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事类作文素材积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素材的积累则又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好的作文素材可以帮助你写作文时得高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记叙事类作文素材,供大家分享。
高中记叙事类作文素材:做一只充满细节的蜗牛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架葡萄。从葡萄长出来的那一天起,我就一天天监视着它们。葡萄成熟得很慢,一颗,一颗,像蜗牛。我以为我很快,因为我抢在蜗牛爬上葡萄藤之前摘到了那一颗甜葡萄。可每次回味起来,舌根依然是酸的。
快,能让我们获得什么?很多。比如更早接近终点,把怅惘留给身后的竞争者。
那么,在快中,我们失去了什么?不知道。因为这个问题,快的人没有想过。就像有一天,你推开门,突然发现你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正在为没着落的工作和捉摸不透的爱情欷歔苦恼。而你出门的时候,他还在呼啦啦地玩着溜溜球。不是吗?
据说,当人类还在丛林里跟剑齿虎赤身肉搏的时候,发展出了一套快速应对的系统,在第一时间做出决断与行动,但是常出错。错不要紧,因为在弱肉强食的丛林里,快而错比慢而对更安全。后来呢?我们进化成了猿,蹲在树上,不用老想着被吃掉,于是就有空闲胡思乱想了。渐渐地,另一套审慎决策的系统发展起来。事实很明显: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慢”比“快”更高级。
工业革命以来,奔跑了好几个世纪的人类,像一架一经发动便再也无法停歇的永动机,以速度为终点,奔跑,奔跑!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甚至超越了预设的终点。可为什么我们的内心还是感到恐慌?更多的时候,一旦赶到尽头,便发现所谓的终点,不过是人生虚线上的一个小小的圆点;我们总是发现,我们失去了过程中的细节。
我们是被历史虚笔带过的、缺乏细节的人。我们有追求,但没有理想;我们有目标,但没有信条;我们有欲望,但没有要求。我们站在一个孤岛上,记不清来时的路径。我们努力,我们疲倦,却不觉得充实。因为,我们删减压缩了生命的经验。我们双手盈握着的,莫不是一个看似圆满的空虚?
慢,不一定落后,而落后在今天不一定就会挨打。是的,有些事情说起来也许有点讽刺。很多古迹之所以保存得完整,竟是得益于落后,得益于慢。于是,人们从中发现了宇宙的秘密,起点即终点。于是由圆见缺,于是自多及少,于是人们发现,快就是慢,而慢是另一种快。
慢,是放大后的细节。慢,是精确把握当下的最直接的方式。慢,是风流云散后对前尘往事的端详。慢,是对未来的回忆。
精确一点吧,请别太快。请向我呈现一颗葡萄的变化,流转的光泽,酸与甜的佳酿。请向我描述蜗牛的慢,它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它的自信与谦卑,沉重与豁达,它带着房子去旅行的乐观,与那背负着十字架的罪恶感。尽管在中国,蜗牛象征着缓慢和落后,但在西方,人们却视之为恒定执着的坚持者。它指向未来,因为人们会借蜗牛的行动来预测天气。如果蜗牛的触角伸得很长,就意味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
诗人说得好:一只追赶火车的蜗牛上了前程。
高中记叙文作文素材集锦
"故弄玄虚"--记叙文写作技法例说
这里所说的"故弄玄虚",是特指把文章的内容(人的活动、事的经过)写得曲折起伏,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笔踪"去寻"玄"探"虚"。但这个"曲折起伏"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外又合情合理。
"故弄玄虚"的技法,按写作顺序可分三步走:
1 营造氛围,制造悬念
文章一开始,就通过环境或人物描写,渲染与事件性质和人物行为意义相一致的情感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这种描写和渲染,必须兼有交代事因、为事件出人意料的结果埋下伏笔的作用;必须能提示事件的矛盾焦点,引人关注:必须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显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出强烈的悬念,就像古代的章回小说"卖关子"和现代的相声演员"设包袱",能吊起读者的胃口,非一口气读下去不可。氛围与悬念都要紧扣题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张本蓄势,引而不发
