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求职故事
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求职路上奔波,那么你们需要一些成功的求职故事激励自己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应届毕业生求职故事(一)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本人情况:
女,211小本,经济类相关专业,几枚奖学金,无背景,基本无实习经历,上海本市户口
最大爱好:文学。
offer:1.中国银行 2.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选择了中行)
在大学四年里,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那件事了:阅读主流和非主流经典文学作品。这里不忘晒下钟爱的作家名字,有共同爱好的我们来默默共鸣一下。
(莎士比亚、乔伊斯、王尔德、萨基、拜伦、海明威、欧亨利、纳博科夫、卡夫卡、茨威格、张爱玲、严歌苓、洛夫、萧红、鲁迅、巴金、老舍、曹雪芹、柳宗元、李白、李商隐、罗曼罗兰、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契诃夫、毛姆、易卜生、惠特曼、萨克雷、菲茨杰拉德。)
进入正题。我从今年10月份开始找工作的,四大一直不想去,只随大流地申了KPMG,也在笔试后被BS.被以讹传讹的传说吓死,说进四大要折寿脱发的,那么宁愿错杀高薪职位也不冒这个险。
但人的心态是很微妙的,当周围的一群不怎么出挑的人都个个拿了四大的offer,还弱弱地曰:作为保底工作吧。姑娘我淡定是淡定,不过也毕竟是活人有感觉啊。
于是银行招聘大战打响的时候,我开始一个不落地网申。关于网申,我对四大的英文网申已经极其不耐烦,开放性问题很想砸电脑。幸亏咱们中国人设计的网申没有那么多恶心的开放问题,于是我耐着性子填完了第一份网申。并把文字比较长的以后要重复填写的内容复制在一个文档里,以便日后方便粘贴。后来确实轻松很多很多。工农中建加股份制商行,一共申了11家银行。
笔试:东西太多,没有时间按照应届生上好多热心帖子所写的历年真题复习,有几分能耐使几分能耐。过了绝大部分。当然,发现四大行的笔试题是托业的东西,大家有时间还是按照帖子经验多看看行测、所申银行的公司概况知识(考到工行logo的含义,公司文化,都是选择题,瞎蒙的),专业知识不用太担心,问过很多最后通过的人,都觉得和大学学的教材内容差别较大,中行的三小时笔试上机测试,我在专业知识部分几乎全部选B,竟然过了。
面试:看到一句很搞笑的总结:股份制银行基本上是这样面试的:自我介绍算一面;随便问两句算二面。时至今日,连中国银行也是这回这样的。不用紧张,今年取消了莫名加奇妙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群面。两轮都是单面。五对一or三对一。
面试最大的心得和经验:
1.与所有亲朋好友、老师等等,交流面试该说些什么,头脑风暴很管用。把所有人的意见都写下来,他们比较了解你,众人的意见综合会逐渐拼出一个比较完善的自我介绍、优缺点、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位这个公司等等问题。我就是用这个办法的很管用。既能够真实反映自己,不夸大,又能够讲的比较全面完整。
应届毕业生求职故事(二)
关于找工作,许多人告诉我要参考薪资待遇,参考前景发展,参考团队关系,而我,在找工作时,心里有一个默默的期许……
在24岁本命年,我成为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受什么影响,非新闻专业的我对新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新闻业有着莫名的好感,觉得那里离社会正义很近。所以,在求职时,我将媒体作为自己的方向。
毕业年,同学之间的话题少不了找什么样的工作、去哪里发展。当大家头头是道地谈着房价怎么样、哪个城市如何、工资待遇如何、哪个工作更稳定时,我却来一句“我想进一个报社”。这与大家激昂的论调、对未来的“宏伟”蓝图似乎不太相符,所以总是换来一句“为什么”,或者是类似“新闻工作压力大工资低”这样的提醒。在大家眼里,考公务员或者选择银行、地产、互联网这些朝气蓬勃的行业,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是一种像“政治正确”一样的“求职正确”,因为这符合大家的预期和考量尺度。当然,也有同学听到我的打算后,说了句“有理想”,我想潜台词应该是“不现实”。
为了避免过多的解释,我以“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的态度参与大家对未来的规划,而心里默默守着一个不太愿意告诉别人的理想。不过,在刚开始找工作时,理想渐行渐远,而将我自己的理想遮蔽起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是心里的惶恐和焦虑,以及对名和利的向往。
