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指导>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作文800字10篇(2)

福萍2分享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范文六

  我更佩服葛朗台的聪明,用老奸巨猾来形容他是绝对的适合,他知道在什么时候还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时候该装聋,什么时候该作哑,什么时候该装糊涂,什么时候该把事情讲清楚,他的人生目标是:不光自己的钱要稳稳的装在兜儿里,还要想方设法的将别人的钱也装进兜儿里,不光不欠别人钱,就连人情儿,也坚决不能欠别人的,还要想方设法的得到荣耀和信誉。能做到这些的人,也算是凤毛麟角吧。

  欧也妮是绝对的小家碧玉,这个没见过大世面的乡村女子,这个每天以父亲的命令唯命是从的女子,这个只知道逆来顺受的女子,能够为了堂弟夏尔违背父亲金钱至上的原则,她是以怎样的勇气做出的这一切?我在想她做这一切的时候未必没有想到父亲对此事的反应,但她豁出去了,为了爱情,她甘愿承受一切后果,在爱情来临的那一刻,她决定疯狂一回,就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夏尔,她将自己唯有的金钱、亲情都搭进去了,可结局并不是她希望的那样,我也不希望她嫁给夏尔那样的男子,他配不上她,不配得到她纯洁高尚的爱,然而我也说不出欧也妮应该得到谁的爱,仿佛一个偌大的安茹地区,没有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能够配得上欧也妮,与此相比,这位外表并不那么细腻的村野女子,内心的高尚以及坚强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理解的,用荷花比喻她一点也不为过吧,出淤泥而不染,刚好在她身上映衬的那样恰当,欧也妮一粒微尘,轻轻的落在尘世却经不起世俗的渲染,因为她出生在了充满铜臭味儿的家庭,生活在了充满趋炎附势的村镇,她的一生注定要在不被理解和孤独中走过。

  娜侬是我喜欢的一个人物,她善良、实在、效忠主人,并且她乐观的性格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的回荡,试想在一个守财奴的家里做佣人该是多么凄惨的一件事情,可是她却每天都能开心的干活,快乐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她的性格,最终她的结局是好的,是幸福的,同时娜侬也是一直真心实意的爱欧也妮,给予欧也妮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这也算是为欧也妮不幸的人生平添的一点点温暖吧。

  一部《欧也妮葛朗台》写尽了人间的悲喜,浓缩了各种性格的人生,无论结局是好还是坏,无论各自的道路是曲还是直,个中滋味也只能由自己去体会,一个人的目光注定了他要走的路,是向上看,还是向下瞄,是盯在钱上看还是着眼于情上,导致了路中的风景各不相同,快乐也好,悲伤也罢,无疑是都人生赋予人类的等比报酬,敬请笑纳。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范文七

  读罢此篇小说,我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肃然起敬。他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触及人的灵魂,竟使我对自己也有了一种拷问。当读到老葛朗台望着自己拥有的金子两眼发直,数着家珍却“贫苦”生活,我竟也想到了自己平日里偶尔记账,偶尔翻折看存款的样子,想我自己怎么好像也是个守财奴!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联想,因为自己还处于“被父母的长期赤字”的状态下,哪来得物质的财富。但这仍旧让我意识到,是否我们自己骨子里也是一个轻微的守财奴患者呢!我联想到了每个家庭中年年或月月丰满的存款,购置的可以产生收入的固定资产,以及在风险中增值的金融投资与投机,这些使我对社会中的人产生了一种想法,人们都是大千世界中一个浓缩到很小很小但却是清晰存在的一个守财奴。也许这是一种奇怪的错误的认定,但这小说就是让我产生了这种思想。

  我总觉的这样的小说是真正好的小说,或者说真正好的小说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当我们读着小说的情节与人物的时候,读者会不由自主的联想起自己,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人,这件事就是我做的,或者这段心里描写正是在诉说我的心声。这是因为真正好的小说他描写的是共同的人性,或者也可以说是共通的人性,让我们读罢总能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我第一次读小说产生这样的感受是在大一那年读<<围城>>的时候,我总是恍惚觉得方鸿渐和他们那一行人在一些事上是我自己(其实我现在早已记不清四年前读过是什么情节了),据我自己总结,那是因为围城中的那一些丑事在一定程度上影射出来我自己内心中狭隘,丑陋的一些想法或欲望;我相信有些狭隘和不纯美的事物是和每个人都无法划清界线的,只要你还存在于这个尘世!

