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报告总结>学习总结>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

雪锦分享

  叶枝镇新洛村“阿尺木刮”国家级传承人熊自义老人告诉笔者,傈僳族的祖先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里,几乎与外界不往来,天长日久都过着采集、狩猎、游牧的生活。与山羊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傈僳人每天都要将山羊放到山上,在这个孤独寂寞的过程中放牧的傈僳人与羊朝夕相处,时常观察着山羊的声音、动作和体态,观察山羊在吃草、在玩耍时候的各种习性,为了消除孤寂常常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日积月累,形成了傈僳族最为原始和精彩的“阿尺木刮”。同乐村大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有关于“阿尺木刮”的美丽传说“相传同乐村在最早的时候是不叫同乐的,以前是叫“罗托腊”,在几百年前,有两个夫妻从外面私奔而来,悄悄的偷住在的大河边。但是他们两个没有后代,只是孤独地住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了一对年轻的夫妻,老的夫妻问他们“你们从来哪里”,他们回答说“我们来这里玩的,今天晚上能来你这里住吗?”回答说“好的”,之后在夜里的聊天过程中,他们就聊了彼此的来意,如他们是从哪里来到这的、他们叫什么名字等等,在这样的聊天中两对夫妻建立了很好的友情,年轻的夫妻问他们,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年长的夫妻说名字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来的时候带着一匹小骆驼,在用我们的当地话来说就是“罗托腊”也就是骆驼来的意思,那么我们就把这里叫做“罗托腊”这个名字。年长夫妻说“我们两个是因为彼此间相亲相爱才跑到这里来生活的,而你们是因为父母的不同意所以才来到这里的,我们情况都一样,要不我们就做一家人吧”,从此这四个人就一直生活在了一起。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大量的查阅相关的地方民族志、文化志、社会历史调查等文献资料,了解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相关记载与知识背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收集和整理以及归纳以往研究成果,从其中探寻出自己的研究视角以及切入点。

  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维西县的叶枝镇及周边村寨进行田野调查,运用主位与客位进行系的统调查,从个案入手,主要是对当地民间传承人、当地的领导部门、参与活动的群众等不同人群多方面进行采访,观摩并加入到当地群众举行“阿尺木刮”的活动,走访当地民俗生活,向当地民众研习“阿尺木刮”的方式、意义等,以便后期研究。笔者以局外人的视觉和局内人的视觉参与和观察的双重身份开始调查工作,与当地的傈僳族族群生活在一起,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傈僳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文化构成,以便深入了解其思想与行为,更好研究“阿尺木刮”。将第一手田野资料与田野资料结合,从中寻找新的发现和视角。

  五、写作提纲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

  绪论7-11

  (一)选题缘起7

  (二)选题目的7

  (三)研究意义7-8

  (四)研究现状回溯8-10

  (五)研究方法10-11

  1、文献搜集法10

  2、田野调查法10

  3、深描10

  4、综合研究法10-11

  第一章“阿尺木刮”发生的生态环境11-17

  第一节“阿尺木刮”的自然生态空间11-13

  第二节“阿尺木刮”的人文生态空间13-17

  一、服饰、饮食和居住13-15

  二、宗教信仰15-16

  三、民俗风情16-17

  第二章傈僳人历史记忆中的“阿尺木刮”及其展演活动17-26

  第一节“阿尺木刮”的历史记忆17-20

  一、傈僳学者的“阿尺木刮”记忆17-18

  二、传承人的“阿尺木刮”记忆18-20

  第二节“阿尺木刮”的展演活动20-26

  一、展演活动相关概述及其活动说明20-22

  二、展演活动过程22-26

  第三章“阿尺木刮”构成要素26-35

  第一节“阿尺木刮”的构成要素26-30

  一、歌词特征26-27

  二、音乐形态特征27-29

  三、体态特征29-30

  第二节代表性艺人访谈实录30-35

  一、歌者熊自义30-31

  二、李碧清与“阿尺木刮”31-35

  第四章“阿尺木刮”的文化解读35-45

  第一节“阿尺木刮”的时空构成与音乐行为35-39

  一、“阿尺木刮”的时空构成35

  二、“阿尺木刮”的音乐行为35-37

  三、“阿尺木刮”中所传达的社会秩序37-39

  第二节“阿尺木刮”的生存根基39-45

  一、“阿尺木刮”的历史构成39-40

  二、社会群体维护中的“阿尺木刮”40-43

  三、个人创造和体验中的“阿尺木刮”43-45

  结语45-46

  参考文献46-47

  附录一47-49

  附录二49-51

  致谢51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杜亚雄:《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陈一.:傈僳族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06)

