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投资理财知识>

房地产如何避税

李敏分享

  为躲避土地增值税,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使尽浑身解数,各出高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房地产合理避税渠道,欢迎阅读。

  房地产避税渠道1:拖延工期

  不过无论如何征税,都必须等待项目完全竣工之后才具备核算成本的可能。因此事前只能通过1%或0.5%的预征来解决,一旦项目还有哪怕一点没有完工,国家就无法征收本税、企业也就可以不交纳本税。

  设想一个小区,完工95%,另外5%拖着不完工,本税就可以不缴、迟缴,与法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相信如果国家严格征税,由于影响太大,必然迫使一些企业采取这种消极的方式去避税。

  房地产避税渠道2:提高人工

  对于股份公司来说,一旦经过平衡核算发现提高人工可以归避税收,就极其可能提高尤其是高管的工资。尤其是类似内部人控制的万科。

  当然还有类似购买巨额保险等传统的避税办法可以应用。所以,在这里,先要预祝类似万科等上市房地产企业、私营企业的高管们了,等着加工资吧。

  房地产避税渠道3:搞精装修

  目前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毛胚房为主要供应,使得土地增值部分较大。开征收土地增值税以后,相信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更愿意加大成本,做精装修房出售,以减少增值部分从而避税。

  也就是说,未来的装修市场,面对购房者的份额要萎缩,而面对发展商的大盘、同意装修将增加。

  房地产避税渠道4:项目公司

  那些通过项目公司操作的发展商多聪明,在预缴征收时期,由于可以开发完毕就注销,因此,这种方式可能能够更好地归避某些税费,相信项目公司制会越来越多。同时,已经开发完毕的项目公司,进行注销的应该也会逐渐增多。

  由于具有普遍性影响,而且影响幅度比较大,因此房企为了增加扣除项目、增加成本,土地增殖税的恢复征收将促使一些企业做假帐,以达到少缴甚至无须缴纳土地增值税的条件。

  房地产避税渠道5:转售为租

  土地增值税对于产权未发生转移的企业自用或用于出租等商业,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税款清算时不列收入,不扣除相应的成本和费用。这就表明,租赁比重比较大的企业,比如招商地产等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由于既有销售类房产、也有租赁类房产,因此存在内部操作空间,从而增大销售类房产的成本,这类房企将具有归避土地增值税的更多条件。

  而这个约定,极其可能促使更多企业增加租赁比重,改变行业的经营产品结构,这对于保障行业业绩平稳大有帮助。

  房地产避税渠道6:加快周转

  很多以前销售高端房产取得暴利,而没有预提本税、又把原来的钱投放出去了的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引起严重事件。这将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从而有利于融资能力强、预先准备好的房企。

  根据测算基本可以得知,只要企业的各项成本占到70%,也就是企业毛利率在30%以下,那么就可以满足“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收土地增值税”。这将促使更多发展商抛弃暴利观,建立新的价值观。

  同时,为了在规定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回报,因此存货周转率的控制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必然要使自己的周转速度加快。

  有关房地产涉及的税种推荐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涉及的税种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和企业所得税及代扣的个人所得税等。

  1、营业税:税率5%。

  2、城市维护建设税

  计税依据是按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计算缴纳。税率分别为7%(城区)、5%(郊区)、1%(农村)。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营业税×税率。

  3、教育费附加

  计税依据是按实际缴纳增值税的税额计算缴纳,附加税率为3%。

  计算公式:

  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3%。

  4、印花税:

  (1)财产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适用税率为千分之一;

  (2)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运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 税率为万分之五;

  (3)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税率为万分之三;

  (4)借款合同,税率为万分之零点五;

  (5)对记录资金的帐薄,按“实收资本”和“资金公积”总额的万分之五贴花;

  (6)营业帐薄、权利、许可证照,按件定额贴花五元。

  5、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不含税收入适用税率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计算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收入-2000-“三险一金”

    6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