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冠军故事材料
每一届奥运会都有感人故事,成功的喜悦背后却是无尽的心酸与眼泪。尽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奥运会冠军故事,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1、杜丽:跌倒后重新爬起
北京奥运会的第一个比赛日,对于肩负首金重任的杜丽来说是灰色的,泪水外面的世界看起来一片朦胧。她想看到国旗升起,为此努力了4年却没有达成。其实,当她打完10米气步枪决赛最后一发的时候,她还没有想起来哭。可是,“杜丽加油!”不知谁的一嗓子,让她的泪水一下子喷涌而出。
“这次流泪倒不是因为我没有拿到那块金牌,只是看到这么多人关心着我,我觉得对不起大家。那几天我觉得比4年还要漫长。”5天后的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后,杜丽发自肺腑地说道。
夺冠之后,杜丽公开向教练表示了歉意。“资格赛有几枪状态不好,教练想让我下来跟我说两句,我没有听她的。当时跟教练发火了,但我知道自己肯定出问题了。”杜丽说,“我告诉自己,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我是杜丽,我要打出杜丽的样子。”
打完9发之后,杜丽重新拥有了1.6环的优势。“第10枪怎么打呀?在很短的时间里,脑子里闪过的念头真的特别多,但是我告诉自己,举枪的时候必须要静下来。”果然,杜丽成功了,她再度上演了雅典奥运会时的转身一笑,而随即,她也再次泪如泉涌。
2.体操男队:“从负开始”,勇夺冠军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操男队重夺团体冠军,一雪4年前兵败雅典的耻辱,再次续写中国体操的辉煌。
这枚沉甸甸的金牌,凝聚着中国体操男队的艰辛付出和顽强拼搏。败走雅典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训练馆里张贴上“从负开始”的醒目标语,与之一起悬挂的,是“励志墙”上满满当当的各媒体对中国体操队雅典遭遇滑铁卢的评论文章,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所有队员:努力训练!努力,努力,再努力!
除了刻苦训练,正确理解和充分利用新规则,是体操队备战的另一项任务。单杠比赛中,美国队队员的动作完成分比邹凯高了0.275分,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动作连接加分是0.3分,最终,中国队以0.025分的优势赢得金牌。总教练黄玉斌说,不仅这个项目,单项大丰收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这些细微之处。而为了追求完美,体操队在训练馆内增设了30多台摄像机,全程跟拍,以便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却能造成致命失误的小动作。
这次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夺得14块体操金牌中的9块,成为中国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队伍,实现了完美收官。
3、冼东妹:再次复出的“狠心妈妈”
冼东妹,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妈妈级奥运卫冕冠军。为了祖国的荣誉,这个“狠心”母亲不仅再次选择复出,还提前给孩子断奶,投入训练……
1997年八运会,冼东妹带伤拿到了冠军,但为确保夺冠采取保守治疗的伤势在比赛过程中加重,她决定退役;2001年九运会,广东女子柔道队实力很弱,冼东妹复出后成功卫冕,而后又神奇地拿回了亚运会银牌;雅典奥运会夺冠则是她复出后的另一个奇迹,因为此前医生判定她已无法继续从事柔道运动;2005年的十运会,广东队再次把她劝了回来。
北京奥运会,冼东妹第五次复出。因为已有14个月没有进行系统训练,她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减轻体重、恢复力量。那时,女儿刘佳慧只有4个月大,“我很心疼,但有时候必须付出,别无选择。”冼东妹干脆给女儿断了奶。
“虽然每天的训练十分劳累,但是见到孩子可爱的笑容后,所有的疲劳和烦恼一下都被抛在脑后。女儿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小家伙很懂事,妈妈不在的时候不哭不闹,给了冼东妹很大安慰。或许是女儿的鼓励,让冼东妹重回赛场、恢复状态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冼东妹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功卫冕。夺冠之后,冼东妹在电视镜头前哽咽着向女儿表露了心迹:“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相信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会被深深打动。
4、张娟娟:坚韧性格打造过硬素质
今年27岁的张娟娟,从小陆续练过铁饼、铅球、标枪和射击。1995年青岛射箭队成立时,她又被选中,没想到,这一练却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不是我选的射箭,是射箭选择了我。”以沉稳表现创造中国射箭新纪元的张娟娟如是说。
就像母亲孙荣珍所说的那样,张娟娟的成功,和她的成熟懂事、能够吃苦,骨子里有一股天生不服输的韧劲密切相关。刚刚练习时,张娟娟每天做的就是摆射箭的姿势。过了几天,仍然没有弓,教练给她的是一根皮条,让她练力量。后来慢慢换成两根,三根,每天她就是那么分腿一站,开始“拉皮条”。
后来终于可以拉弓了。张娟娟刚开始根本拉不开,不过浮躁的心倒是就此踏实下来。一天拉弓300多次,拉开了还得停住,刚开始还行,次数多了,停住弓时胳膊直抖,实在撑不住了,想往回缩,这时就会听到教练的吼声:“拉回去!”
