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

嘉敏分享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宏观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新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篇

  更有力,更务实

  赤字水平会不会提高?

  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将主要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情况调整力度和节奏

  “2017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作为重要的宏观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不会变,但会更有力度、更有效,财政收支运行也将保持平稳态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现在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尚不牢固,明年需要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经济增长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积极财政政策能够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稳增长:在供给侧,通过营改增、资源税改革、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在需求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把沉淀的财政资金挖出来,让财政资金产生更大效用,这也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的表现。”白景明说,通过推进预算制度改革,财政部门更严格地执行预算安排,以前那种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减少了,财政资金得到更及时合理的使用。

  2016年,我国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的水平,增加5600亿元,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那么,明年赤字水平还会再提高吗?

  “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将主要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情况调整力度和节奏。”胡怡建预测,明年财政政策总体会保持今年的赤字率水平,如果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则可能进一步提高赤字水平。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给经济带来回暖信号,同时也意味着物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上涨。白景明认为,物价上涨会相应带来财政支出压力,需要维持一定的财政赤字水平,保证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安排。

  减税还有空间吗?

  营改增后,增值税存在四档并存局面,制造业税负有望进一步减轻

  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结构性减税政策受到企业广泛期待。在今年营改增已带来5000亿元减税的情况下,明年还有哪些减税政策能给企业降成本?

  胡怡建介绍,营改增后,我国增值税存在四档并存的局面,包括17%的基准税率,13%、11%和6%的税率,存在逐步简并的改革要求,这其中,作为实体经济主力的制造业长期执行的17%税率,有望得到下调,进一步减轻制造业的税收负担。

  同时,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车辆购置税优惠等还将延续。“从近年来的减税政策看,国家采取的是寓减税于改革的方法,不单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的短期目标,而是通过减税实现节能减排、扩大内需、创新创业等长远目标。”白景明分析,以1.6L以下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为例,虽然是刺激汽车产业发展的“礼包”,但并不对所有车辆普遍减税,而是集中于小排量、节能型汽车,从而促进节能减排。12月13日,就在市场担心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到期退出之时,财税部门发布通知称,明年继续执行购置税优惠政策。

  伴随减税力度不断加大,近年财政增速也在不断下滑,很多人质疑: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减税是否还有足够空间?

  “对减税政策要长远看,经济增长上去了,自然能带来更多的税收,也就能提供更大的减税余地。”胡怡建说,从最早实施营改增的上海市看,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减税带来的收入下降,为下一步实施减税拓宽了空间。

  财税改革从哪儿突破?

  需要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明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财税改革会在哪些领域挺进?

  “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项改革,营改增改变了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格局,必然需要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白景明介绍,过去作为地方政府主要税源的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中央对地方实行增值税增收部分全部返还,明年还将继续进行定额返还,以保证地方必要的财力,但这些是临时性的措施,未来需要渐进式地改革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白景明说,上述改革涉及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应在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事权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基础上,稳妥推行。

  专家认为,营改增的后续改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资源税和环保税改革等,对完善地方税体系十分关键,将是未来财税改革重头戏。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对个税改革呼声很高,如何让个税更公平,体现不同群体的差异,应该是个税改革的主攻方向。”胡怡建指出,个税改革关乎老百姓的钱袋子,今后应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而非单纯提高起征点,要以基础扣除和专项扣除的方式,调高、稳中、补低,使家庭承受能力与税收负担基本匹配。

  白景明说,当前税制改革特别强调税收法定,无论是个税改革还是房地产税改革,都将在充分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立法先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向前推进。

  货币篇

  既要稳,又要活

  货币会收紧吗?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不能贸然收紧,也不能太过宽松

  “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有大的改变,要保持稳健中性,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但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会大大增加,货币政策也要增强灵活性,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状况和变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连平分析,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目前看,明年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仍有可能处于较低水平,基础建设投资上行空间也不是很大。投资还在继续对经济运行发挥关键作用,货币政策不能贸然收紧。另一方面,需求增加带来价格上涨。近段时间,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回升速度很快,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2%左右,说明市场的流动性还比较充裕,货币政策不能太过宽松。

  2017年,市场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从国内来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的不确定性开始变大,特别是在债券市场,最近两个月债券价格出现下跌,说明市场预期和实际操作都在发生实际变化,市场出现拐点。从国际来看,我们面对的环境也愈加复杂,明年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较大,美国大选后贸易、汇率等政策存在变数,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趋于分化,外部风险越来越大,这会增加政策操作难度,对政策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也应成为货币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刚说,过去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过程,而对预期形成的引导不足,这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今年的房市和汇市。未来货币政策要更具前瞻性,通过引导预期,有效管理短期市场的供求关系。

  “推动金融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连平认为,要让金融资源更高效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自身也要拿出一系列改革动作,从而更好地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比如,今年开始推进债转股、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相信明年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这些创新会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

  金融风险怎么防?

  风险可能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波动,既要有序去杠杆,又不能过于剧烈

  “2017年,需在‘稳增长’的同时,把金融风险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曾刚说,核心还是要加快改革,尤其是完善和优化金融监管理念和模式,以适应不断推出的金融创新,避免产生新风险。

  市场上一直担心:房地产价格涨得很高、银行信贷投入过多,是否蕴含着很大风险?