  回到这部人间喜剧的一篇,欧也妮小姐并不吝啬却深受金钱“魔鬼”属性一面的戕害,我就以一段欧也妮小姐的感情描写来结束本篇小文:

  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要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难受,枯萎。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范文八

  《欧也妮·葛朗台》是老师推荐给我们在假期里看的一本课外书,在读完之后,书里的几个重要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很多的认识。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先生是这本书中极力刻画的形象,而他也是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就是他的一切。但是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的贪婪、吝啬主要表现在几件事上。他每天吃饭时,都要亲自分配饭菜,把面包切成薄片,每个人只分上几片;他家的仆人娜农任劳任怨地为他做了几十年的工,而工钱只有那几十法郎,钱少也就算了,葛朗台先生把她看成狗一样,让她睡在走道尽头,她一边睡还要一边看门,他身家千万,为了女儿将私房钱送给表弟而与女儿反目成仇,把她幽禁在阁楼上,只给她清水和面包;最令我痛恨的是:他的亲弟弟——法国的葛朗台资金周转不灵向他借钱时,他却无动于衷,眼睁睁地看着弟弟破产而自杀,最后他还想利用弟弟的死再赚一笔。像他这种人该判死刑,就算如此,社会上还有人置亲属死活不顾,但愿他们在看完这本书之后能醒悟过来。

  他的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他身家千万,却一点也不显摆。哪像现在的有钱人,名车、名表的,他们真的该收敛一些。他家的楼梯坏了,他也自己修,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要加强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方法。

  欧也妮·葛朗台,她在表弟夏尔睡觉时知道了他的计划,决定把自己存的六千法郎借给身无分文并要去印度的夏尔,并且答应帮夏尔保管一个金宝盒,并且在夏尔回来时会还给他的。由此看来,欧也妮是多么的善良、慷慨、诚信,我们应该学习欧也妮一样真诚地对待别人,要诚实守信。但是夏尔背叛了她,夏尔为了那些爵位、荣誉,抛弃了欧也妮。但她并没有痛恨夏尔,反而帮夏尔的父亲还清了200多万元的债务。欧也妮同时也是一个大度的人。

  欧也妮一直都是大家追求的对象,可不管是谁都是为了钱财而追求她。当然,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也很普通,要结婚的话就得有车有房有钱。但是欧也妮却不管这些,她的心中只有夏尔,她认为她与夏尔的爱情是永远的、纯洁的。她最终拥有上千万家产,可是她视金钱如粪土,她用她的钱做了许多善事,这也可以看出她心地很善良。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范文九

  读过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这次又读了《欧也妮葛朗台》,这两部小说堪称是《人间喜剧》的代表作。比较这两部小说的区别,前者讲的是场爱情悲剧,而后者讲的是一个家庭悲剧。他们的故事情节并不算复杂,而巴尔扎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的情节,置于巴黎特定的环境中,从而形象而又全面地刻画了巴黎的社会风俗。

  在《欧也妮葛朗台》这场爱情悲剧中,两位相爱的年轻人并不是故事的主角。主宰他们命运的,是老箍桶匠葛朗台。老葛朗台是一个吝啬鬼,可他并不仅仅是一个 “ 守财奴 ” :他非常精明,复杂而且凶狠。他考自己精明的算计,既能守住钱财,又能不择手段地挣钱,而且乐此不疲。对于老葛朗台,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在理财方面,葛朗台先生就像一直猛虎,一条巨蟒。他懂得如何躺着、蹲着,把猎物瞪上半天再扑上去,张开钱袋的大口,吞金成堆的金币,接着就安安静静的躺下,就像一条吃饱了的蛇一样,不动声色地、冷静地、慢条斯理地消化着吃到肚子里的东西。

