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跳槽机率
2016年如果你要跳槽,成功的机率还是挺大的,而且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去努力,会有一定的惊喜与震撼。凭你的能力,最后还是会成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6年跳槽机率,以供大家参考。
2016年跳槽机率:
据某招聘网站的调查报告曾显示,2015年下半年求职市场竞争激烈,冬季全国平均一个职位有36.8人争抢,职场竞争最激烈时,成都曾出现白领57.6人争一个岗位。就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跳槽互联网就真的“划算”吗?
近日,领英发布的互联网人才升职报告,专业服务业、电信业、电子业、金融业、消费品制造业和文化传媒业是流入互联网最多的六大行业。其中,转入互联网行业的初级人才占比约70%,初级职位人才跳槽到互联网后最易升职,而高级职位人才升值比例仅13.5%,但学历越高升职几率越大。
在六大主要行业中,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位人才跳槽进入互联网企业后的升职比率分别为35.3%、21%和13.5%,呈递减趋势。相比之下,初级职位人才跳槽到互联网后最易升职,而高级职位人才升值比例仅13.5%,大多数人才为“平行流入”互联网行业。
从职位来看,流入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总体升职比率为31%,从消费品制造、文化传媒行业转入互联网升职比率较高,达到35%以上。
另外,数据表明,电信、电子等行业人才转入互联网行业时面临的竞争较为激烈,平均升职比率也相应较低,均在30%以下。
这份报告指出,流入互联网并获得晋升的初级人才中,在重要的技能中排名前三的大多都是原行业的基本功,如专业服务行业的营销能力、电子业的编程能力、金融业的金融分析能力和传媒业的编辑能力等。而在原行业里已经是中级和高级职务的人才,更多因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大局观获得了晋升。其中“企业战略研究”和“项目管理”两项,几乎成为了中、高级人才进入互联网后升职必需具备的能力。
此外,拥有较长工作经验、较高学历和较坚实技能基础的从业者更容易在转入互联网行业后得到晋升。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在学校和职场中培养的行业洞察力和管理技能,会拓展职场人士转入互联网后的晋升前景,帮助其胜任更高级的职位。
没有上升空间
孔方是郑州一家房产公司的策划主管,节后上班第一天,他向公司领导递交了辞呈。
今年是他入职的第三年,虽说做到了主管,但考虑到现在的工作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年前,他已经筹划跳槽。
“选择节后跳槽,一是考虑到工作一年要有始有终,二是年终奖也拿到了,至少在经济上不会太受伤。”孔方说。
想试试自己的能耐
如果说孔方跳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小章则属于说走就走型。
“没有提前找工作,就是想离开,离开现在安逸的工作,逼自己一次,不留后路,看看自己的能耐有多大。”
老家在许昌的小章也是节后刚上班就提出辞职,他是做设计的,用他的话说,硬技术在手,不愁找不到工作。
趁年轻出去闯闯
郑州的胡亮早就想跳槽了,可他还是等到年前最后一周才辞职。
“我在等一个时机。”他认为,春节后大多数公司会制订全年工作计划,有利于融入新环境。
胡亮跳到了南京一家网络公司。在朋友看来,家在郑州并且收入也不错的他没理由跳槽,可他不这么想,“趁自己还年轻,出去闯闯不是很好吗?”
90后职场人
跳槽概率大
据多家招聘公司统计,春节后是“跳槽”高峰期,“金三银四”便是形容这个时段。河南商报联合河南一百度做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6.7%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春节后跳槽。
调查显示,13.6%的受访者认为,春节后很多公司都会制订全年的工作计划,这时候跳槽,有利于求职者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春节后,很多公司都会吸纳新鲜力量,这时跳槽,可供选择的单位会更多”的比例占到33.3%。
九博人才网的职场专家石林认为,一方面市场经济程度化越高,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多。
春节是个特殊时期,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生活迁徙,都将这种职场人内心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恐惧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冲击和落差感加速年轻人将心理波动转化成行动。
另一方面,随着90后进入职场,与80后相比,90后更相信生活的不确定性往往意味着更大成功的可能性,希望尝试新生活。
另外,石林觉得,职员完成自己的工作,获得应得的报酬,选择拿到年终奖再跳槽,无可非议。
支招
跳槽要目标明确,切忌盲目
石林指出,首先跳槽的人应该弄清楚跳槽的目的是什么,其次评估目标行业的风险、前景,最后才是薪水。
在石林看来,年轻人频繁跳槽并非都没有价值,关键不在跳槽数量的多少,而是你在曾经工作的公司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自身不足之处。
他认为,跳槽能让你的成长、发展步调与职业规划不断磨合、匹配,不在于频率和次数,而在于职业规划实现的节奏和进度,要深思熟虑,不要盲目。
智联招聘郑州分公司魏老师也认为,跳槽是每一个职场人都应该三思而后行的行为,无论对个人发展负责,还是对企业发展负责都不应该“说走就走”。
跳槽的职场人想必都希望能够谋到一份“好工作”,究竟什么样的工作才称得上“好工作”?智联招聘给出了六项标准:薪水和福利保障、家庭、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个人影响力、个人兴趣。
他认为,对于个人而言,“好工作”的定义不尽相同,工作只有适合没有最好,只要符合自己发展就称得上“好工作”。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定下目标,大踏步前进,因此,所谓“跳得高”和“跑得远”需要职场人细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