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3)

谢君分享

  三、综合分析题(共10题,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分别作答相关问题,下列各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71)、 (一)

  《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航主要运输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运输总周转量

  2013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671、7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1、40亿吨公里,增长10、1%,其中旅客周转量501、4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5、00亿吨公里,增长12、3%;货邮周转量170、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40亿吨公里,增长3、9%。

  2013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461、0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4521亿吨公里,增长10、87%,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42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_56亿吨公里,增长4、1%;国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210、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6、19亿吨公里。

  (2)经济效益

  2013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人5889、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利润总额248、1亿元,比上年减少36、8亿兀。其中,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人4049、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利润总额162、4亿元,比上年减少37、2亿元;机场实现营业收人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利润总额41、7亿元,比上年减少2、8亿元;保障企业实现营业收人1213、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利润总额44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

  2012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约为( )亿吨公里。

  A、 416

  B、 452

  C、 528

  D、 610

  参考答案:A

  (72)、 2013年,旅客周转量占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的比重约为( )。

  A、 65、32%

  B、 72、68%

  C、 74、65%

  D、 82、21%

  参考答案:C

  (73)、 2011~2013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平均为( )亿吨公里。

  A、 565、0

  B、 619、8

  C、 671、7

  D、 726、5

  参考答案:B

  (74)、 2013年,机场利润率约为( )。

  A、 4、0%

  B、 4、2%

  C、 6、7%

  D、 7、2%

  参考答案:C

  (75)、 根据资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3年货邮周转量增速高于旅客周转量的增速

  B、 2012年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人为3849、7亿元

  C、 2012年国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226、87亿吨公里

  D、 2013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人为上年的6、5%

  参考答案:B

  (76)、 (二)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0月23日发布的《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人统计公报》有关内容如下:

  2013年,全国共投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1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人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8%,比上年的1、98%提高0、1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33、5万元,比上年增加1、8万元。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全国比重前六名的为江苏(12、6%)、广东(12、2%)、北京(10%)、山东(9、9%)、浙江(6、9%)和上海(6、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人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8个省(市)。

  2013年处于前六名的省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计约为( )亿元。

  A、 6894、72

  B、 5833、09

  C、 6318、89

  D、 6571、65

  参考答案:A

  (77)、 从活动主体来看,2013年高等学校经费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重约为( )。

  A、 15、04%

  B、 l、12%

  C、 7、23%

  D、 4、68%

  参考答案:C

  (78)、 各类企业2013年比2012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加约( )亿元。

  A、 1424、90

  B、 1231、55

  C、 1452、14

  D、 1382、51

  参考答案:B

  (79)、 2013年,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比上年增长( )。

  A、 5、37%

  B、 5、10%

  C、 6、32%

  D、 5、68%

  参考答案:D

  (80)、 根据上述材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201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最多的是北京

  B、 201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人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六个省份

  C、 从活动主体来看,2013年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速度居于首位

  D、 根据活动类型看,2013年试验发展费用的增长速度最慢

  参考答案:C

  第二部分主观题部分

  材料一: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各大旅游景区再次人满为患,也迎来了旅游商品购物潮。旅游商品本应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对此,有网友吐槽:“到景区买商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

  赏风景、品美食、购特产,如今已成为出门旅游的“规定动作”。相较于土豪、大妈们不问价格地专扫各种奢侈品,普通游客更倾向于购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这样既可以留作纪念,证明自己“到此一游”,也适于馈赠亲友,且花费不多。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4、1%的受访者感觉旅游商品质量不好,做得太糙,仅31、2%的受访者表示能在景区买到真正当地特产的旅游商品。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游客在景区购物时常常苦于买不到正宗的“地方特产”。一方面,一块绣了几朵花的手帕,在南京、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叫“蜀绣”,在江西又成了“籍绣”,花样都相同,就是名字不一样,这种情况绝非个案;另一方面,正宗的蜀绣、赣绣等传统手工技艺却面临失传之虞。可以说,不一样的景区、一样的“地方特产”,不仅令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大感失望,也给期待提升旅游品质的景区管委会、保护工艺传统的地方政府提了一个醒。

  材料二:“相比之下,台湾的很多旅游纪念品制作更加精致,并且和特定的地域、特定景点的资源与风格结合紧密,具备特色又不是随处可见,能吸引不少游客购买。”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包铒旅游纪念品在内的文化产品常被诟病缺乏创意。记者在网页搜索栏输人“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搜索结果中几乎能看到全国各城市都在举行此类大赛,其中不乏一些有创意的设计,但好创意为什么没有带来好产品?