去年9月一开始,海量的校招信息扑面而来。突然感觉平时离自己很远的企业一下子就触手可及了。这时我的想法是,既然我感兴趣的行业还没有开始校招,那我就先投其他的,保个底呗。不过,这一保底,保得没有尽头,看一个心动的就投一个,被光鲜的标签牵引着,感觉不投几个,就失去了未来似的。一个理解我的好友劝我:“既然你想从事新闻行业,那就安心地等待媒体校招,就算你现在找得再好,反正最后也不会去。”很有道理,但是没有办法安心,一是觉得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进入理想的报社,二是当大家都马不停蹄地找工作时,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紧张的气氛,而在这气氛中,如果我停下来,难免会焦虑不安。可能在一个群体中,大家不由自主地会相互比较吧,而且当别人来问你找工作情况时,如果自己一无所获,的确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的坚守。
当同学拿到offer时,虽然并不羡慕,但多少会有一点压力。有同学一天参加两场或三场面试,每天连轴参加各种宣讲会,包括互联网、地产、电子、家电……他说,现在找工作那么难,找一个差不多的就可以了,不跑一跑怎么能找到工作呢?似乎是这样的,在这个信念下,他一直跑着。跑,是毕业生的求职日常,每天都在宣讲会或者去笔试面试的路上。我虽然没有像同学那样转战于各个宣讲会,但内心也是焦躁着,多少也参加了一些与目标不一致的招聘。只求一个保底,实际上这个保底只是对自己没有意义的安慰罢了,或者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已。
面试的时候,像其他面试者一样,我穿上西装皮鞋,把自己打扮为成熟稳重的模样,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对理想的追求也被职业的装扮掩盖了。面试官经常问的两个问题是,你的专业和你选择的行业并不是很一致,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你有哪方面的能力?我内心的想法当然是:“这哪里是我想要从事的行业?只不过是想在找到理想工作前给自己保个底罢了。”可是成熟稳重装扮的我,怎么能将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呢?当然是绞尽脑汁地把专业、能力、实习经验往岗位上挂,再贴上一些“热爱”“踏实”等看起来能说服人的标签,就能蒙混过关了。这些经过加工包装的回答,虽然有违内心,也没有新意,但多少还能获得一些面试官的认可。
后来,拿到了一些企业的offer,虽然这些企业都还不错,有些还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但我没有一点高兴的感觉,反而更加不安。因为这些行业跟我的兴趣理想相差甚远。按照我以前的想法,找工作应该像是找对象,两个有缘人相遇,彼此看上了眼,然后牵手走下去,愿意为对方付出。而我的求职更像是推销员,把自己当作待价而沽的商品,贴上漂亮标签,掩饰了真实的本质,着急地寻一个把自己带走的买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面试时,一位面试官非常善意地提醒,找的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未来的职业路径,所以应该慎重。我深表同意,不过当时为了通过面试仍作出了违心的选择。后来想想,这样的选择是对双方的不负责。
好在11月一些报社开始了校招,我就专攻报社招聘,很幸运地通过了两家报社的笔试。面试前,老师打来电话关心我找工作的情况,当她得知我要去报社面试时,她开玩笑地说,“去一个这么没有前途的行业啊”。玩笑过后,老师根据她报社同学的情况,给我分析了记者编辑工作的情况。中心思想就是,单位很靠谱,工资也比较靠谱,但工作任务重、发展空间有限,不过支持我的想法。大家的看法很理性也很现实,对未来的发展来说,这的确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内心对新闻的冲动,对正义感的追求,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加入这个行业。
不过情怀归情怀,兴趣归兴趣,这些是个人选择的动力,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人家考虑的当然还是实打实的经验和能力。虽然我有过一些调查访谈经验和作品,但没有媒体实习经历。在一家报社终面时,报社领导严肃且带有一些质疑地问我:“你说你很想从事这个行业,但我看你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实习,你是不是没做过这方面的打算呢?”一下子把我问住,我如实地把自己的相关经历告诉了他。很幸运,最后拿到了offer。后来,又参加了两家大报社的招聘,一家笔面试算比较顺利,而另一家面试时,虽然有所准备,但由于表现紧张,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说,找工作靠的不仅是情怀、兴趣,还有能力,当然临场表现也很重要。
现在我已经拿到还算理想的offer,如果接下来还要继续找工作的话,那也肯定是找新闻相关的。所以,以后注定是要在这个行业里奋斗了。虽然在当下找一份稳定、有保障、有“名分”的工作才是大家认为“靠谱”的选择,但是,我真的对离社会正义很近、能够探索社会问题的职业很感兴趣。这种想法或许有点儿理想主义,没有考虑到现实的种种。我爸妈也更希望我考公务员,但是当他们了解我的想法后,对我很支持。很感谢他们。
我对未来的看法和选择或许过于乐观了,用我们爱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现实”。多年以后,我也许会变得很现实,成为一条被社会挤扁、失去理想的咸鱼。但在我对理想还有冲动的时候,就让我先去追求吧!
