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嘉敏分享

  目前中国的国际形势严峻,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

  摘要:环境经济政策理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政策体系。环境经济政策指的是以市场规则作为导向,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市场的一种行为。这种手段主要有价格、信贷、收费、保险等手段。这些手段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段。为此文章主要阐述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

  1.引言

  在环境问题日益复杂情况下,环境保护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环境管制方法已经不再使用,而适应这种情况的环境经济政策开始被制定并出台。以下就来阐述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

  2.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政府政策价值观等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实际中,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均拥有两种特性,一种是描述性,另一种是规范性。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描述性主要是对事实和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而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规范性主要是以价值判断作为评价活动的先决条件。

  关于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在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具有市场特定理论价值理念的手段。这种手段的实施目的是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会失灵”等的问题。最终达到环境、资源和经济相互平衡的目的。关于环境政策它是环境政策的一部分,是环境权威部门根据中央总方针和特定环境所拟定的一种经济手段。环境经济政策的相关伦理在实际发展中必定会得到协调、融合和完善,从而能最大化的消除环境的危险因素,保证全体公民的生存环境质量与身心健康水平。

  3.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措施

  3.1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在20世纪后半期所产生的新经济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等。这些经济形态是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是人类对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以及生存危机的一种反思,最后在这种反思中总结出一套理论。关于生态经济,其主要包括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些经济状态是各个国家在意识到环境危机带来的不良后果之后所创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气候的变化之下,低碳的发展道路受到了各个国家的欢迎,最后达成一种国际共识。

  3.2实行绿色信贷政策

  经实践证实,单纯的行政手段是解决不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从经济政策手段中入手。在现实中,大部分“两高“企业都需要借助银行资金来成长发展。所以,中央银行有必要与银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等合作制定出一条绿色信贷机制和绿色金融生态链。这条生态链包括以下环节:银行、政府部分、证券公司、融资租赁资金和专项资金等。2007年,绿色信贷开始出台,这是环境经济体系建设的起始,也是一个有待完善的生态链。为了完善这个生态链,相关方面需要借助国际同行的经验,并将各方面的优势利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过程中,绿色信贷立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过还需要加强。关于绿色信贷法需要改善的地方主要:修改有关的金融业法律、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金融法律。最后,踏踏实实的将这些工作的内容,以及具体有效的措施落实到位,以保证环境资源保护事业的稳健发展。

  3.3推行环境污染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称绿色保险,它的作用是,当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伤害时,企业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标的。“绿色污染保险”是继“绿色信贷政策”后所出台的第二条环境经济政策。目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为了解决一系列问题,如“企业违法污染”和“社会环境损害”等,国家让保险行业介入,以市场作为平息纠纷的手段,进而降低企业和政府的风险。在2008年2月《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正是被确立。之后,我国一些省市的环境污染条例逐渐被写入环境污染保险条款之中。不仅如此,国务院政府还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作为一道重要政策。推行环境污染保险是我国的一道新策略,所以在推行的过程中会有认识不到位,法律不健全、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和实施措施等问题的出现,不过这些问题均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解决。所以,在今年,关于环境污染保险的责任保险制度已得到完善,并在会推向全国,这项制度的实施对控制环境污染问题有很大作用。

  3.4实施环境绿色证券

  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的领军者,所以其被赋予更多的责任。绿色证券的作用是在上市公司进行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过程中,让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环保审核。环境绿色证券是继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之后的第三项环境经济政策。2008年2月,《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指导意见》正式出台,这条制度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的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它主要由国家环保部们和其他相关部门来推动,最后在此推动下建构一个绿色证券市场。这个绿色证券市场包含绿色增发、绿色市场准入制度和环境绩效披露制度等内容。不过,绿色证券政策目前虽然已经有了核心框架,不过其框架还不完整,所以,关于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还有待规范。

  3.5推广绿色贸易政策

  当中国贸易受到西方国家设立的绿色贸易壁垒挤压之后,我国开始调整贸易政策,建立绿色贸易政策。国家在贸易上开始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变为高质量和高环保等,并限制“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等行业,以便避免受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干扰。近年来,我国批准了《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以及《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的先关公约。这些公约的签订可以限制“双高”企业进行出口活动,从而改善出口结构。这种措施既有利于我国贸易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我国和我国企业履行国际公约,最终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拒于门外。

  3.6建立环境税收制度

  环境税收制度早已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从严格上来说,环境税收指的是,单位、个人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相关部门便按根据所伤害的程度收取一定的税款。当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税立法。不过,我国在建立环境保护税收制度上面也开始下狠功夫,主要将“三废”措施综合利用起来,将控制污染、促进环境保护、实行加法征收、建立专门税种等作为税收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排污严重,严重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重税惩罚。引进环境税打击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可以实现税收增加的目的,还可以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公平。

  4.结论

  经经验中得出,想要让全球的环境得到保护,单单依靠行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完整的环境经济体系。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措施,如绿色信贷政策、环境污染保险、环境绿色证券、绿色贸易政策和环境税收制度等。尽管有相关政策出台,不过还不够完善,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一个很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会牵扯到很多的利益问题,所以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实施过程中经历坎坷曲折是必然的。不过现实不容许我们后退一步,不论遭遇多大的险阻,将这项政策实施下去是必须的。(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丁世敏,王里奥,封享华,胡武洪.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评述[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05):62-63.

  [2]宋明磊,宋光磊.环境经济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借鉴[J].理论与改革.2008(01):97-98.

  [3]杨巧丽,谢春莉.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和建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122-124.

