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环保政策分析

嘉敏分享

  环保决策关系到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环保政策出台了哪些新的政策值得关注的地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环保政策分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环保政策分析

  1、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

  2、继续加强环境立法,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

  3、推进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评估,支持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4、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指导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14个省市完成此前划定任务。

  5、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部署推进O3污染防治。

  6、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乱污企业群治理、中小锅炉淘汰、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等工作力度。

  7、深化机动车环境管理。

  8、加强重污染天预测预报和预警会商,继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9、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以贯彻落实《水十条》为主线,督促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10、配合住建部门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推进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

  11、指导各地开展2.8万多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12、各地工业集聚区要在2017年底前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13、全面实施《土十条》,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

  14、继续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和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15、稳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16、加快排污许可制实施步伐,尽快形成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精简高效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17、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加强改革试点的协调指导、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

  18、制定相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环保深度解读

  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环保

  聚焦两会议题:“美丽中国”如何驱霾除污?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共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

  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相关媒体报道

  华媒:美丽中国要“驱霾”须敢于“割肉”

  法国《欧洲时报》8日刊载社论指出,“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与环境矛盾的当今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就要敢于割自身“发展”之“肉”。

  文章摘编如下:

  在“中国梦”的构成中,“美丽中国”概念的分量越来越重。

  两会开幕,“阴霾”压城,对领导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增加压力的好事。

  以抗击“非典”名扬天下的钟南山院士的记者会上,“霾”也是唱主角。

  钟院士称,北京近年肺癌发病率年增2.4%(吸烟致癌率稳中有降),罪魁也是空气污染。

  2008年奥运会前后,北京空气质量极好,蓝天白云。

  这就是说,只要有决策,只要倾力去做,就会有成果,治污染亦然。

  就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所说“改革是割肉”,为“驱霾”,确实到了“割肉”的时候了。

  治霾确实需割自身“发展”之“肉”。

  其实,“割肉论”虽生于今年“两会”,但这种思维,已经存在于领导层的思路之中。

  温家宝定位明年增长率,比国际经济学家预测的都要低,就是在向中国向世界说:要使“转型”之改革成功,要“割”GDP之“肉”。

  那么,也就是说,要治霾,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要我们子孙后代比我们水更清山更绿,肺癌更少,身体更健康,经济发展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或少为。

  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不仅是今天的中国,也是世界面临的挑战。

  日前,法国在汽车业严重萎缩,大量裁员的危机背景下,法国政府环境部长还是提出要终结法国汽车业拳头产品—柴油车,就是为减尾气排放。

  这对法国汽车业来说,恐怕说“割肉”都太轻了,不啻于自杀。

  对此,工业振兴部长就没想通,认为代价过于沉重。

  无独有偶:近日,法国三大汽车厂商异口同声,关欧洲工厂,与中国联手,做中国市场。

  中国汽车业大佬们,也津津乐道于此。

  但是,中国人“霾”中天问应该是:中国还有多少好空气,可消化外国车的尾气?全球汽车都觊觎中国的大市场,但中国大城市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市场越大,钱赚得越多,前途就更加雾霾深重。

  携新一代领导人改革之锐气,积30年改革成功之经验,有“执行力”傲视世界之政府,面对一个比欧洲更宽裕的“割肉”空间,此时不“割”,更待何时?

  人民网:为了中国更美丽减排驱霾更发力

  加大了力度环保引关注

  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日本丽泽大学教授梶田幸雄几乎每月都要访问北京一两次。

  他说,最近几次去北京都是晴天,空气很不错,切身感受到中国治理大气污染的成就。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在最近出版的书籍《神奇的中国》中记述了中国政府为治理污染所付出的努力。

  他在书中称,中国正转变粗放型的发展理念,从“唯GDP(国内生产总值)论”到重视绿色GDP。

  塔夫罗夫斯基表示,他在中国亲眼目睹了政府采取的环保措施,政府在大城市对车辆限行、搬出重工业企业等。

  最近一两年来,无论在中国的东部还是西部地区,他看到的风能发电设备越来越多。

  去年APEC会议期间,“APEC蓝”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关键词。

  主席在APEC欢迎宴会上表示:“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他说,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握紧了拳头成果获赞誉

  面对严峻形势,中国已经行动起来了。

  中共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的决心有目共睹。

  底,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各自2020年后的行动目标。

  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减排28%。

  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分布在全球的6000万华侨华人也在摩拳擦掌,愿为家乡的青山绿水尽一份力。