  不可否认,老葛朗台有着过人的理财本领,而且赚取金钱是他唯一的爱好。对于做生意,它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做重要决定时,他假装口吃和耳聋,为自己赢取更多思考的时间,审时度势。只要他还活着,他就会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财产,这样的生活没有其他的价值,可以说毫无意义。他对于金钱的爱惜,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临死之前,他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安心。”

  贪婪和吝啬让老葛朗台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不知不觉中,他的内心变得冷酷无情,而他的家人 —— 妻子和女儿,成为了受害者。欧也妮是这部小说中心地最善良、最纯洁的一个人物,使人觉得可亲可爱,却遭受了那么多的人生苦难,经历了一个凄凉黯淡的童年。她不懂利益的纷争,不追求金钱的虚荣,在她的生命中,也曾经遇到过一些美好的波澜,她尝试突破家庭与社会的束缚,投入到自己对于幸福的追求当中,然而一切只是虚幻的愿望,在父亲的阻止下最终破灭。这样一个天真、纯洁的心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注定只能成为悲剧。

  “胜利者是无可指责的。 ” 在当时的巴黎社会,金钱的力量不可抗拒,老葛朗台就是那个时代的胜利者。也许老葛朗台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幸福,来自于财富的不断积累。而为了金钱,一切道德观念都变得一文不值,唯有金钱才是一切,这样的社会价值追求是扭曲的。再这样的环境下,那些丑陋不堪的人物一辈子能做的大概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损人利己,追名逐利。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范文十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一部,刻画了法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他是当时的社会风俗的色彩缤纷的画幅。

  小说对主人公葛朗台的贪婪,狡诈,吝啬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其至今成为文学作品中臭名昭著的四大吝啬鬼之一。他是金钱为上帝,为了获得财富,野蛮凶恶,不择手段,泯灭亲情,丧失了人立身的道德良知;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却与他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天真善良,淡漠金钱,珍视情感。欧也妮的悲惨结局映射了法国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对社会的毒害。

  在这部小说的相关评论中,我常常见到这样的感悟:资产阶级的每一个金钱都充塞着污秽和鲜血,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我们常从道德伦理上批判葛朗台所代表的资本家而同情天真烂漫的欧也妮。小说本身也试图揭露资本家的丑恶行径来呼吁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但另一方面,为我们所忽视的是,追求财富是符合人性,无可厚非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在现代社会中,不难发现,在个人追求财富的同时,无形中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而真正为人们所不齿的是资本家不择手段的敛财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资本家无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来扩大他们自身的财富。社会的运作逐渐暴露了这些矛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这种社会形态难以稳定和长存,资本主义社会不断进行改良,完善民主,法制和舆论监督,保护工人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给资本家的权利套上枷锁。小说中,葛朗台因财得利,聚敛横财而不受制约:普通工人只能忍气吞声而不敢伸张,逆来顺受。当资本能够获得百分之百的利润时,人们可以置生死于不顾,这也产生了当时物欲横流,拜金主义至上的社会风气和风俗。

  做社同情和颂扬天真善良,珍重情感,淡漠金钱,有着圣女版形象的欧也妮,这或许只是文学作品中乌托邦式的想象,而在现实中难以将这种美好品质普及大众。但是我认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主,法制,博爱意识的注入,势必会纠正人们错误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小说中描绘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也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这里是转型期,思想文化混乱,社会重物质轻文明,金钱被作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金钱大潮把所有的伦理道德冲击的荡然无存。而当我们步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文明,人们则理性地看待金钱,认识到金钱的双重性,并以法律来制约获取金钱的手段,发挥其正面作用而遏制其负面影响。在批判吝啬鬼的同时,这或许是我们更应思考的。

19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