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能够传播的一类疾病。小孩的抵抗力很低因此更要注意预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季小儿常见病,供大家阅读参考!
春季小儿常见传染病
1、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皮疹,有些象“鸡皮疙瘩”,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等。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小儿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居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天至少两次,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开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最安全、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个人保护的关键。饭前便后、乘车、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打喷嚏、咳嗽不要对着他人,应用纸巾掩盖,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用品切勿混用。幼儿玩具、用具定期消毒。
3、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通风差的地下商场、游乐场所。
4、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幼儿应按规程接种疫苗,有漏种的要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接种。
5、多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每日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身体过度劳累,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6、注意衣、食细节。春季气候多变,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也不要捂得太多,幼儿活动后大汗淋漓,易受风寒侵袭。合理安排好饮食,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由于许多传染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因此幼儿出现发热、咳嗽、出皮疹应及时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小儿传染病的护理
1.建立预诊制度
儿童时期传染病多,传染病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预诊能及早发现传染病患儿,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患儿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室进行诊治。室内有洗手及空气消毒设备。传染病门诊应有单独的治疗室、药房、化验室。观察室、厕所等。患儿诊治完毕后,由指定出口离院。
2.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各种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将传染病患儿隔置于特定场所,使其和其它患儿及健康人分开,防止传染病的传播。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清除或杀灭人体表面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包括对工作人员的手、病人的排泄物、生活用具及医用器械进行消毒处置,切断传播途径。并严格按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3.疫情报告
护理工作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发现传染病后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4.密切观察
病情急性传染病的病情进展快、变化多。小儿,特别是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会或不会准确述说病情,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及时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服药反应、治疗效果、特殊检查后的情况等。正确作出护理诊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随时做好各种抢救的准备工作。
5.日常生活护理
小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在患急性传染病后更是如此,需要切实做好日常生活护理。①休息可减少机体消耗,减轻病损器官的负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传染病的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方可逐渐起床活动。②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光线充足;③传染病患儿多有高热、新陈代谢旺盛而食欲减退,故饮食调配十分重要。可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按病情要求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或普食,做到少量多餐,尽可能保证热量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昏迷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液。④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防止口腔炎和褥疮的发生。
6.对症护理
①许多传染病伴有皮疹,皮疹的性质、出疹时间、部位及顺序对临床诊断有很大帮助,应加强对皮疹的观察和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抓伤继发感染。皮疹搔痒时可涂5%碳酸氢钠溶液。②患急性传染病时,常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高热增加氧耗量,还可致患儿产生抽搐,因而做好高热护理极为重要。高热时应及时采取适当降温措施,高热伴循环不良时。禁用冰水擦浴或醇浴,以免加重循环障碍出现虚脱。降温伴大汗亦应注意防止虚脱的发生。③神志改变表示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应区别引起神志改变的不同原因给予相应护理,如降温、止痉、使用脱水剂、吸痰、供氧等。
7.心理护理
做好传染病患儿的心理护理是传染病护理的重要任务。传染病住院常需要单独隔离,易产生孤独、紧张、恐惧心理,促使病情加重。患儿常表现出大哭大闹、拒食、抗拒治疗甚至逃跑等。护理人员对此应倍加关注、耐心劝导患儿,安心休息、配合治疗。对恢复期患儿应认真安排好教养活动,如游戏、保健操、看电视、复习功课等。
鼓励患儿适量活动,保持良好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8.卫生宣教
卫生宣教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通过个别交谈、墙报、宣传画等方式进行。提高他们的卫生科普知识水平,认真配合好医院的隔离消毒工作,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猜你感兴趣:
2.春季健康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