  “如果环保部、中国侨联联合成立‘中华环境保护治理海外委员会’,由海外学者、专家、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爱国华侨共同组成,为国家治理环境献计献策,我绝对第一个报名。

  加拿大加中友谊发展促进会会长王家明道出了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

  有关注、有力度、有决心,中国与千千万万的海外华侨华人一起,正握紧了拳头,全心呵护生态环境。

  开阔了思路海外献计谋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工业大污染。

  经过了30多年工业化发展的中国该如何避免重复这个过程?受访者四处“寻宝”、纷纷建言献策。

  改变要从观念开始。

  加拿大华商发展基金会主席庞燕提出:“要把环保放到首要位置。

  在加拿大,有不少项目就因为过不了环保关而下马;要加强环保管理力度;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会长杨克俭介绍了日本的模式:“日本内阁府于2007年6月1日正式提出了‘环境立国’的八大战略,通过一系列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来实施。

  事实上,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到,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法国Mbos香港分公司副总经理冯彬霞介绍说:“我们公司给鞍钢企业做的煤焦油蒸馏工厂和沥青改良装置,不但有效避免企业的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且通过废气提炼后,垃圾变宝二次销售还可以给企业创收。

  我们一些客户的合同投入是上亿人民币,3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除了观念的改变,相应的体制机制也必须健全。

  中加建交委员会副主席张菁认为可以借鉴加拿大的经验:“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视污染治理与预防污染。

  从1988年至1999年,加拿大出台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加拿大环境评价法》等在内的多部环保法令。

  此外,环境保护已是世界性议题。

  全美中国大西南同乡联合会理事长廖中强认为,“环保很重要,但环保的话语权和国际博弈也不能忽视。

  绿色发展多领域迎机遇

  蓝天保卫战持续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再加码

  据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透露,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重点从工业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防治和散煤清洁化治理三方面推进。涉及的部分具体政策包括:加强工业企业排污设施的改造,重点推动冶金、建材、燃煤锅炉三个行业实施污染治理的升级改造;加强VOC综合治理;推动散煤污染治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等。

  刘炳江说,近年来,已陆续出台火电、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锅炉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今后将充分利用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带领其他行业环保技术进步,推动冶金、建材、燃煤锅炉三个重点行业实施污染治理的升级改造。

  随着VOC排放量的日益增大,VOC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此,刘炳江指出,现在的VOC治理技术参差不齐,尚未形成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VOC监测能力不足,在线监测设备无法满足监管要求,这对环保产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环保部近期将出台’十三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VOC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刘炳江说,将强化重点地区,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及周边,辽宁中部、陕西关东等大气污染较重地区的VOC污染防治。在全国深入推进石化、化工、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VOC污染防治工作,对石化、化工、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全面加强全国性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源头控制、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措施,降低VOC的排放,推广低VOC含量的产品。

  在散煤清洁化治理方面,刘炳江表示,散煤使用是我国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薄弱环节,是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的原因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财政部、住建部、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清洁取暖试点的通知,推进清洁取暖替代散煤燃烧,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

  环保装备业领军绿色制造发展

  作为为全社会提供产品和消费原料、为各领域提供装备的领域和部门,工业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部署,工信部正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产业发展。

  工信部节能司处长郭庭政在会上透露,在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方面,工信部下一步的主要考虑是,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制造产业上,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而环保装备行业作为环保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环保产业的核心内容,工信部将把环保装备行业作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郭庭政说,要全面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工信部将着力推动五方面工作:一是统筹推进环保制造业发展,将出台推进环保装备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二是提升环保技术水平,将组织推动重大环保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环保成果的转化,优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定期修订并发布国家鼓励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引导企业选用先进技术和产品。今年正在修改第三期的环保装备技术目录,年底前可望发布。三是引导环保行业集约化发展,引导向优势企业集中。目前已制定出大气装备治理的规范条件,并发布了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本月内还将发布第二批的企业名单。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现有的资金渠道以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方式支持重大环保技术的攻关和推广。五是引导环保装备走出去,利用传统产业转型的机遇,推进环保企业联合国内大型企业共同抱团走出去,加强国内外企业信息技术和项目的交流合作,扩大中国自主品牌的环保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环保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会把大气污染治理的要求有效地转化为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有效地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的应用,实现产业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的双丰收。”刘炳江说。


猜你感兴趣:

1.2017中国环保政策

2.2017环保政策

3.2017国家最新环保政策

4.2017年环保新政策

5.2017年环保行业政策

    349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