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小学生写作文技巧
随着中考的步步逼近,很多同学感到时间的紧迫和自己的紧张。阅读不知如何下手,作文不知如何开笔,很多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作文指导之小学生写作文技巧,供大家参阅。
小学生写作文技巧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小学生写事作文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作文指导:让学生体会写作文的乐趣
作文本应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然而,众所周知,时下学生普遍对作文望而生畏,作文教学只有走近学生生活,才能激活学生思绪,产生倾吐欲望。
一、大量阅读,注重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正如巧妇做饭一样,如果脑中无感性认识,手中缺乏作文的素材,如何写好作文?没有“读书破万卷”又怎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语片言。古代的不少文人学士,如韩愈、曹雪芹……他们也许根本就没学过什么语法、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一定离不开多读多背。
阅读为作文提供了素材和范例,会阅读,知道别人是怎样表达的,而自己应该怎样表达,逐渐地才能写好作文。首先,课文阅读,像课文这样用规范的语言叙述事件,就是作文。用课文的规范语言影响学生,使他们的语言越来越缜密,越来越熟练,达到规范化;其次,通过“书香校园”活动加强课外阅读,采用自由阅读和集体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提倡多读书看报,多看电视听广播等,而集体阅读则是根据教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材料,在规定的时间里集体阅读,并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这样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从中学到越来越多的写作知识。
有位学生在《逛早市》中写道:“……妈妈带我仔细辨认:那青青的芹菜带着露水;那长长的丝瓜挺着身子;那带刺的黄瓜还扎手;白白的萝卜仿佛轻轻一碰就要裂开似的……”如此准确细致的描写,对于一个刚刚学写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属不易。正如学生所说:“是从课文中学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何来作文的异彩纷呈?阅读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尤其是写作刚起步的孩子,更是需要课外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教师给的知识钥匙将会使孩子们的大脑更聪明,感受更灵敏,双手更灵巧。
二、开拓机遇,掌握技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信息。在这方面,我注意抓住机遇,开发学生观察的源泉。
1、创设情景。一定的情感总是由一定的情景所触发而产生的。创作欲望的产生也不例外。可以是环境的美化,让学生养花、种草、植树,要求他们留心花、草、树木的生长,发掘内心的感受,作好观察日记;也可以是再创情境,如:以《洗衣服》为例,以往孩子们述说洗衣服的经过都只有“我脱下脏衣服,用肥皂把它洗干净,再晒干……”干巴巴的几句。为此,我们可以在课上重现洗衣服的经过。安排一位学生演示,演示学生先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然后把脏衣服脱了下来,我问:“她刚才做了什么,想了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她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觉得有些脏了,应该洗洗了,就把衣服脱了下来,放在桌子上。”演示学生又从外面端来一盆水泡衣服,我再要求学生口述这个过程,当演示学生用肥皂开始洗衣服时,未等我提问,孩子们就纷纷描述起来……就这样,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运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所获感知的形象。这样,那些原本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孩子,不但觉得有内容可写了,而且习作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百花争艳,色彩纷呈。鉴于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一是体育游戏,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二是文娱活动,如联欢会,朗诵比赛等;三是野外活动,如春游、参观、野炊等;四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献爱心,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有了这些丰富的活动,就有了浓厚的生活基底和深切的体验,就不再叹“无内容之苦了”。
3、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情感困惑等。比如可以出一些《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想对你说》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4、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苏教版第五册《习作8》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学时,让孩子们从家中带了很多可爱的玩具,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规范语言,形成习惯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小学生作文通病之一就是用词不恰当,学过的词语(尤其是书面词语)用不上,一写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就只想到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方言、口语。如:“我的书过了他的线,他用力夯(推),把我的书都弄揪(皱)了。”……批阅时,你得仔细揣摩,才能领悟他要写的是什么意思,该换上哪个词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学习的词语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在学习词语时,喜欢从字典上寻找词语的意思,而没有把词语的意思和现实生活中具体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只有丰富了写作语言,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指导小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