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宏观经济政策

嘉敏分享

  纵观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普遍经历了由传统自由放任到现代国家干预、由相互排斥替代到相互补充融合的变化过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宏观经济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政策7大变化

  一、赤字水平会不会提高

  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将主要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情况调整力度和节奏

  “2017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作为重要的宏观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不会变,但会更有力度、更有效,财政收支运行也将保持平稳态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现在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尚不牢固,明年需要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经济增长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积极财政政策能够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稳增长:在供给侧,通过营改增、资源税改革、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在需求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把沉淀的财政资金挖出来,让财政资金产生更大效用,这也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的表现。”白景明说,通过推进预算制度改革,财政部门更严格地执行预算安排,以前那种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减少了,财政资金得到更及时合理的使用。

  2016年,我国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的水平,增加5600亿元,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那么,明年赤字水平还会再提高吗?

  “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将主要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情况调整力度和节奏。”胡怡建预测,明年财政政策总体会保持今年的赤字率水平,如果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则可能进一步提高赤字水平。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给经济带来回暖信号,同时也意味着物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上涨。白景明认为,物价上涨会相应带来财政支出压力,需要维持一定的财政赤字水平,保证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安排。

  二、减税还有空间

  营改增后,增值税存在四档并存局面,制造业税负有望进一步减轻

  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结构性减税政策受到企业广泛期待。在今年营改增已带来5000亿元减税的情况下,明年还有哪些减税政策能给企业降成本?

  胡怡建介绍,营改增后,我国增值税存在四档并存的局面,包括17%的基准税率,13%、11%和6%的税率,存在逐步简并的改革要求,这其中,作为实体经济主力的制造业长期执行的17%税率,有望得到下调,进一步减轻制造业的税收负担。

  同时,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车辆购置税优惠等还将延续。“从近年来的减税政策看,国家采取的是寓减税于改革的方法,不单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的短期目标,而是通过减税实现节能减排、扩大内需、创新创业等长远目标。”白景明分析,以1.6L以下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为例,虽然是刺激汽车产业发展的“礼包”,但并不对所有车辆普遍减税,而是集中于小排量、节能型汽车,从而促进节能减排。12月13日,就在市场担心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到期退出之时,财税部门发布通知称,明年继续执行购置税优惠政策。

  伴随减税力度不断加大,近年财政增速也在不断下滑,很多人质疑: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减税是否还有足够空间?

  “对减税政策要长远看,经济增长上去了,自然能带来更多的税收,也就能提供更大的减税余地。”胡怡建说,从最早实施营改增的上海市看,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减税带来的收入下降,为下一步实施减税拓宽了空间。

  三、财税改革突破点在哪里

  需要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明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财税改革会在哪些领域挺进?

  “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项改革,营改增改变了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格局,必然需要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白景明介绍,过去作为地方政府主要税源的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中央对地方实行增值税增收部分全部返还,明年还将继续进行定额返还,以保证地方必要的财力,但这些是临时性的措施,未来需要渐进式地改革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白景明说,上述改革涉及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应在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事权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基础上,稳妥推行。

  专家认为,营改增的后续改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资源税和环保税改革等,对完善地方税体系十分关键,将是未来财税改革重头戏。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对个税改革呼声很高,如何让个税更公平,体现不同群体的差异,应该是个税改革的主攻方向。”胡怡建指出,个税改革关乎老百姓的钱袋子,今后应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而非单纯提高起征点,要以基础扣除和专项扣除的方式,调高、稳中、补低,使家庭承受能力与税收负担基本匹配。

  白景明说,当前税制改革特别强调税收法定,无论是个税改革还是房地产税改革,都将在充分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立法先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向前推进。

  货币篇

  既要稳,又要活

  一、货币会收紧吗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不能贸然收紧,也不能太过宽松

  “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有大的改变,要保持稳健中性,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但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会大大增加,货币政策也要增强灵活性,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状况和变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连平分析,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目前看,明年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仍有可能处于较低水平,基础建设投资上行空间也不是很大。投资还在继续对经济运行发挥关键作用,货币政策不能贸然收紧。另一方面,需求增加带来价格上涨。近段时间,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回升速度很快,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2%左右,说明市场的流动性还比较充裕,货币政策不能太过宽松。

  2017年,市场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从国内来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的不确定性开始变大,特别是在债券市场,最近两个月债券价格出现下跌,说明市场预期和实际操作都在发生实际变化,市场出现拐点。从国际来看,我们面对的环境也愈加复杂,明年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较大,美国大选后贸易、汇率等政策存在变数,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趋于分化,外部风险越来越大,这会增加政策操作难度,对政策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也应成为货币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刚说,过去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过程,而对预期形成的引导不足,这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今年的房市和汇市。未来货币政策要更具前瞻性,通过引导预期,有效管理短期市场的供求关系。

  “推动金融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连平认为,要让金融资源更高效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自身也要拿出一系列改革动作,从而更好地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比如,今年开始推进债转股、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相信明年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这些创新会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

  二、金融风险怎么防

  风险可能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波动,既要有序去杠杆,又不能过于剧烈

  “2017年,需在‘稳增长’的同时,把金融风险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曾刚说,核心还是要加快改革,尤其是完善和优化金融监管理念和模式,以适应不断推出的金融创新,避免产生新风险。

  市场上一直担心:房地产价格涨得很高、银行信贷投入过多,是否蕴含着很大风险?

