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初中作文>初二作文>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12篇

炎玉分享

  《郑义门》是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旗下浙江蓝巨星国际传媒集团精心打造的廉政文化动画片,全片共12集,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下面一起随学习啦小编来欣赏关于“郑义门观后感”的作文吧。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短篇(8篇)】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1:

  《郑氏规范》86、87、88条等讲的都是廉政廉洁,就是针对出仕当官的人规定的。它教育郑氏子孙,出仕当官必须奉公守法,不得贪污受贿。“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贪赃者将从家谱中除名,死后也不许入祠堂,更是最严苛的条款。

  正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郑义门”的传奇故事先后被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在新时代中,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具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2:

  《孟子》中有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近日,桐乡市第六中学开展“看《郑义门》,话家规家训”系列教育活动。

  正在央视多个频道热播的动画片《郑义门》也在桐乡六中校园电视台每天中午播放。该动画片通过《以法齐家》、《家法如山》、《俭以持家》等生动的动漫故事,体现“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学生们在收看的过程中被剧中“角端”这一角色吸引,这只淘气可人的精灵,让《郑义门》的故事变得风趣又引人入胜,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同时,桐乡六中开展以“观《郑义门》,晒家规家训”为主题的班会课。沈孝杰等班主任以此为主题开设了公开课。在课上,学生们认真、细致的观看了《郑义门》节选情节。结合情节,他们又以各自家庭中的小故事小事例讲述了自家的家规家训家风,分享了各自家规家风中的精华。

  通过这些载体活动的教育,让六中学子们知道、懂得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的点点滴滴,自觉遵守良好家风,并小手拉大手,为营造更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出一份力。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3: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共12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而《致力为公》篇,则讲述了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籍册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

  《郑义门》通过动画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4:

  一部名为《郑义门》的浙产廉洁主题动漫片,正在央视热播,引起广泛关注。

  这已经不是金华浦江郑义门第一次亮相公众视野了。2015年5月22日,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首期推荐的就是“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一个偏居江南一隅的家族,为何在漫长的岁月砥砺后,在当下又数度成为中纪委关注的焦点?

  在笔者看来,郑义门之所以被关注,首先是其经营了900年的“家风建设”,极有现实引领意义。历经15代,168条家规,173人为官无一人因贪墨被罢官,这样百分百的清廉指数,对比近年来落马的相当一部分官员,显然会让后者无比汗颜。在这些落马官员身上,家风不正几乎是共同特点。回过头来看这些贪腐案件,家风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最终影响到党风政风。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现阶段,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应是题中之义。

  作家陈忠实曾指出,家风正,影响给孩子心灵和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家风建设的涟漪作用,从中可见一斑。今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在中央纪委全会上提及家风建设,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从这次郑义门动漫片登陆央视不难看出,倡导优良家风建设正成为反腐新阶段有关方面的一大努力方向。毕竟,一家不治,何以治单位、治天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样如此,要从基础做起,从源头抓起。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文化教育及廉洁教育,理应成为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出发,以良好家风引领党风政风社风。

  当然,在软性引导之外,硬性的制度建设也应成为家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前段时间广受关注的领导干部如实报告个人事项,即是其中一大支撑。接下来,希望有关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移居国(境)外等行为的规范,做好领导干部家庭财产公开,严查隐瞒不报以及官员家庭之间违法隐形输送利益等行为,从细节处把牢“家”这个第一“关口”,最终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5: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900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近日,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廉政动漫片登陆央视,上演家规里的经典故事。

  片子不长,一集十来分钟,共12集。《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

  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幹惩治贪官……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郑氏规范》一大特色。

  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没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在新时代中,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6:

  连日来,区信访局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纷纷利用夜间、中午休息时间通过有线电视、电脑网络、手机微信等方式收看廉洁动漫片《郑义门》,并适时开展讨论。

  《郑义门》采用古装动漫形式表现传统家规文化,人物贴近历史,接地气。该片深入挖掘了“郑义门”168条家规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当下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该片内容丰富、故事感人、形式新颖,集中提炼了“郑义门”家规家训中廉俭孝义的核心内涵,是目前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很好的载体。大家还表示会坚持看完这15集,并积极撰写《观后感》,带头树立家规、带头践行家训,自觉将家规、家训的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具体工作中,该局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以收看这部动漫片为契机,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牢牢构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这是一抹恬静而灵秀的风景。春的红,夏的绿,潜藏着清幽的香,按捺不住地流淌。白的墙,灰的瓦,青的路,拱的桥,精致着和风中的江南。

  这是一道猜测不息的谜题。寻常百姓,被当朝皇帝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普通人家,却留下无数惊绝动人的传奇佳话。

  这是一种跨越千年的影响。孝的高洁,义的醇美,自打从那户郑姓人家飘然而出,便从未离开过这片民风淳朴的土地,至今依然在浦江县那幽远的小镇里口耳相传……

  这,就是名冠天下的“郑义门”。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7: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些天,中央电视台用多个重要频道在黄金时段一起播出动漫片《郑义门》:3月7日起,每天18:40,央视综合频道播放;每天20:00,20:35,央视少儿频道和央视军事频道还会重播。这样的模式非常少见。

  片子不长,一集十来分钟,共12集。《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 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合居被朝廷旌表,被称为“义门”。曾担任过《大清盐商》《四十九日祭》等著名电视剧编剧工作的南柯,这次担当《郑义门》编剧工作。 南柯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有一处郑氏家族世代繁衍的集中地,后来这里改名郑宅镇,郑氏的传奇故事在当地至今仍口口相传。

  资料显示,自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郑氏家族在该处合族同居历时15世,共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曾获得宋、元、明三朝帝王的7次题赠、6次旌表。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900年来,郑氏家族约有173人为官,但无一人因贪污被罢官。”南柯说,郑家的规矩,化为了郑氏族人律己的自觉。

  南柯所说的“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 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

  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幹惩治贪官……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郑氏规范》一大特色。南柯透露,2015年5月,中央政治局、中 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浙江调研时,就围绕浦江县“郑义门”家规家训家风开展廉政文化动漫宣传作出重要指示。中纪委、浙江省委部署后,浙江广电集团在全国范围 征寻顶级编剧及制作团队,全力创作廉政文化动漫片《郑义门》。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8: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中国的人文学者和江南人家中,郑义门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奥秘,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传颂的荣光,以及它那部传世家规《郑氏规范》中所蕴藏的“学问”,都被归置在研究者的案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祠。这是一座别有韵味的古式建筑。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看来这些都并非浮夸之词。移步室内,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宝”的故事,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早在初中就熟读的文言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师,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就静静地悬挂在祠堂的旁柱上……

  漫步在郑氏宗祠,那一字一句镌刻着《郑氏规范》的木牌,依然还端端正正摆放在祠堂的中央。祠堂的大门开开合合。数百年来,被家规温润的光芒和智慧润泽着的郑氏后人,走出了大宅。环绕着郑氏祠堂,两层三层的江南民居,白墙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向四周铺陈、延展,形成了今天的郑宅镇。还有许多的郑氏族人散布到全国、甚至海外……

  触碰那口悬挂在宗祠左侧的大钟,耳边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回望郑氏义门,那本被视为其家族灵魂的《郑氏规范》,其中的一些条款或许与今天的人们产生了时空上的隔膜和认同上的疏离,但这种以一纸家规将“孝义”精神传承至今的创举,以及蕴藏其中的重教育、尚节俭、睦乡邻、崇清廉的理念,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的人们治国治家的启示和借鉴。

80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