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法律知识>

怎么订立完整有效的仲裁条款

炜杭分享

  仲裁条款是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条款。如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就明确约定:发生纠纷,到某仲裁委员会请求仲裁。你对仲裁条款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仲裁条款的相关法律知识

  完整有效的仲裁条款的订立

  仲裁与诉讼相比,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因此许多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把解决合同纠纷方式首选为仲裁。但是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时,有的当事人往往因为表达不完整而致使约定的仲裁条款无效,从而在纠纷发生后不能达到请求仲裁解决纠纷的目的。

  在诉讼实践中,我们遇到的合同约定仲裁条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没有约定仲裁机构,或虽然有约定,但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的方式、术语不规范。

  如:“发生争议在合同签订地(履行地)仲裁解决”“在争议所在地仲裁解决”“争议由本市仲裁机关仲裁”“争议由本市有关部门仲裁”“争议在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争议由ⅹⅹ市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等。以上这些约定,在纠纷发生后,申请仲裁时,会被认为约定不明确而不予受理仲裁申请。

  第二,在合同中同时约定两个仲裁机构。

  如有的合同中约定:“争议可提交a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或b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

  这样的约定,往往在纠纷发生时双方当事人会就申请何地仲裁机构仲裁发生分歧,此时根据新仲裁法解释第五条之规定: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可以说,这样的约定不仅没有达到简便快捷地解决纠纷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不少麻烦。

  第三,在合同中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

  如有的合同中约定:“发生争议可向合同履行地(签订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争议由合同履行地仲裁机关仲裁,对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根据我国仲裁法及仲裁法解释的规定,由于这种协议既约定了仲裁又约定了诉讼,违反了仲裁的唯一性和终局性,会被仲裁机构认定为无效约定,其仲裁申请不被受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时,一定要依据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在仲裁协议中必须约定以下三项内容:

  一、要有明确的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这部分内容在合同的仲裁条款中,通常是提出双方当事人有权在纠纷发生后,向某一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纠纷。不要在条款中既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又约定向某一法院提起诉讼,这样的仲裁条款会被视为无效。

  二、要有仲裁事项。

  即提出对什么内容申请仲裁。一般要明确对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什么纠纷申请仲裁。

  如合同当事人属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在前一合同尚未履行完毕时又签订了含有仲裁条款的新合同,且两合同的履行具有一定的交叉性,这样会导致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一部分在仲裁管辖范围内,一部分在诉讼管辖范围内,一旦发生合同争议,就会出现合同当事人既要进行仲裁,又要到法院诉讼的情况。

  故为防止类似问题的产生,合同当事人在约定仲裁协议时,应将对前期没有约定仲裁方式的前合同一并写入新合同争议条款中。

  三、要有选定的仲裁机构。

  在仲裁条款中写明所选定的是哪一个仲裁委员会,如果仅约定仲裁地点而没有约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或者约定两个仲裁委员会的,则视为没有选定仲裁委员会。

  相关阅读:

  仲裁协议的特征

  仲裁协议做为整个仲裁活动的前提和基本依据,有着如下法律特征:

  (一)仲裁协议只能由具有利害关系的合同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或其合格的代理人订立。否则,就不可能在有关合同发生争议时约束各方当事人。如果有关当事人在仲裁程序开始时提出证据,证明他不是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的当事人,或订立时没有权利能力或行为能力,那么仲裁协议无效,对双方均无法律约束力。

  (二)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排除法院管辖的法律依据。仲裁协议一经签订,就成为仲裁委员会受理合同争议的凭据,同时在申请法院执行时,也以它作为撤销裁决或强制执行的依据。

  (三)仲裁协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是以仲裁条款的形式写入合同,那就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条款的无效不影响仲裁条款的效力。如果双方当事人签订了单独的仲裁协议,则可视为一个独立的合同。仲裁协议与它所指的合同本身,由不同的法律、法规调整,前者是程序性合同,后者是实体性合同,是两个不同的合同。

  看过“怎么订立完整有效的仲裁条款”的人还看了:

1.完整有效的仲裁条款的订立方法

2.可以申请仲裁的纠纷案件有哪些

3.何为配偶权,如何保护配偶权

4.如何订立完整有效的仲裁条款

5.劳动者在劳动仲裁维权中的注意事项

    89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