应届毕业生求职故事(三)
题记:我早已有这个想法,记录我这一年多的求职故事,可一直懒于动笔,今天终于提笔,写下这段时间的真实感受,在此愿与各位共同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怀着对这座城市的憧憬与向往,毅然辞去了原来在东北一家国有公司稳定的工作,加入了都市寻梦的行列。刚来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便捷的交通,发达的资讯,高耸的大楼,拥挤的人群,每天都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快速变迁。奔走在人群中,看着周围行迹匆匆的身影,有时我也会想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为寻找心中的梦想而四处奔波呢?不知道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能不能容得下我这个外来的寻梦者?
也许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在那个非典肆虐的季节里,我如愿进入了一家外资的公司,虽然薪水不是很多,但毕竟在这个城市里开始了自己新的职场旅途。公司里,每日的工作繁忙而紧张,凭着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及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职位一路攀升,从刚开始的一名普通职员,到后来的运作主管。一年中,我走遍了公司的各个部门,不同的工作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但唯一不能理解的就是公司频繁的人事变动——在不到短短一年中,运作经理像走马灯似的,一连换了四五个,往往是刚混个脸熟,又换了一个新的面孔,这也构成了我决心离开公司的主要原因。虽然我的职位还是颇令人向往的,但我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合同到期前一个月,我递交了我的辞职报告,逃离了这个为之奋斗的单位,踏入了漫长的求职之路。
可能因为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专业以及重点大学的招牌吧,我的面试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基本上每周都有面试的机会,大大小小的单位不下三四十家,跑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经历了太多的面试故事。
我去的第一家单位是比较著名的跨国物流公司,位于闹市区。约好的时间是早上10:00,可到了10:30,门外已经聚集了一大帮人,就是不见有关人员来。大家就这样在外面苦苦等待,终于有人匆匆走过来,招呼大家入座,大家呼啦一下挤进办公室。不会吧,这么多人要竞争同一个职位?看来大单位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一阵狐疑中,人事主管拿出一沓厚厚的册子,分发给大家。呵!又是卷子呀,从小到大,都不知做了多少份,又要开始与它“亲密接触”啦。
卷子发下来了,好家伙,足足十多页,这那是招聘呀,简直就是智力测验!不单说这满卷的e文,就是各种图表符号以及逻辑运算的题目就已经够受了,好在自己的e文能力还可以,可以从容应付。我就怀疑这种题目对实际的工作有多大关系,估计只是测试大家的智商。可惜时间过得太快,要交卷了还有不少题没做,但我还是比较自信,我能保证自己做题的准确率,就等结果吧。
考完后,我随便询问了其他人,原来他们应聘的是别的职位,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冲突,心中有了一点底。但后来收到的一封人事部发来的mail,打破了我等待的好梦,信中陈述了对我的情况已经基本了解,不符合单位的招聘要求,希望下一次继续参与云云(既然不符合要求,干吗通知我来呀)。就这样,我与这家单位擦肩而过,不过唯一感谢的是该单位还能给我回复招聘结果,后来的很多面试经历则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很快我接到了第二家单位的面试电话,这是一家港资的物流公司。面试是在一位女人事经理的询问下进行的,除了一些基本的问题:如你的工作职责,以前的工作单位等,便是一大堆各种问题:如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单位,你有什么优点,你有女朋友吗,你的职业目标等等。询问整整进行了四十分钟。对这些问题,我一一作答。不过,整个过程给我的感觉比较沉闷,就像提审犯人似的。末了经理一句“回家等消息吧,有机会我们会通知你的”,我知道自己又与这家单位失之交臂了。