  2017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直接损害,本文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既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正常健康的发展,也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食品的源头,近年来频繁爆发的“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苏丹红、“红心咸鸭蛋”等事件触目惊心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1]

  一、问题

  11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环节众多其中农产品生产者是农产品质量的最关键环节。而我国是一个以小农户为主,且农户数量庞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分散的农业生产大国,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有限,法律和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与欧美等大规模,科学化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不同。很多农民并不了解数量庞大,门类众多的各类农业标准规范、农产品安全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个别经济利益至上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在使用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时并没有按相关标准要求,使用见效快、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添加禁用物质、在农产品未过施药间隔期就上市销售,导致违规使用、误用、超标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从“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事件中可以看出那些奶农、养猪户只知道添加这些东西牛奶可以买个好价钱,猪可以长得快些、瘦肉多些,并不知道添加的这些是什么物质,属不属于法律明令禁用的物质,法律意识相当淡薄。[1][2][4][6]

  22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中不合理的运输、贮藏等造成农产品的污染事件也常见于报端。例如,由于设备技术水平、资金、地域、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实现全程冷链控制的要求,导致一些牛奶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按法律的规定保持低温的要求;另外,个别人的利益驱使出现粗制滥制、运输中不注重卫生、运输农产品的车辆也用来运输其他物品,甚至是有毒有害品,没有专车专用,混用现象,销售过期产品等种种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者,个别经济利益至上者为了防止鱼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生病、死亡,使用孔雀石绿;为了防止白菜的腐烂变质在运输、贮藏过程中使用甲醛等致癌物质。这些都是由于利益驱使且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手段导致现实中没有得到根本的遏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1][4][5]

  33由于农产品各生产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利益的博弈,导致存在故意隐瞒真实信息的现象。我们知道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链较长,涉及从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的购买到具体饲养、种植过程再到运输、贮藏、销售等众多环节在这么多环节中使信息能够在上下游之间顺畅传递是一件十分困难、复杂的事情。这就使得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交易环境认识有限、信息获得并不充分的状态,同时他们又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意隐瞒有关信息损害另一方的利益甚至欺诈等手段,使自己占据交易的有利地势。因此,在这种交易情况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养猪户在出售生猪时隐瞒了,生猪刚刚用完药还在休药期的消息,致使还在休药期的猪进入了流通环节而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销售商隐瞒了种子、农药、化肥掺假的消息,使得这些种子、农药、化肥使用后才能发现,造成了农民的财产损失。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利益博弈的结果。[1][4]

  44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的是黑名单制,而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以罚代责,重收费而轻执法,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责任心不强,罚款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不法分子胆大妄为搞权钱交易,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给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恶劣影响。也是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2]

  二、对策

  11首先,政府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使我国的农业向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的方向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壮大农业经济,针对我国的国情以农业生产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加大科普宣传工作,提高生产者自身的科普知识和素养,如采取科技入户、对口辅导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技能和科技技能,科学用药、测土施肥,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对于违禁物质要加强宣传杜绝使用;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从生产方式和理念上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3][4][5]

  22目前针对流通领域以及各个环节接口间的法律法规欠缺,使得实施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链大打折扣,建立健全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加强接口监管,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体系是当务之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在生产、运输、贮藏的各个环节采取实时监控,对掺假、售假、信息瞒报、违规添加等情况实施严格的法律制裁,重典治乱。[1][4][6]

  33积极有效进行普法教育以各种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普法落到实处,加强反面教材的宣讲教育,强调违法的责任,完善法制建设、填补法制空白,提高违法的成本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2]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每位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必须肩负的责任和永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熊小欣,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政策含义[J].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1994-2013(465-470).

  [2]张荣现,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法律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张丽,等.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

  [4]马文菊.农产品质量问题及采取措施[J].北京农业,2012(2).

  [5]朱晓禧,等.面向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6).

  [6]李长健,等.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12).

  作者介绍:

  刘红俊(1976-),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2017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浅议新形势下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实施经济健康发展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今后节能环保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

  关键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思路

  1、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

  一是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二是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提高重点流域水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三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四是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五是加强土地、水、草原、森林、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厉查处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搞好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气象、地震、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六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七是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

  2、对构建我国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宏观政策体系的思考

  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遇到的种种困难,根本原因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节能减排的推进方式与市场机制不兼容:表现在政府以行政方式推进节能减排,而市场主体并未感受到资源稀缺性上升的价格信号,依然存在着让企业通过滥用资源和环境谋利的诸多制度缺陷,淘汰落后、保护公平竞争和激励技术进步的市场制度尚未完善。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不一致: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上未获得足够的动力。多数地方政府依然存在不惜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而追求快速发展经济的强烈冲动。也就是说,节能减排遇到的种种困难,根源在于经济增长的方式与节能减排的目标存在冲突。总的来说,我国要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要依赖两条基本路径。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一般的技术进步,使经济运行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经济活动变得更为环境友好。二是直接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普及各项节能实践和污染治理措施等。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在更为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直接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也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而各类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则会实质性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从宏观层面上,我国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应该同时包括这两方面内容,通过节能减排来促进发展模式的优化,同时通过发展模式的优化来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3、新形势下实施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新思路

  3.1完善政策法规

  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工作执法力度,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银行方面努力实行绿色信贷机制,信贷政策向低能耗、高附加值和低污染行业倾斜。一方面可以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这一措施会改变现有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不公平现象,大力推进全国范围内的防污治污工作。

  3.2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技术创新作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战略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节能型、环保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抓住当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重点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坚决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节能降耗和减排奖励基金,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3.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考核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正确处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逐步建立起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以现有节能监测和环境监测机构为主体,抓紧完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对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国家监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

  3.4以开展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为契机,加强节能及环境评估

  以目前全国和各省市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为契机,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企业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效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参考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组织加强对地方开展“能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把节能减排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暂停环评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彭海珍.中国环境政策体系改革的思路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6,01.

  [2]覃浩展.我国环境政策回顾、现状与展望探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06.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351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