之后开始瞄靶了,可张娟娟又犯了射箭运动员独有的“黄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黄心(9环和10环),弓就晃个不停。很多射箭运动员就是因为过不了“黄心病”这一关而退出的。有两年的时间,张娟娟的训练主要就是改正瞄准时的毛病。这一过程漫长而枯燥,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但张娟娟凭着自己的毅力坚持下来。此后,她的成绩稳步提高,具备了世界一流射手的实力。
奥运夺冠的那场比赛中,张娟娟的眼神流露出杀气,过硬的心理素质助她战胜了强大的对手。据悉,这也和张娟娟的自我磨炼有关,比如凌晨两点起床在马路上走,经常进行爬山登高训练等。
5、刘子歌:澳洲成功特训助其化蛹为蝶
8月14日,刘子歌在颁奖仪式后庆祝。当日,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继续进行,中国选手刘子歌和队友焦刘洋在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夺金摘银,中国女队又在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获得银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水立方”飞扬。新华社记者陈凯摄
身高1.81米,说话慢条斯理,19岁的刘子歌只是在率先触壁后的那一瞬间有点激动和惊讶:“我没有想到能游这么快,而且是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赛前我知道自己的成绩会不错,但真的很意外,如果说秘诀的话,就是我没有任何压力。”
前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说,刘子歌的技术合理,省力有效;身体位置平,手腿配合和呼吸十分协调,技术结构和澳大利亚游泳名宿肯·伍德的得意门生斯基佩尔几乎如出一辙。
刘子歌的成功,与创造中国男子游泳奥运奖牌“零的突破”的张琳一样,都含有“澳大利亚元素”。只不过,帮张琳“画龙点睛”的是澳洲名帅丹尼斯,而刘子歌的教练金炜是中国人,在训练中沿用了典型的澳洲训练体系。
金炜曾经在澳大利亚执教4年,师从肯·伍德,掌握了当今世界游泳强国最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手段。从刘子歌力克原世界纪录保持者斯基佩尔、波兰卫冕冠军叶杰伊恰克的表现来看,金炜的训练方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刘子歌夺冠还与她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关。即使在获胜之后,人们看到她仍然很平静,没有狂喜,没有眼泪,只有脸上淡淡的笑容。
6、林跃:父母卖屋供其练跳水
8月11日,中国选手林跃(左)/火亮在颁奖仪式中。 当日,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继续进行,林跃/火亮在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以468.18分的成绩获得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1998年,7岁的林跃背井离乡到省城广州学习跳水。当妈妈前去探望的时候,他要求和妈妈进厕所说说悄悄话。一进厕所,他就高兴地抱着妈妈,说怕被别人看到笑话。那么小的孩子,除了刻苦训练,还要自己打点生活,其中的艰辛,外人无法体会和理解。
2001年,广东国际跳水培训中心停办,为了让林跃继续追求他的梦想,父母毅然选择自费送他去参加培训。
对于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成了最大的负担。但是,林跃的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他的学习。在外地拼搏的10年里,林跃回家的次数总共不到5回。性格沉稳内向的他偶尔也会想家,也会抱着电话难过,闪现出打退堂鼓的念头,但当他想到母亲下岗,父亲为了凑齐他在北京的日常费用卖掉房子,有段时间还在公园外摆摊出售小商品时,很快就又打起精神走上跳台,他说:“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跳出点成绩来报答父母,哪怕付出再多的艰辛!”
8月11日,在广东省潮州市西湖山的后山山坡上,两间小平房前摆着一台电视,旁边坐满了从四处赶来的林家亲友。而远在北京的水立方,10米台上近乎完美的6跳,终于让17岁的林跃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
看了“奥运会冠军故事 ”的人还看了:
4.奥运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