皮的孩子们眨着眼睛。大街上人来人往,像白天一样热闹。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起烤火、说话,或是谈论着新年的打算,或是商量着准备去什么地方打工干活,或是探讨着发家致富的门路。

回到家里,奶奶早已经将元宵煮好了。我们都说不饿,可奶奶说,元宵节不吃元宵怎么成呢?吃了元宵,新年就算过去了,自己的身体才会在新的一年像元宵一样又白又胖,早日长大成人。无奈之下,我又吃了几个元宵充饥。

吃过元宵之后,爸爸便领着我和弟弟来到院子里放烟花,我和爸爸负责点烟花,而年幼的弟弟则在旁边观看。随着烟花的点燃,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发出万道光芒。有的如黄色的菊花,在天空中吐出美丽的花蕊;有的如银河瀑布,从夜空中倾泻而下;还有的如奥运五环图案,在天空中闪闪发光。最有趣的要数闪光雷,随着导火索的点燃,砰的一声,犹如一颗炸雷升到空中,随着嗵的一声巨响,又开出了一朵银色的消化,弟弟赶紧放下捂耳朵的双手,与我一起欢呼起来。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没有下雪,但月亮却像一个害羞的大姑娘躲藏在云层中,一会儿露出了真面目,一会儿又躲进云中。望着天上的明月和星星,躺在床上的我不禁想:好难忘的一天!好有趣的元宵节啊!这一天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开始盼望着明年的元宵节早日到来!

民风民俗作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总会让人想起清明时节的庄重气氛以及孤郁之感。

在春光明媚草木复苏的四月清明时节,按照古代的传统习俗,人们总会在清明这几天纷纷到山上祭拜祖先、扫墓。每当这时,人们都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元宝等祭拜物品到墓地,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工作祭奠祭祀祖先。在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的家乡在偏远的农村,每当清明节时,村里每家每户的扫墓时间都是由家里当家的人所定的,并不一定要在清明节那一天。也许是受封建迷信世俗的影响,有些人家还会找当地的算命先生挑选日子,希望以后会有好彩头家里人平平安安之类的,这也是村里习俗的严谨形式,表明了对祖先的尊重。

在挑选好日子之后,家里的女性就会负责到集市上买祭奠所需要的物品,还会在家下厨动手做一些酒肉饭菜以及糕点;之后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装进草编篮子里,用扁担挑着上山到达墓地。而男性则负责扛锄头、铁铲之类的劳动工具,提前上山打扫。

村里的坟墓都是很古老的,经过年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有些坟墓甚至裂开了缝,还有被蒙上漆黑的脏东西以及一些坑坑洼洼的斑点。往往到达墓地之后,人们就开始忙活了。在墓碑前的一小块儿空地上,用草席铺着,摆上小碗米饭、酒肉、水果、糕点,斟酒只需一半可止。通常都是女人们负责摆好祭祀的物品,男人则负责把一张张带有“福”字的红贴纸贴在坟墓的每个面以及墓碑上,还会在周围的树枝上挂上彩纸。祭祀是很庄重的,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开始拿出纸钱元宝等祭祀品,放在祭祀所用的香炉里点燃焚烧,那时整个山上都笼罩着浓浓的白烟。过后大人和小孩都会分别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三叩九拜的方式叩拜祖先,最后点燃爆竹,祭祀仪式便在爆竹声中结束了。

结束之后,人们会找到阴凉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开始吃水果、糕点聊天,聊一些家里的往事,内心的感慨,互吐心声。左邻右舍还会互送一些家里自制的甜品给对方,而饭菜酒肉则在晚饭时吃完。

我爱家乡的清明节,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上一辈的先人,想起爷爷给我说的古老的故事,想起家族的辛酸历史。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总有一种特别的心情,一种异样的感受,就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扬扬的细雨,而人的思念也因此而绵绵长长。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祭祀是我们的先辈所流传下来的一种原始形式,是一种很严谨的习俗,直至今天,清明节习俗依然很盛行。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600字5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有关各地风俗的优秀作文:民风民俗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谚语

有关民风民俗的俗语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作文5篇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400字范文怎么写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篇

介绍北京民风民俗的导游词

    62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