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2022百座大城市名单首公布一览

梦荧分享

不久前,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公布了全国县级单位的人口数据。以下是小编准备的2022百座大城市名单首公布,欢迎参考。

2022百座大城市名单首公布

根据《分县资料》,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从省份来看,除西藏外,30个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数量基本呈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递减趋势。其中,江苏、山东和广东位列前三。较为特别的是,昆山、慈溪、义乌、晋江四个县级市“打败”全国大部分地级市,跻身大城市行列。

若计算大城市城区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直辖市“领头”,而普通地级市普遍靠后。比值较高的省会城市中,既有乌鲁木齐、西安、海口等西部省会,也有南京、广州、杭州等东部发达地区省会。

2022城市分级名单:

1、一线城市:

北、上、广、深。

2、新一线城市:

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3、二线城市:

无锡市、合肥市、昆明市、大连市、福州市、厦门市、哈尔滨市、济南市、温州市、南宁市、长春市、泉州市、石家庄市、贵阳市、南昌市、金华市、常州市、南通市、嘉兴市、太原市、徐州市、惠州市、珠海市、中山市、台州市、烟台市、兰州市、绍兴市、海口市、临沂市。

4、三线城市:

汕头市、湖州市、盐城市、潍坊市、保定市、镇江市、洛阳市、泰州市、乌鲁木齐市、扬州市、唐山市、漳州市、赣州市、廊坊市、呼和浩特市、芜湖市、桂林市、银川市、揭阳市、三亚市、遵义市、江门市、济宁市、莆田市、湛江市、绵阳市、淮安市、连云港市、淄博市、宜昌市、邯郸市、上饶市、柳州市、舟山市、咸阳市、九江市。

衡阳市、威海市、宁德市、阜阳市、株洲市、丽水市、南阳市、襄阳市、大庆市、沧州市、信阳市、岳阳市、商丘市、肇庆市、清远市、滁州市、龙岩市、荆州市、蚌埠市、新乡市、鞍山市、湘潭市、马鞍山市、三明市、潮州市、梅州市、秦皇岛市、南平市、吉林市、泰安市、宿迁市、包头市、郴州市、南充市。

大城市≠人口大市

事实上,使用城区常住人口指标来衡量城市规模,尚不足十年。

在2014年上述《通知》出台前,我国一般根据198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城市划分标准——按照“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指标,城市以50万和20万为界,被划分为大、中等、小城市三类。

以“城区人口”替代“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学界曾提出两方面意义。

一来,外出务工人群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使城市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曾分析指出,沿海城市的农业人口、非户籍人口占比很大,以常住人口界定,能更真实反应城市人口聚集情况。

二来,从公共服务资源分布来看,城区仍然是绝对“主阵地”。因此,有专家指出,“以城区常住人口统计,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都有积极意义”。

去年,有机构统计发现,即便是北京、上海等已具备辐射效应的发达城市,优质公共资源仍集中于中心城区,客观导致中心城区的有限空间内锁定了更为优质的公共资源价值,推动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反过来说,现有城市发展阶段下,城区人口规模越大,也意味着城市集聚资源要素和辐射周边能力越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城区人口来衡量的大城市,并不只是“人口大市”这么简单。

仔细对比,西部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和海南五省份省会城市均为大城市,但其常住人口并未进入前105名;相反,中部的河南、江西、湖南、安徽四省则有人口大市并非“大城市”,导致其“大城市”数量不及人口大市数量。

湖北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分析指出,在近年来“强省会”发展趋势下,过去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省会率先崛起。由于距离沿海发达城市较远,省内其他城市人口外流时优先就近选择省内大城市或省会城市,而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通常更倾向于向城区聚集,以寻找更好的工作岗位。

与此相比,中部城市分散在非城区的人口占比相对更高。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河南南阳,虽然常住人口接近千万级,但城区人口仅84.97万,尚未迈过大城市门槛。

    160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