  魏鹏举表示,创意缺乏并不是缺少新鲜独特的点子,主要是创意工业本身有欠缺。“一些关于旅游纪念品的创意不少,但能把这些好想法做成一门生意的体制机制比较欠缺,创意生产链是断开的。”魏鹏举说,“创意产业链意味着从创意到论证到变成具体的产品再到营销,所有的环节都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这些链条只有前后互补,才能产生有市场的好的旅游纪念品。”为何创意产业链条不完善?魏鹏举认为这与我国一些机构缺乏授权意识不无关系。他举例说,“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全球许多创意公司、营销公司、版权代理公司进行合作,或许只是一个图像的授权,就能很快生产出极富创意的独特纪念品。”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秘书长郭羿承表示,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主要收入来源于艺术授权及衍生品,一般占到其总收人的20%至50%,而且销售产品的90%是代理产品。而国内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等旅游目的地在授权方面的意识还远远不足。

  大景区缺乏授权意识,而一些有创意才能的青年设计师们,在辛劳完成设计生产后还要担心作品被仿制。“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没过几天满大街都是了,盗版的速度太快了。”大学生杨扬毕业后回家乡敦煌开了家小商铺,卖些自己设计的原创敦煌手绘地图、地图丝巾、手绘明信片等旅游纪念品,颇得顾客的喜爱。创意、设计、生产难不倒杨扬,但盗版侵权却让她头疼。

  “有些景点和礼品公司能做出很好很有市场的创意旅游纪念品,但这些产品都面临侵权的问题。一旦它们有了市场,很快就被模仿,而且是恶性竞争性复制,产品越好卖,越容易被模仿。”魏鹏举说。

  材料三:任何受欢迎的纪念品,都应该具有文化的特质。可是,很多景区却缺少文化的转化能力。它们只是在继承自然或人文的景观,而没有能力把这种景观上升到文化,并开发出更多的文化产品。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这些景区只是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对于游客来说,景区看完之后,值得购买的纪念品寥寥无几。

  其实,文化创新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更主要的问题是,景区根本没有把纪念品的开发当成是“富矿”,或者当成他们看得上眼的“富矿”,他们更关心的是景区的门票收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百元以要旅游景区的深度开发和创新做什么呢?当景区患上“门票依赖症”时,他们就不会把文化创新放在心上。在资源垄断与休假时间集中的背景下,他们并不担心游客不会来,他们也不担心游客来了会失望。在他们的预期中,游客来只是贡献门票,只是一次性的消费,至于这次消费的感受如何,有何文化印象,他们并不关心,自然更不会担心。当景区被看作是经济资源而非文化资源时,功利的东西就会多,文化的东西就会粗糙。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景区自身本就是靠金钱堆积起来的复制品,这种积淀少、底子薄的人造景观,除了在外形上有一定的游览价值之外,在景区文化的体现上,往往是贫瘠和荒凉上门票价格已经占到了5A景区数的一半以上。而最新的媒体报道是,部分景点类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超过60%,高于房地产等暴利行业。既然门票收人如此可观,何必再惦记纪念品开发这样的“蝇头小利”?景区门票可以轻而易举就涨价,靠“门票经济”就可赚得盆满体溢,还的。

  材料四: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石美玉在《当代中国旅游购物研究》一书中表示,旅游购物不仅是旅游活动中与游、娱、食、住、行等平行的供求要素,同时也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旅游购物是目的地特色引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地方,旅游购物对象的“旅游商品”甚至成为旅游的第一引力。

