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自然科学知识>

静脉炎形成的原因

炜杭分享

  你对静脉炎有多少了解?静脉炎(全称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静脉炎的相关知识。

  静脉炎形成的原因

  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

  静脉炎的基本分类

  1、机械性静脉炎:

  1)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3)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3、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4、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又把肢体、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把间歇性、复发性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1.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患肢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累及深静脉,出现患肢凹陷性肿胀,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局部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

  2.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具有间歇性、游走性和全身各处交替发作的特点,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合并女性生殖器官及胰腺肿瘤。

  3.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壁浅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亦称Mondor病。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看过“静脉炎形成的原因”的人还看了:

  1. 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2. 静脉曲张的原因

  3. 胰腺癌形成的原因

  4. 猝死病的原因

  5. 鼻息肉形成的原因

    827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