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低温补贴政策规定标准
和高温津贴逐渐惠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同,低温津贴却很少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舆论提起,许多劳动者的低温保护状况就像冬天一样“冷”。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7低温补贴政策规定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2017低温补贴政策规定
劳同合同应具备“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内容;第六十二条也规定,相关用工单位应当“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这些条款无疑也涉及了在低温环境下的劳动保护。
目前,北京、上海、宁夏等地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也提到了低温津贴。上海市明确规定,低温工作环境下的津贴不作为月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单位应按规定另行支付。 201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出台文件,规定了高温高寒天气室外作业的高温高寒岗位津贴支付标准。其中发放高寒岗位补贴的范围是:在零下25摄氏度(含)以下的高寒天气连续作业4小时(含)以上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根据规定,高寒岗位津贴应按月发放,每月230元。
虽然国家有规定,但具体如何实施,不少地方都没有细则,具体是在什么温度发放,发放金额是多少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且,据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低温津贴,监管部门只能对企业进行政策指导和引导,鼓励企业在极寒的恶劣天气向一线、艰苦岗位的职工发放津贴补助,但具体补助金额由企业自主确定。
寒潮来袭,保护劳动者是题中应有之义。高温劳保、高温津贴众所周知,但那些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从事户外露天工作的劳动者,也应以低温劳保等方式,给予更多关怀和温暖。而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寒风中清扫马路的环卫工,在新闻中报道风雪中抢修电线的电力工人,但对于这项原本应有的“权利”,大家却知之甚少。
专家指出,应把低温津贴的温度、工作时长等因素的设定分层级具体化,以便于基层进行操作。同时对长期在低温环境中工作的群体,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免费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并将低温条件下劳动造成的疾病纳入职业病防治范畴。
低温津贴既然有章可循,相关部门就应该早日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不要让这个规定在一些地方成为“纸上的权利”。
低温寒潮对身体的危害
人体健康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特殊天气(如低温寒潮或高温热浪等)会造成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使人体受到强烈的非特异性刺激。低温寒潮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怎样的潜在威胁?
1、“变温”诱发心血管疾病
每当寒潮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统计显示,约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气暴发时病情会加重。
气温骤降导致的寒冷刺激,使人体血管急剧收缩,动脉平均压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心肌缺氧现象加重;为了保持人体正常体温,此时对于心脏的负荷变重,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2、人体调节不善易致感冒
寒潮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是诱发感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寒潮到来时,感冒病人会明显增多。
寒潮为什么能诱发感冒?
一是寒潮所致的暴冷气候使空气的温度显著降低,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的破裂,感冒病毒便乘虚而入。由于气温下降,鼻咽部的局部温度降至32℃左右。这样的温度正适合黏膜裂口内的病毒生长繁殖。同时,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再加上呼吸道受强冷空气刺激,局部血管收缩,使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相应减少,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由于寒潮袭击前后的2~3天内,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骤然下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下下降,给不同类型的感冒病毒入侵以可乘之机。
3、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会加重
完成呼吸过程,空气从鼻腔、呼吸道到肺。低温使得人体吸入的空气温度较低,需要鼻腔、呼吸道甚至肺等器官予以加热,由此加重了这些器官乃至心脏的负担,易导致相关疾病发病或使病情加重。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讲,寒潮到来时,如果呼吸系统不能立即相适应,轻则不适,重则会引发相关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患者都往往病情复发或加重。
4、关节痛是典型的气象病
每当季节发生变化或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之时,患者往往会感到异常疼痛。急性发作时关节局部红肿,有痛、热、无力、运动障碍等感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即干与湿、冷与热、气压高与低和关节痛发作的关系最明显。
当遇到寒潮天气时,温度往往会下降8℃以上,关节活动阻力增加,同时润滑关节的液体的黏度也增加,进一步影响关节的活动能力。如果体温调节功能不佳,关节温度的恢复则更为延迟,就会造成关节功能疾病。
5、低温下容易发生冻伤
发生全身冻伤时,人会先感到寒冷、疲倦、嗜睡、步态不稳,随后出现呼吸困难、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另外可见皮肤苍白发冷,口唇及手指青紫,呼吸、脉搏徐缓,瞳孔反射迟钝或消失。
发生局部冻伤时,人的患处皮肤苍白、冰冷、肿胀、疼痛和麻木。皮肤浅层冻伤出现红斑,皮肤全层冻伤有水泡形成,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冻伤可出现表面坏死,如肢体远端皮肤、肌肉及骨骼全部组织冻伤可造成深度坏死,甚至留下伤残。
低温补贴实施建议
保障劳动者应有的低温津贴,尤其需要通过法律的规定来实现。当前仍然是以规章的形式来规定劳动者的低温保障。规章本身位阶偏低,且是倡导性规定。只有将其修改为法律性条文的形式,方可变鼓励、引导性内容为应然内容,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的几率才会更大,才能避免室外作业人员用帽裤取暖的无助局面。公共部门只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建立强大的实施操作系统,让社会规范更具有使用价值,才能让“低温津贴”从“看上去很美”转变为“确实很好”。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显然不能只依靠媒体“发声”。一方面,公共部门要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市场监督,让“低温补贴”得到全社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要畅通维权渠道,既要鼓励普通劳动者“不说白不说”,也要用切实的举措来保障他们“说了不白说”。此外,还要发放低温劳保用具,提供取暖场所。只有多管齐下,低温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才会都温暖起来。
看过“2017低温补贴政策规定”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