大概在一周后,在我基本已经快要忘记这个面试时,我接到了该单位的复试电话,这次是一位副经理面试的,问题也是如出一辙,面试进行得还比较顺利,末了,又是一句——“回家等消息吧”。回家后,又是满怀希望地等待,不过这一次却是长久的等待,没有回音。
时光又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单位还没有搞定,自己心里还是非常着急,但是这种事情也不是急就能解决的。好在我又接到了一家台资企业的电话。这家单位在市郊,我足足坐了两个小时公交车才到达目的地。这是一家比较著名的从事it业的台资企业,从外部看,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每进一道门,总有人询问,最后还是在一位小姐的带领之下进去的。
开始又是先填写履历表,走了这么多家单位,这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不到一分钟,便轻松搞定;下来是心理测评,通过测评,可以知道你的性格适合不适合应聘的职位,还是蛮新鲜的。这家是生产笔记本的,自然用笔记本测试啦。测评题目也是门类齐全,各方面的知识都有:管理知识、英语应用、统计数学、网络常识以及办公软件操作。好在自己还有点理论基础,不到半小时,便答完所有题目,交卷。
测评结果很快出来了,比较令人满意,与所求职位的性格完全符合,这下该没有问题了吧?没有,还得过一关,还得和主管面谈。我等了足足快一个小时,终于见到了直接主管,主管问的问题现在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我还是比较优秀,回去等消息吧。然而这次又是无果的等待。
我本来是不打算应聘日资企业的,怕就怕语言关,(本人对日文一窍不通),好在这家单位没有要求,还是试一下吧。很快我接到了他们的面试电话,开始了又一次的面试经历。好家伙,有三个面试官!听他们说这次是公司各部门(人事部、营业部、运作部)联合面试。面试开始,人事部门问了一些对底下员工的管理考核的相关问题,运作部门问了一些实际运作问题,凭着自己以前的工作积累,我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来他们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开始为第二轮面试作准备,课题是制作一份sop(标准操作流程),这也没有问题。以前我虽没有自己亲自制定sop,但是对sop还是比较熟悉的,花了整整两天,终于做出来了。一周后,带着我的劳动成果,又开始了面试。面试同样比较顺利,完了,那位经理还说:“好,你的理论知识比较齐全,下周要安排你去现场实地考察,这才是你最关键的考试。”
我满以为这次接近成功了,在家耐心地等待着。谁知等了整整一个礼拜,还是没有动静。莫不是他们忘记了?打了电话过去,经理接了电话支支吾吾,又说我们现在人手少,暂时安排不了人带你,再等等吧。我说你就给我个明确的答复,什么时候可以。“下周三,一定可以”。有了这个答复,我还是欣喜了一番,都到这份上了,就再耐心地等待吧。不过结果却还是——无情!
经历过这么多面试,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以及财力,自己真的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那里?难道偌大的一个上海滩,容不下我这个外来的寻梦者吗?我不甘心,但现实如此残酷而无奈,耳畔仿佛又传来了费翔的歌声——“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虽然我的行囊还不至于空空,但我却不敢回去面对家人焦灼的眼光,面对朋友善意的关怀。
窗外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回到了自己温馨的家,尽享天伦之乐,我却不知道明天的归宿在那里,只能在心中为自己鼓劲,默默祝福。虽然梦想尚未实现,但我会继续努力,直到永远。相信有梦就有远方,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