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区别
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大家知道他们两者间的区别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相关法律问题。
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区别
我国现阶段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包含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征地即是指国有土地上的征地行为,也可以指集体土地上的征地行为。而征地还包含征收和征用两种不同的情形。在2004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征收和征用并没有作明确的区分,都统一称为“征用”。2004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第十条进行了修改,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对征收和征用正式作了区分。我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进一步加以明确:“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国家因公共利益需要有权征收和征用集体土地,“公共利益需要”是国家征收和征收土地的前提,也是征收和征用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说,无论是征收还是征用,都要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且要依法给予补偿。
而何谓是“公共利益需要”,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进行了范围规定:“(1)国防和外交的需要;(2)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3)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4)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5)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在探讨完征收和征用的共同之处后,土地征收和征用的区别又值得注意。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在履行完相应的征地程序并依法给予补偿后,将农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土地征收是土地所有权的根本改变,不存在土地返还的问题,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强制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抗拒国家征收行为。而土地征用并不涉及土地所有权改变的问题,集体土地所有权并不因国家征用行为而消灭,只是土地使用权有条件的发生改变,但这种改变只是暂时的,被征用的土地使用完毕,还应当及时返还。因此,同土地征收相比,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是较低的。
土地征用的定义、特征和程序
土地征用亦称“征用土地”,是指国家为了兴建厂矿、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国防工程等建设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国家使用的一项措施”。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征收土地时,由用地单位向被征用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从此,被征用者即丧失了土地所有权,被征收土地属国家所有,用地单位只有使用权。
土地征收的主要特征是:(1)具有强制性。(2)土地征收是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即由集体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3)征用土地时用地单位必须按规定向被征用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妥善安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应当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一般来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时,用地单位必须持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具体程序是:申请选址、协商征地及安置方案、核定用地面积以及划拨土地等四个步骤。
土地征收的特点
概念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我国目前的土地征收制度还具有计划经济的色彩,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政治文明和法治社会的建设,现有的土地征收制度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在立足国情、省情的基础上,综合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做法,提出适合本土的合理的土地征收法制体系,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北京在明首席杨在明说。
土地征收是2004年《宪法》修正后的新词汇。一些文件、报告时常混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实践中人们还存有模糊认识,认为二者没有实质区别,只是表述不同。实际上,二者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给予补偿。不同之处在于,征收的法律后果是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土地所有权由农民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征用的法律后果只是使用权的改变,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民集体,征用条件结束需将土地交还给农民集体。简言之,涉及土地所有权改变的,是征收;不涉及所有权改变的,是征用。
制度
我国实行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基本制度,《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予以补偿。”[1] 从根本大法的高度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确立。相应地,《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物权法》均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节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构建起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法律
从征收的内涵可见其法律特征:首先,土地征收具有法定性,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其次,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征收是国家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的行为,并不以取得征得被征地人的同意为必要条件;再次,土地征收具有公益性,即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
(一)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具体来讲就是国家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使征收权,土地征收本身就是政府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行政强制性;
(二)土地征收的目的和前提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以土地补偿为必备条件。
猜你感兴趣:
3.土地怎么造句
4.关于土地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