  [3]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4

  [4]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组.傈僳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1

  [5]管建华:《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黄昌莉.从创世神话中探讨傈僳族的远古生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01)

  [8][美]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译,上海人民出版,1999年版;

  [9][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10]李自强.三江奇韵[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8

  [11]林永辉.维西傈僳族民间音乐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12

  [1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

  [13]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14]鲁建彪.傈僳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1

  [15]马世雯.傈僳族的传统思想及其当代社会观念的演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05);

  [16]聂乾先.云南民族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4

  [17]彭兆荣:《族性的认同与音乐的发生》,中国音乐学(季),1999年第3期;

  [18]斯琴高娃、李茂林.傈僳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5

  [19]斯陆益.傈僳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1

  [20]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1]汤亚汀:《历史思潮与方法论》,上海高校音乐学院人类学E-研究院;

  [22]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概要》,(上、下),载《中国音乐学》(季刊);

  [23]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县志编委会,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县志,[M],云南:维西傈僳族族自治县县志编委会办公室,2006年

  [24]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资料集成》,2006.10

  [25]《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云南省编辑组.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4

  [26][清]余庆远.维西见闻纪[M].维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编委会办公室编印,1994.6

  [27]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28]杨杰、贺丽芬.傈僳族的图腾与姓氏[J].民族文化研究,2001.4

  [29]周凤萍,《傈僳族“阿尺木刮”艺术特征》,《民族音乐》,2011.6

  [30]约翰.布莱金:《人的音乐性》,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3: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音乐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发展音乐教育事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强调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课上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重视音乐课,制定与音乐课有关的制度等完善和发展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体现全新的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学习方式上的合作性、研究性,真正成为学科教育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音乐教学的审美愉悦性;教材内容重视思想性、艺术性,却没有充分兼顾中小学由于年龄、兴趣和认识水平等方面的特点而产生的独特的审美需求;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的理性化色彩浓厚等因素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而对音乐课没有兴趣的怪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是成功的沃土。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呼唤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对设计新颖、插图精美、内容丰富的教材,学生的感官首先得到了强烈的刺激,激发了学习兴趣,美的表现欲被充分调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审美基础教育,无需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诸如音阶、音程、和弦、调式等过于专业化的知识,也无需提出诸如 重视中声区发声训练 有气息支持地歌唱 等技术性要求,以免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努力创造适宜每个青少年儿童音乐潜能开发的音乐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开发音乐智能,推动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强调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音乐要靠学习者亲身感悟,决不能靠教师讲述完成。正如柏拉图所说: 强迫学习的知识是不会保存的。 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中,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因素,包括音乐爱好、价值观,并为终身音乐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动地、被强迫地学习,参与性不高,课堂气氛讲究一个 静 字,于是造就了一批 高分低能 人云亦云 缺乏独立见解 的学生。

  在新的音乐教学中,理念将由 静 转变为 动 ,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积极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音乐教材在每个单元中设置增添了有趣的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谈体会、说感受、想意境、做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 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这一基本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到学习中,并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 也就是说当今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书本为主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要营造美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黑格尔曾说: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 只有在没有嘲笑、没有敌意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没有担心。在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有可能敞开心扉,真正体会音乐所给予的美,感受音乐实践中那份宽松和愉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音乐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平等参与活动,鼓励、帮助、引导学生,而不同于在以往旧的教学模式中充当的裁判员或权威者角色。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开发学生潜能。要善于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设备条件,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既要有利于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材料,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知识的运用能力;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内容上讲究 少 而 精 ,形式上讲究 多 而 活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当堂消化所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适当安排少量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外作业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内容应该是基本型的,量不要太多,度不要太难,一开始要让学生在学得比较轻松的情况下,逐步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与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要重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提高中小学学生德、智、体、美素质。以上三个方面是我的教学实践,希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阶段

  
看了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

1.音乐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音乐表演论文开题报告

3.音乐表演毕业论文范文

4.关于计算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传播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新闻采访论文开题报告

8.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122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