  “从目前总体情况看,这些风险还是可控的。”连平认为,虽然按揭贷款短期增速较快,但从长期来讲并不算太高,并且我国居民总体杠杆率不高,适度加一些杠杆不会有大的风险,把握好节奏,抑制住投机性、过度交易型需求,就能有效防范风险。

  曾刚认为,风险可能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波动。最近两年,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大量资金有“脱实向虚”的趋势,通过加杠杆方式,从实体经济进入债券市场或其他金融市场,追逐有限的资产。很多商业银行来自资金业务的利润贡献度超过50%,但由此获得的边际收益在迅速下降。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过去一段时间,在加杠杆过程中,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减速,资产收益率下降,净息差水平也在快速下滑。

  “2017年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波动加剧,这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形成挑战。”曾刚说,货币政策既要有序去杠杆,又不能过于剧烈,要达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艺术平衡。同时还要切实完善监管框架,强化监管力度,推动银行有序去杠杆。

  三、人民币汇率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还将波动,要增强预期管理,及时解惑,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

  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0.25%。受此消息影响,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上涨。当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跌261点,报6.9289,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跌至6.95。对此,连平认为,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也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一是在市场层面,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二是在预期管理层面,出现疑问要及时解惑,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同时,通过非对称管理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即鼓励资本流入的同时,对短期内资本流出进行适当管理,维持供求关系的阶段性平衡。

  “不可否认,经济基本面的稳定仍然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关键。”连平认为,只有实体经济走稳走好,汇率稳定才能有更好保障。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一、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

  部分机构上调对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近期,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向好,主要经济体增长呈现良好态势,主要经济体的先行指标改善也预示世界经济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因此,经合组织(OECD)等机构上调了2017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世界经济面临许多重大挑战。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全球潜在增长率下降,金融市场更加脆弱,贸易投资增长乏力,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因素将抑制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其中,美国或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来源。

  二、国内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增速或略有回落

  GDP增速或将继续小幅回落。根据近期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的预测报告,各机构对2017年我国GDP的预测值大多在6.5%-6.7%区间。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报告指出,若考虑到全国迎接和在国际国内引导积极预期、以及深化改革有可能释放出更多红利的可能性,2017年增速超过6.5%也是一个具有较大概率的事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2017年,虽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新增长动能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不足20%,难以替代房地产、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作用,经济增长会因此惯性下滑。招商证券报告指出,2017年国内经济继续处于长周期的底部,经济增速虽在下滑,但积极因素增多,结构性改革提速、货币政策更加保守、需求水平回稳而企业盈利维持正增长态势。这种转变有助于推动资金回流实体经济,为中期经济回暖积蓄能量。

  投资增速将小幅下滑。祝宝良指出,2016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快速增长对后续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支撑,专项建设基金、PPP项目落地,会继续保证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工业企业效益好转增强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意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三新产业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需求旺盛,也会推进相关行业投资较快增长。工业企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位,存货投资将呈回升态势。但实体投资收益预期仍不乐观,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使房地产市场降温。社科院蓝皮书预计,2017年投资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8.7%,增速分别比2016年小幅回落0.5个和1.7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将稳中略降。祝宝良认为,2016年以来,居民收入低于经济增速,会影响居民消费能力。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将抑制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家电、建材等商品消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能否延续,对汽车消费影响较大。旅游、休闲、文化、体育、教育等个性化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仍比较活跃,电商网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总体来看,消费需求将保持稳中略降态势。社科院蓝皮书预计,2017年消费增速将逐季平稳小幅下滑,全年名义增长9.5%,实际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年小幅回落0.5个和0.6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或将延续低迷态势。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7年世界贸易形势虽略有改善,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低迷态势。祝宝良认为,全球经济低迷和分化导致反全球化逆风飞扬。国际经济环境稳中偏差,外贸发展仍不容乐观。但“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落实,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有望带动部分商品出口,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助于提高出口竞争力。

  物价将继续温和上涨。展望2017年物价走势,招商证券认为,去产能推动我国产出缺口进一步收窄,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通胀压力。猪肉和原油价格将继续冲击通胀走势。但祝宝良认为,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改变,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社科院蓝皮书预计,2017年CPI将呈现逐季上涨的发展态势,全年CPI为2.2%,比2016年略增0.2个百分点,依然处于温和上涨阶段。

  三、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将切实稳健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专家和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未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预计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一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二是切实有效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三是着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尽快实施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出力度。中金公司预计2017年财政政策可能更着重于提振消费需求,而非投资支出。财政政策有望从减税和增加补贴两方面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以及增加教育、医疗和扶贫等方面的公共支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切实稳健。专家和机构普遍预计,2017年我国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一是疏通传导机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推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拓宽债权、股权等融资渠道,发展项目收益债、高收益债券及可转换债券、可续期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

2017宏观经济政策相关文章:

1.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2.2017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3.2017中国宏观政策

4.2017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5.2017中国宏观经济政策7大变化

    292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