"张"是铺陈,"本"是文章的本意(中心):"张本"就是围绕中心具体铺写。"蓄"是积聚,"势"指文章的气势:"蓄势"就是为表现中心而做好铺垫。这一步的关键是紧扣悬念,具体描述矛盾的展开和难以解决,为把"关心"或"包袱"的底子亮出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引而不发"(把弓拉满却不把箭射出去)是打比方,就是说只集中写矛盾的展开,却不忙着写矛盾如何解决,有意加深读者的悬念,为矛盾的最后解决和突出中心思想做坚实有力的铺垫,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表达效应。
这一步要走好,必须以悬念为先导,紧接上文交代的事因,通过描述人物自身的多边活动,声情并茂地表现矛盾的深入展开,使文章内容曲折起伏,悬念逐层递进,紧扣读者心弦。另外,还有掌握好"引"的火候,必须有"度",这个"度"就是促使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条件,当条件具备时,"引"就要适可而止,转入第三步。
3 水到渠成,点题明旨
水到渠成说的是文章中矛盾的发展在具备对立统一(转化)的条件时,得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圆满解决。"包袱"抖开,悬念冰释。 它既是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又突出了的中心思想。这个"结果"和"突出",不是作者的直抒胸臆,也不是作者主观的议事说理,仍然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言行描绘来完成的。打两个比方,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和"解铃还须系铃人"。
叙述景物巧用"五个结合"令文生辉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作文记叙文素材的文章
休渔季快要结束了。劳累了一辈子的范子军,一辈子没出过门,被儿孙们安排去黄山旅游,生在海边的老范,接受了儿孙们的安排,去看看归来不看岳的黄山。老范走之前,没忘记交代漆工,将伴随着自己大半辈子的渔船油漆一下。了却了心思,老范带着老伴愉快的旅去了。
漆工沈宏胜接到老范的请求之后,乘着晴朗的天气,在炎热的海滩上,开始将老范的爱船油漆起来,第一天很顺利,大面积的油漆进展很快。第二天沈师傅在难于发现的地方发现一个漏洞,沈师傅犹豫起来,要补上漏洞就要耽误时间,后面还有几条船等着油漆,如果不补漏洞,万一老范不知情,驾船出海那就要出人命大事了,补上老范也不会多给工钱,不补出事也不会和自己有关联,犹豫起来,想到自己的小儿子喜欢老范的三闺女,沈师傅还是耽误了半天时间,将那个隐秘的小洞修补好再油漆好。
老范一生操劳,是出名的铁算盘,人称范公鸡,平时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次旅游还是儿孙千劝万说才起身的。旅游回来的老范,看到自己爱船的被油漆一新,十分漂亮,显得十分开心,让老伴准了几样腌制的海味,喝起了小酒,也许是酒精的作用,也许是还沉浸黄山美景之中,吃饭的过程中,让老伴准备了最高的工钱,赶紧送给了漆匠师傅沈宏胜。新月如勾,老范准备明天开渔之后,完成最后出海打渔,人乘着酒劲早早进入了梦想。
第二天老范竟然睡到晚霞满天才起来,对老伴说今天怎么这么清静,老伴说孩子们来了几位朋友,昨夜去海钓还没回来呢,老范一听吓得脸色陡变,踉踉仓仓跑向海边码头,老老伴不知啥回事,也跌跌爬爬跟着老范跑向码头。老范远远看到自己的爱船停靠在码头,几个人在忙碌着,折转头,拉住老伴往家跑,拿了一大叠钞票,又跑向漆工沈宏胜家,拉住老沈的手,将钱硬是塞给了老沈的腰包里。老沈说范公鸡,油漆工钱不是给过了吗?老范说这是给你的修补船漏洞钱,这也是给你的救命钱啊。
晚上回来,老伴不解的问道,老头子今天怎么啦,老范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老沈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