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1:
“咖啡麻醉不了孤单,只是让心更疼……”笨重的巴士上回荡着这两句映照自己心境的歌词,似催眠曲一样令人昏昏欲睡,五脏六腑翻腾着,恶心着,其实心中更是恶心。
上车的不久,刚刚结束一段长久的友谊,在那一瞬间,几句话刚结束就碎了。之前为了联络感情,打她电话,没人接,疑心她不在家。于是登门拜访,看见她家的门虚掩着,轻轻地走了进去,她家昼夜都笼罩在黑暗之中。我的心因此而压抑着。头上的灯摇晃着,这里似那古老的客栈。一步一步走上木梯,没有咚咚声。我依稀听见她的说笑声,似乎还有另一个人。“你说她啊,你别以为我跟她那么好,其实她这个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浑身都是缺点。我跟木梳在一起只是为了一个赌罢了!……”然后,听见两人刺耳的讥笑声,心中之火油然而生,愤然出现在她门前,嬉笑着:“其实你也是一个被唾弃的木偶而已!”她的脸煞白,我重重地踩着木梯奔了出去,后面的那盏灯在黑暗的屋子里晃得猛烈,似乎要坠落了,但是没有,而那段自己真心付出且犹为珍惜的友谊已经坠落在地,碎了。……巴士缓缓地停了下来,灰蒙蒙的天空下起了雨,似乎是蓝色的雨,一种忧郁的雨。我呆呆地站在雨中,淋吧!让眼泪与水交织,谁都不知道我的痛苦。“喂,你在想什么?”一个甜嫩的声音唤起了我的注意,一顶纯蓝的雨伞为我挡雨,还有一个着纯白连衣裙的少女。“我想喝一杯枯涩而又香醇的卡布其诺!”她牵起我的手就走。她的一声呼唤,唤醒我的旷达情怀。
牛奶放久了,也会变质。新的不一定是脆弱的。终结孤单,每一次的下车都将会与另一个携手共进。这一站的结束,是下一站的开始,切记痛苦一时,快乐永久。
淋雨中,其实有那么一个人在等我,唤我。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2:
2011年,中国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件:一个老太太摔倒在路上,路人好心扶起,却被老太太反咬一口诬陷路人推倒她在地上。结果,一个出于好心扶老人的举动,使路人被告上法庭,赔了20多万!
这件事引起了一系列事件:一个老爷爷在路边摔倒,过往行人视若无睹;一个女大学生在扶起摔倒老人前,找了十多个证人为他作证,来证明不是她害老人摔倒……这些事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反思:中国人怎么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疏远起来。当今社会过快的发展速度使中国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越来越焦虑,我们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匆忙,匆忙到连摔倒老人的呻吟都无法使我们停下驻足。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心里还是柔软的,但当他们出于好心伸出善意的双手去扶起老人时,却被反咬一口,这无疑是令人心寒的。中国是个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的国家,再加上一些老人素质太低,倚老卖老。又打着尊老爱幼的旗号,碰瓷现象屡见不鲜。正如网友所说:“不是不扶,是不敢。”
心灵被黑暗笼罩太久,再火热也会变得冰冷似铁,阳光也会有达到不了的深处。这种碰瓷现象用法律无法制止,只能用道德来约束,用自己美好的品行去感化其他人。幸运的是中国14亿人,碰瓷老人却很少。真情虽然平时经常说,但实际做的人又有几个?真情流露不是靠看什么《感动中国》、《半边天》就能学来,要靠自己内心那最美好,最柔软,做火热的,天生的品质。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3:
一天,穆罕默德正给学生讲学。他说道:“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一学生问:“您有足够的信心,那您能把对面的山唤过来吗?”穆罕默德对着山大声呼喊:“山,你过来!”回声在山峰间转了几个来回,那山一动不动。“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说着,他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爬上了山顶。此刻山就在他的脚下。
——题记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强烈的期盼未必会有满意的答复,心中的梦想又怎会总是如期而至。渴望,人们往往会选择呼唤。
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思想,别人的想法往往不会被你所认同,他人的做法也许总会令人感到反感。失落,人们往往会选择呼唤。
也许,有时候,呼唤就像唤山一样,渴望的依旧不会到,希望改变的往往保持原状。因为是山是如此根深蒂固。唤山,是你之力所不能及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山岳又怎是你所能够改变。山不会过来,站在原地呼唤是无济于事的。外物的好坏往往不随人愿,而人能改变自己。“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通过自身的行动,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若不是努力攀登。又岂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若只是满怀期待地呼唤,怕只能在原地抱着一颗心怀大志的心,怕只有唤山山不来的失落。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呼唤无法改变困境,也不会唤来希望。在呼唤无用的时候,请满怀着希望,改变自己,向山走去吧!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4:
一位历经风雨磨难,连走路都颤巍巍的老人,独自一人生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若干年后,她被一位陌生的拆房工人发现了,倒在自家的地板上,可已是一堆白骨。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在社会上也造成了轰动效应。当记者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发的那个社区时,遭遇地却是一个个冷漠的眼神,听到的是一番番不堪的话语:
“我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
“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的儿女。”
“这件事和我没有关系。”
“是媒体报错了,我们社区根本没有这种事情发生。”
之后便是一个又一个急速离去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的儿女或亲戚自始至终都没有半点音讯。
我宁愿相信老太确实是一个孤寡老人。可又有一个问题从天而降,斩断了我安慰的思绪。若没有亲人,那邻居呢?这对一个日益垂暮的老人,实在是太残酷了!
社会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可人心并没有与此同步。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外在的经济表现,常年不归,可却忽视了更重要更珍贵的东西。中华民族脊梁中已被注入千年的“仁”、“义”、“礼”、“智”、“信”渐行渐远。古老的中华民族啊,跪倒在老太的坟上哭泣。
在过去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尚有柏拉图带着一股朦胧的仙气从思想史的光辉宝座缓缓行来,熏开了多少人的心向往之。可是现在,我们连向往都不曾了,美好的国度,在一些人心沉沦入泥淖时,已经砰然碎裂。悲哉!叹哉!
当我们的身体被一格格并排林立的“火柴盒”所束缚时,我们的心灵不能被束缚。人与人之间从未存在过所谓的隔阂与障壁。只是如此想时,顺便就牢牢蒙蔽住了自己的眼睛。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呼唤真情,是我们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