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职场>劳动法规>

关于北京集体合同的条例(2)

朝莹分享

  第二十二条 工作时间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工时制度;

  (二)加班、加点办法;

  (三)特殊岗位的工作时间。

  第二十三条 休息休假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周休息日安排;

  (二)实行非标准工时制职工的休息日安排;

  (三)带薪年休假及其他假期。

  第二十四条 劳动定额标准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生产定额的确定及调整;

  (二)计件工资标准的确定。

  第二十五条 劳动安全与卫生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

  (二)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

  (三)安全操作规程;

  (四)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五)职业健康体检。

  第二十六条 补充保险和福利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补充保险的种类、范围、标准;

  (二)福利制度和设施;

  (三)职工健康体检;

  (四)医疗期、停工留薪期的延长及其待遇;

  (五)职工亲属福利制度;

  (六)法定公益金、福利费的使用方案。

  第二十七条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二)女职工的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

  (三)女职工、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检查。

  第二十八条 职业技能培训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规划;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三)保障和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管理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试用期的条件和期限;

  (二)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的条件;

  (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四)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五)续订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第三十条 规章制度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劳动纪律;

  (二)考核制度;

  (三)奖惩制度。

  第三十一条 职工就业保障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招收录用人员的程序;

  (二)裁减人员的条件和程序。

  第四章 集体合同订立

  第三十二条 集体协商双方的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

  一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二十日内给以书面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者拖延集体协商;一方就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裁减人员等事项要求集体协商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第三十三条 集体协商双方的协商代表在协商前应当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一)拟定集体协商议题。集体协商的议题可由提出协商的一方起草,也可由双方指派的代表共同起草;

  (二)协商确定集体协商的时间、地点;

  (三)了解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议题的意见;

  (四)收集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五)协商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集体协商记录员。

  第三十四条 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

  第三十五条 集体协商会议按照下列议程进行:

  (一)宣布会议议题和会议纪律;

  (二)提出议题一方的代表,就议题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作出说明;

  (三)协商双方就协商事项开展讨论;

  (四)双方首席代表归纳讨论意见;

  (五)双方首席代表在集体协商会议记录上签字。

  集体协商过程中的临时提议,取得对方同意后,可以列入协商程序。

  第三十六条 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

  第三十七条 集体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出现事先未预料的情形时,可以中止协商,双方应当协商确定下次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中止协商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三十八条 经集体协商双方协商一致的,形成集体合同草案。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讨论。

  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并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

  第三十九条 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的首席代表签字,并自双方签字之日起十日内,由用人单位向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自备案之日起十五日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第五章 集体合同履行

  第四十条 集体合同一经生效,集体合同双方应当履行。

  履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对方通报,协商处理。

  第四十一条 集体合同双方应当建立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集体合同一方或者双方每年至少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报告一次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第四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集体合同:

  (一)双方协商一致的;

  (二)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三)订立集体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四)因不可抗力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变更或者解除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规定的集体协商程序。

  第四十三条 集体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内,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续订的要求,双方同意续订集体合同的,协商续订集体合同。

  续订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规定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订立程序。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合同终止:

  (一)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的;

  (二)集体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

  (三)集体合同期满后,一方不同意续订集体合同的。

  第四十五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六章 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六条 用人单位报送集体合同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首席代表和协商代表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居民身份证号码;

  (二)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通过集体合同的决议;

  (三)集体合同正式文本;

  (四)注册登记证明。

  第四十七条 集体合同双方经协商变更集体合同相关内容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第四十八条 集体合同双方依法解除、终止集体合同,应当自解除、终止集体合同之日起十日内报送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九条 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的书面申请;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组织协调处理。

  第五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受理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应当结束协调处理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协调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五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就某些协商事项不能达成一致的,应将继续协商的有关事项予以载明。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变更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工作岗位的,应当恢复其原工作;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解除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劳动合同的,原劳动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给职工一方协商代表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拒绝或者拖延进行集体协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五条 因集体合同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导致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及时改正,集体合同继续履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集体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管理和监督集体合同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区域、行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相应的用人单位推选的代表进行集体协商,签订区域、行业集体合同的,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看过“关于北京集体合同的条例”的人还看了:

1.北京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

2.集体合同经典范本3篇

3.2016北京劳动法

4.北京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5.2016北京劳动法工资

935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