  据统计,北京地区在2012年的旅游总收人中,仅故宫门票收人就高达5、9亿元,但游客在北京43家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消费仅为人均1、61元。其中故宫、颐和园、十三陵旅游纪念品的花费在0、6~0、8元之间,和门票收人相比微不足道。

  中国已是世界上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的高质量名牌产品多是在中国加工生产;中国每年毕业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远超欧洲多个国家的总和;中国的境内外旅游人数均名列世界前茅。中国可谓是一个不缺制造企业、不缺技术、不缺设计人员,旅游购物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但在中国旅游的境内外游客的人均旅游购物却少得可怜。

  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国,但旅游购物不振仍是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软肋。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中国的旅游购物要达到旅游发达国家的最低限,也就是旅游购物收人占旅游总收人的40%。有统计表明,2012年世界各地赴美旅游人均购物消费4000美元。旅游购物在欧美国家占旅游业收人的50%~60%,亚洲发达国家占40%以上,而我国目前仅占到28%。

  作答要求:

  (81)、 1、根据给定的材料,概括造成我国旅游商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本题自我评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我国旅游商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生产工艺不高。旅游商品为大批量生产,制作低劣,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缺乏地方特色。

  二是缺乏创意。创意工业欠缺,创意产业链不完善,缺乏把创意转化为商品的体制机制;旅游机构对旅游产品缺乏授权意识。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盗版侵权现象严重,优秀产品被恶性竞争性复制。

  四是景区缺乏文化转化能力。景区对文化创意缺少应有的重视,只是简单的继承自然或人文景观,未能将纪念品的开发上升到文化创新的高度。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门票经济”,而忽视了营运模式的创新和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

  (82)、 2、给定材料三中提到,任何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都应该具有文化特质。可是,很多景区缺少文化的转化能力。它们只是在继承自然或人文的景观而没有能力把这种景观上升到文化,并开发出更多的文化产品。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这些景区只是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本题自我评分: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以文化提升旅游借旅游传承文化

  游历名山大川,浪迹江河湖海,探索密境幽地,感受大千世界。经济发展多年,我国旅游产业大兴。然而,我国旅游产业却存在名山大川不少,文化内涵奇缺的问题,激发购买欲的旅游产品不足,创设就业岗的旅游产业缺位。管理部门应仔细思考文化与旅游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文化提升旅游,借旅游传承文化。

  以文化提升旅游。随着“双休日”“五一”“十一黄金周”“带薪休假”等制度的全面推行,旅游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旅游业更是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是,我国旅游景区缺少文化转化能力,出现了旅游产品同质化等现实问题,使得我国旅游购物不振,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软肋。而反观国内外,不乏利用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案例。《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使加入美食元素的旅游路线火爆异常;华人导演李安拍摄了好莱坞大片《断背山》后,影片的拍摄地加拿大艾伯省成为了热门的旅游地;而随着韩剧的风靡,《大长今》拍摄地济州岛也成为旅游的热土。将文化融入旅游,赋予固定的旅游资源以内涵,打造世人景仰的文化旅游胜地,这正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应有之策。

  借旅游传承文化。旅游开发可以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价值体现。责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管理部门曾为保护民族文化努力颇多,但收效甚微。后经调查发现,无论是吊脚楼,还是石板房,都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各地游客。因此,部分村民大力保护古代建筑,以此发展民俗旅游。同时,不少村民发现,责州剪纸式样古朴,充斥着古老信仰与民间文化,最能反映贵州特色,由此深入开发,甫一推出便广受欢迎。可见,与以往“供”“藏”文化的保护方式不同,旅游产业的积极介入,可以融保护与开发于一体,不但能使文化传承和保护成为一种自觉,而且通过游客们的亲自参与、身心感受和口耳相传赋予了文化新生。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发展旅游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最好途径。

  旅游因文化内涵而魅力倍增,文化因旅游开发而光芒再现。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其互动性毋庸置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蓬勃兴起,管理部门要将文化灵魂融入旅游身躯,用文化支撑旅游,借旅游展示文化,以此提升旅游内涵,实现文化价值,这样才能确保景区百看不厌,文化长盛不衰。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秦皇岛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3.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真题及答案

4.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全真预测卷一

5.青岛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6.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10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