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护方言为话题的的议论文
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国策,其必要性和成效已经得到认同。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理应受到保护。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以保护方言为话题的的议论文怎么写吧,欢迎阅读!
以保护方言为话题的的议论文
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通过语言把文明成果,知识,技能巩固保存下来并传播开去,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我们通过语言研究来揭示积淀的文化,特别是没有被言语作品记录下来的文化,这也即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中有语言,语言中也文化。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广泛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因此语言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各民族间是通过语言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对一种语言的调查我们一般都是通过此语言在各个地方的使用来分析它的文化现象。以方言文化为例,近年来,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文化似乎渐渐的被人们忽视了;也随着人们交际的日益广泛,方言确实存在逐渐消亡的趋势。虽然方言只是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其本身也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它们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方言作为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意义。方言文化因地域等各种因素不同,各地域方言大放光彩,犹如满汉全席“各味俱全”。方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并成为区域文化的密码,它是人文沉淀的产物,是文化认同和身份确认的重要标签。它的发展影响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所以对方言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各地的文化。
当然,方言在学校也是一种促进同学间相互交流的工具,在大学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就有着不同的方言。对方言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方言在当前大学中的使用以及它所揭示的文化现象。此次调查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备受大家喜爱的东北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校中四川方言学生占有绝对优势,此外山东话、吴方言等在学校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这些现象说明了方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已经成为了人与人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这也反映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不同的文化现象。
方言不仅是区分每个地区的一种标志,更是作为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含义最深刻的语态。我们要调查或者研究一种文化现象,就要了解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决定文化,并且反映文化。因此,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好方言文化,使之促进我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有趣的方言
星期五的早上,班级里传出了跟以往不一样的读书声,而且,这不一样的读书声还有不同的调调呢。怎么回事儿?原来等会儿老师要让我们用方言读课文,这会儿,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练习呢!
上课铃声响起,老师也走进了教室,我们马上正襟危坐,老师在讲台前环视了一下,说:“我们从第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开始,读完一段下一位同学接着读。段宗原,开始吧!”段宗原是用安徽话读的,听来有点儿怪,读完以后,老师说:“最后几句完全不像,前面还好。”又让后座的高奕涵上来读,她说的是盛泽本地话,我听了心里并没有起任何的波澜……“方俊炎上来吧。”老师说,方俊炎是我们组的第一个,再读完一个人就到我了啊,我渐渐紧张起来。“踏一路蠢风,撒一路缓笑;想荒山野岭锦军……”“不错不错。”老师满脸笑容地说……
“去吧。”老师拍拍我的桌子,笑着对我说。我连忙拿起书去讲台边。我的心“扑通扑通”跳,我用普通话向老师和同学们说明:“我也用盛泽话朗读。”然后便读起了课文:打一路沉风,撒一路欢小;向杭珊哑岭进金……,读完之后,看同学们脸上笑得那么欢,自己也不受控制地跟着笑起来……
方言真有趣!
说方言的老师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张非洲人的脸。那棕色略带卷曲的头发覆盖着宽阔的前额,那高高的鼻子、深邃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还有那蓬松的胡子,共同构成了一张坚毅而又开朗的脸盘,这就是我的--杨老师。
和杨老师好些年没见了,但我们初逢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在教室里,我静静地等候语文老师的到来。不料,进来的却是一位身穿牛仔服的中年男人,眼睛上还架着副金丝眼镜,黝黑的皮肤让人不能不觉得他是非洲人。见他这身不伦不类的打扮,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他先是一愣,随后又耸了耸肩,整了整衣服,说:"我信杨。从今天起带你们滴语文。"听到这口"彩普",教室里又是一阵大笑。
坐在教室中间的我,也笑了。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两年的师生生活。
杨老师爱笑,以至于他批评我们的时候嘴角也带着一丝笑意。一次,上语文课好几分钟了我还在做数学作业,他发觉了,笑着对我说:"你在我滴课上,要连忙忘记阿拉白数字,要懂得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有,最好要学会驾驭它......"说着,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用方块字将笔记抄写到黑板上,并且在黑板上狠狠地挥了一下,这一挥,让我忍俊不禁,悄悄地笑了起来。后面的几个同学也笑了起来,结果是我把数学作业赶紧收了起来,第一次认真地听起了语文。
杨老师也有不笑的时候。记得一次课上,杨老师叫我上黑板默写诗文,我大喜,暗想:"我那手字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于是我快步来到黑板前,异常痛快潇洒地用行楷字默写完了诗文,同学们都啧啧连声,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不料杨老师脸一沉,大胡子一翘,茶色眼镜第一次有了怒意:"这是么子鬼字?!上中学不均写行书哈,要一笔一划地,打好了基促,那才算是好字。"说完,他慢慢地在黑板上写出28个规范的方块字,连那四个标点,都是中规中矩。我虽然表面上不屑,心里却早就打起了鼓。以前不是没有人跟我提这个意见,只是少年的心总有那么几分骄傲,我可从没有认真听过、想过这个问题。今天杨老师在这么多人的面前掉我的价,看来他是诚心想挫挫我的锐气了。见我悻悻的样子,杨老师抬抬眼镜,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年亲人,我原来也是呛你这个样子。后来我滴老斯恩是打了我一顿才把我贬过来。你看看,我地这个字还可以呵?"从那以后,我忍痛割爱,从头学起,一直用楷书写到现在。
不要看杨老师爱笑,他做事情还真是一丝不苟。
记得在一次自习课时,杨老师突然叫我的名字:"唐亲聪!你过来哈看!"我连忙跑过去,原来刚交的那篇作文我写错了许多字,杨老师一一为我圈出来了。我的脸一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以前我是从不敢在作文里写错别字的,原来的语文老师是出了名的"教头",也许是看见杨老师爱笑,以为他必然不会这么认真地去看,也许是我粗心大意,想也没想就交了,谁知道呢?反正现在已经错了,而且错了这么多!杨老师见我低头不语,拿笔敲敲我的手:"喂,我说你是哪门搞的哟!这们简单还弄错了,你看看,''祖国地花朵''这个''地''应该是''白勺''''的'',''的''字前头是名词嘛,还有点儿,一个句子写完哒要打个句号,不均打个点儿,听到没得?还有......还有......"
已经很久没有看见杨老师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那背着手在过道里来回走动的老师并没戴眼镜,衣服都是精心搭配的,授课时也并没有讲方言,有那么一瞬,我的思绪飘得很远,我仿佛又看见了那张黑瘦的脸,大胡子一翘一翘的,抑扬顿挫的语调里溜出些亲切的方言,铮铮地响在耳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