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

嘉敏分享

  近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新世纪以来最深刻的变化。有关于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为你总结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

  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内容 ↓↓↓点击查阅↓↓↓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国外交

  ☛☛2017年形式与政策论文

  ☛☛2017年两会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上,中国的发展已越来越地受到世界的关注。“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积极地融入世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四邻安则自家兴。中国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攸关。2014年,中国将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审时度势,周边地区,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首先是俄罗斯。俄罗斯今年主办冬季奥运会和八国集团峰会。在伏尔加格勒遭受恐怖袭击后,普京政府必将加大对北高加索地区恐怖组织和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俄罗斯将大力发展军力,推进武装力量装备现代化,并将组建北极部队,进一步强化海上军力。俄还将力推地区一体化进程,提升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去年,中俄领导人以战略思维和全球视角审视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今年,随着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能源、人文领域的合作提升到新水平,中俄关系将保持稳步发展和强化态势。

  其次是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年底参拜靖国神社无异于个人政治“摊牌”之举,意在宣示其走右翼路线决心,争取右翼和保守势力支持。当前,安倍执政重心已由经济转向军事安保。日本政府今年计划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完成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修改,重新安排两国在同盟中的分工。其目的就是:建立国防军,摆脱战后体制。需要警惕的是,当安倍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时,日本国内反对力量日益被边缘化,这令安倍的错误行为缺乏制衡。中日关系充满风险、悬念和不确定性。

  再来看看以安定内部,经济核武建设并行的朝鲜。今年是金正恩主政的第三个年头。在纪念金正日逝世两周年活动上,金正恩率党政军高级领导人悉数出席,显示肃清张成泽事件暂未带来进一步高层人士变动。今年,金正恩将继续进行党政军人事调整,致力于内部稳定。此外,朝鲜将继续贯彻经济建设与核武建设并行路线。朝鲜已成立经济开发委员会和经济开发协会,探索经济发展模式及具体方法。此外,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各种形式的开发区。关于朝核问题和六方会谈,朝鲜将依然坚持固有立场,即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对朝敌视政策且不以行动加以证明,朝鲜半岛无核化就绝无可能,朝鲜就绝不会单方面为重启六方会谈而首先采取行动。

  然后是印度。今年5月,印度将举行大选。丑闻缠身、经济社会治理不善的国大党将遭遇反对党人民党的有力挑战,执政前景堪忧。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关系,不会成为竞选首要议题,也不大会在新政府上台后出现大的波动或反复。印度各界普遍认识到,印中关系具有地区、全球和战略意义,两国应成为互利伙伴,而非竞争对手。去年,两国实现互访,就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作出规划。今年,规划将继续得到落实。双方将举办友好交流年,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并力争在高铁、电力等领域及建立“中国工业园”方面实现突破。

  最后是地位迅速提升,借力大国实现发展的中亚。近年来,中亚因地缘政治经济地位重

  要性日益凸显而备受大国重视,而借力大国投入以实现自身发展已成为中亚国家重要战略选择。去年,对中亚四国的访问促成中国与四国关系提升。今年,中国与中亚各国关系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在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持续、北约逐渐撤出阿富汗的背景下,中亚安全局势更加严峻。中亚各国将更加倚重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互补性很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逐步落实,双方除了在能源资源领域继续拓展合作,在基础设施、航天、金融、农业、加工业等非资源领域的合作也大有可为。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实现长期稳定与和平。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国家外交上是否抬得起头,归根结底是要看这个国家的实力的。在此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我们的发展方向不动摇,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应变各种国际问题的能力,使得中国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多极化世界站稳脚跟。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尽管世界有不同的声音在评论中国有,但不可否认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最直接的体会是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胡锦涛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也说过,“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解读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深思探究国际地位的提升所面临机遇与挑战?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相联,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主要变化有一下3个方面。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不可否认,中国很幸运地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将现代化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更是达到近22%。

  当然有如此快的提高也是因为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特别是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虐待战俘等行径更是使美国的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也因此下降。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中国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些措施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和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到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靠近。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中国在联合国一些重要的国际议题中,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都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各国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美国认为,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

  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而欧洲则是欧盟“中国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的同时,开始对中国“讲条件”。我觉得主要是在推动中欧经济关系加深过程中,视中国为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给欧洲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当然也存在着对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不舒服”、“不适应”。相反,周边各国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同时也希望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我觉得更归功于中国奉行“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积极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军事不透明”等论调在中国周边仍有市场,表明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强大的疑虑有所上升。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水平也因此相对较低。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但人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第一,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第二,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第三,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第四,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3.面临的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 (2)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仍存在较大压力和挑战。 (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复杂性、快速多变的特性,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中国的巨变,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中国!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中华自豪!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摘要: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我国周边安全 稳定 动荡

  近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越海上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南海争端,以及中日领土之争等,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保证我国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一、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越南的海上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近期,中越矛盾进一步加大,中越船只相撞,中越边境事端,目前我国已终止同越南的一切贸易,并对边境加强管理和保护。事实上,中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对此我国一直倡导综合治理,共同开发,合作共赢。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一些不正当言论,让中日关系又蒙上了阴影。事实上,中日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二、美国“重返”亚太 想继续“世界老大”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近期美国又在发表一些错误言论,致使中美关系僵化,其责任不在中方。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 1

  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三、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放眼未来,周边安全稳定是中国和平崛起必须经历的,也是一道必须迈过的一条路。我们深知中国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攸关,将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但面对挑战,我们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时警惕、处处防范。同时也要增强周边外交中经济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协调性,善于将经济手段战略化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并适度运用硬实力的威慑力以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稳定的周边环境。

↓↓↓下一页更多精彩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

306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