  “从目前总体情况看,这些风险还是可控的。”连平认为,虽然按揭贷款短期增速较快,但从长期来讲并不算太高,并且我国居民总体杠杆率不高,适度加一些杠杆不会有大的风险,把握好节奏,抑制住投机性、过度交易型需求,就能有效防范风险。

  曾刚认为,风险可能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波动。最近两年,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大量资金有“脱实向虚”的趋势,通过加杠杆方式,从实体经济进入债券市场或其他金融市场,追逐有限的资产。很多商业银行来自资金业务的利润贡献度超过50%,但由此获得的边际收益在迅速下降。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过去一段时间,在加杠杆过程中,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减速,资产收益率下降,净息差水平也在快速下滑。

  “2017年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波动加剧,这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形成挑战。”曾刚说,货币政策既要有序去杠杆,又不能过于剧烈,要达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艺术平衡。同时还要切实完善监管框架,强化监管力度,推动银行有序去杠杆。

  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

  人民币对美元还将波动,要增强预期管理,及时解惑,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

  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0.25%。受此消息影响,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上涨。当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跌261点,报6.9289,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跌至6.95。对此,连平认为,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也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一是在市场层面,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二是在预期管理层面,出现疑问要及时解惑,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同时,通过非对称管理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即鼓励资本流入的同时,对短期内资本流出进行适当管理,维持供求关系的阶段性平衡。

  “不可否认,经济基本面的稳定仍然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关键。”连平认为,只有实体经济走稳走好,汇率稳定才能有更好保障。

  中国经济形势预测

  预判经济“前高后低”

  一季度经济增长6.9%,比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在连平看来,经济增速回升主要有四方面因素:投资回升拉动、出口回暖带动、金融加杠杆推动以及PPI涨价带动。

  谈及对于宏观经济走向的预判,连平认为,今年经济运行可能呈现四个“前高后低”:首先,基建投资年初受计划和金融支持推动实现较快增长,下半年则会出现季节性回落;其次,房地产投资反弹已超过一年,在政策调控下,按规律也将下降;第三,PPI年内高点已过,随着翘尾因素减弱,下半年将明显下降;第四,外部需求依然有不确定性,消费提振存在困难,全年GDP将呈前高后低格局,总体较为平稳。

  具体而言,一季度出口贡献由负转正,连平认为,如果把价格因素剔除掉,再把服务贸易考虑进来,全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和去年相比是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11.5%。结合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当前外需处于回暖过程,上半年出口形势整体向好。

  此外,出口占比持续上升,说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依然较强,但连平也强调,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下半年的出口状况相对不太明朗。主要影响因素在于,一是中美贸易谈判仍有不确定性;二是欧洲民粹主义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三是传统出口产品优势继续减弱。

  连平还认为,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明显回落。其逻辑在于,首先,房企资金来源将会缩减。在其看来,销售增速的下行和购房信贷审核趋严将影响按揭贷款及预收款等资金来源。政策对房企开发贷、再融资、公司债等融资渠道的监管逐步加强,开发企业资金宽裕程度将降低,融资成本相对提高。

  其次,需求意愿将减弱,开发投资增速相对销售指标具有滞后性,销售面积增速的逐步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将逐步传导至新开工、施工、竣工,房企投资行为逐渐偏谨慎。第三,土地市场对冲作用有限,供地较少的热点城市可能加大土地供给,有利于对冲开发投资的下滑,但占土地市场较大比例的三、四线城市不会大肆推地。

  谈及消费方面,连平认为,总体平稳,但扣除价格因素,消费增长是极其有限的,一季度扣除价格因素事实上是回落的。影响消费的一些主要的因素,最重要的还是房地产,房地产销售的回落对于未来消费的增长,可以说从中长期而言会带来抑制作用,但同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对于主要城市的消费也会带来“挤出效应”。

  此外,随着价格的回落,钢铁、有色、建材等被动补库存需求减弱。连平指出,4月制造业PMI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3%,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反映投资者对未来经济活动预期没有实质性转变,中长期经济增长预期没有明显转好。

  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目前“去杠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连平认为,“去杠杆”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把杠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当条件成熟时,可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行调节。

  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影响,2016年以来,市场主体结汇意愿持续低迷,购汇需求增强。但企业正常运营须保持一定的流动资金,连平认为,结汇规模进一步萎缩空间不大,投机性购汇需求仍将被抑制。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后,海外官方机构增持人民币资产需求稳步上升,外汇供求不平衡状况逐步改善。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快,连平预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快速增长,直接投资仍将保持逆差格局,未来非直接投资逆差规模有望缩小,并将带动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步入加息通道,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大。连平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主体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避险需求和套利需求较强。但未来加息对美元的推动作用趋于减弱。此外,监管部门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基本可控。

  连平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将明显增强,相较于其他货币对美元的跌幅,人民币表现将相对温和,人民币汇率指数有望基本稳定。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连平认为,目前流动性相对稳定,利率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预期下半年货币政策会相对缓和。

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相关文章:

1.2017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2.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3.2017中国宏观经济政策7大变化

4.2017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5.2017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399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