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个人感言
脱贫培训主要是教会贫困人家生存技能,提高他们的收入。因此,参加过脱贫培训的人员,应当认真记录自己当下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脱贫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脱贫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中国共产党95周年华诞来临之际,近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超良来到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向阳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蒋超良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巴音朝鲁书记,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蒋超良首先来到老党员王起江家中。今年83岁的王起江入党已有58年,他的妻子聂玉珍也是一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都长期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工作。蒋超良坐在炕头,与两位老人亲切攀谈,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健康情况。他说:“两位老党员、老同志始终奋战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线,尽管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然发挥自身优势,带头践行党的宗旨,积极带领村民推动农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定各族人民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需要继续发挥老党员、老同志的作用。请你们放心,各级政府一定在医疗保障、困难救助等方面加大力度,让广大老党员能够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老党员陈井云是在建国前入党的,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如今,已近90岁高龄的陈井云因患病长年卧床。蒋超良走进屋里,与陈井云亲切握手。陈井云床边摆放着“两学一做”学习材料,他拿着党章说:“我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还要把学习坚持下去,一有机会,我还要继续为党作贡献。”老党员的话让在场的同志非常感动,蒋超良说:“老党员、老同志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仍然心系党的事业,坚持参加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永葆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体现了较高的党性觉悟,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我们要学习和传承好老党员、老同志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统筹起来,自觉加强党性锤炼和政治修养,深入学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头尊崇党章,站稳党和人民立场,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杨永柱是向阳村向坡屯一组的党支部书记,他和妻子都身患疾病,因而致贫。蒋超良与杨永柱促膝交谈,详细了解家庭经济情况和身体康复情况。蒋超良鼓励他说: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生活困难党员,我们会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希望你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表率,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省政府秘书长刘喜杰,省直有关部门和长春市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脱贫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为了更好的服务临澧经济建设,大力改善民生,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加大我县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出色完成本年度下达给我校的培训任务,今年我们在上级相关部门委托和授权下继续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积极进行招生宣传,精心组织教学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安置。学校招就办、培训中心、阳光办充分发挥就业培训的职能和资源优势,在县委、县政府、农业局、商务局、教育局等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相关处室密切配合,结合我县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劳务市场需求现状,运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截至12月中旬,我校本年度共完成培训任务2363人,并转移输出(安置就业)1800多人,为调动我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我校一年来开展的各项技能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领导,才能使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我们根据阳光培训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做工作,并向县阳光办汇报申请,取得支持。学校在原就业指导、培训中心基础上增加工作人员,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临澧职业中专学校阳光培训工程点”,由学校校长龙建华同志直接领导,工会主席刘召群同志主抓,康心权同志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开展工作。领导机构的确立,为确保顺利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摸清情况,开展宣传,落实工作。
今年初,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和教育培训资源的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大致掌握和摸清了我县劳动力资源和与之有关的培训资源情况,为正确指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寒、暑假教学时间和教学设施相对比较空闲的有利条件,组织人力物力,深入全县多个乡镇和县工业园区多家企业、安福镇大型宾馆酒店及家政服务场所,同乡村干部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并与安福工业园多家企业和县城部分商场酒店建立订单式培养关系,并取得了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他们参与完成培训学员的招生工作,并积极介入具体培训,学校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企业承担学员相应专业实训岗位的提供。这个阶段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培训(共完成电工培训两个班次,学员79人,残疾青年培训31人,驾驶员培训1100人)和就业安置工作(学员全部安排在广东的名优企业和县工业园区的大企业上班),并积累了就业培训工作的经验。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中又开展了家政服务专业200人的培训班,向这部分即将走向社会的新的劳动者传授操作的具体技能、如何适应社会、怎样保护自己,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并在实训工作开展的同时完成了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就业安置工作,安置率100%。目前学校就业办对已就业几个月的学员跟踪调查情况显示,培训学员就业巩固率超过97%。
(三)精心组织实施,开展培训工作和转移就业工作。
在职业技能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充分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好就业培训基地。利用我校教育资源优势,和县工业园区企业联合开展就业培训的招生工作,企业和社会需要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我们需要企业和社会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校企签订订单式联合培养合同。和县农业局联合组织农民培训,邀请县农业局的行业专家到我们的培训课堂授课,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专家熟悉操作生产流程和具体生产技能技巧。他们现身说法,以师徒的务实培训方法,在生产岗位上手把手地教会学员掌握一门具体的劳动技能(比如柑橘的栽培与管理、打蜡技术等专业我们邀请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管早平,县柑橘办主任陈轶林等授课),达到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目的,与此同时学校又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如把培训班办在乡村、送技术下乡,方便学员上课,实训课部署在就业企业现实生产岗位上),加大了岗位实训的力度,力求培训的现实效果,在具体岗位上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大部分的培训经验,不断提升学员培训品质。这些培训工作都是在和乡村干部以及县工业园区及服务行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完成的。在目前复杂的用工和就业环境下,我校培训中心的这些工作获得企业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因此,培训完毕之后的安置工作顺理成章,安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之后的就业跟踪情况显示:这些学员的就业情况稳定,平均工资超过1500元,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表示了较高的满意度。
二、培训工作的特点与取得的成绩
(一)、培训涵盖范围广,培训量大。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我们涉及到了农、工、商等行业,渗透一、二、三产业,具体的培训工作涉及到如下方面:
1、阳光工程培训。我们对本县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有计划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今年我们举办了特色职业农民培训、柑橘栽培及商品化处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培训等,一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300人。
2、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我校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文件精神,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供需对接、从业保障等工作,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家政服务就业,扩大了家政服务消费。这项工程作为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工作,有利于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解决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县工业园区技术人才培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作为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积极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更新观念,为本地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力争探索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一年来,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新路子。我校与县工业园区德泰电子厂、安福气门,凯元纺织等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年来我们为这些企业共培训技术人才553人。
4、驾驶员技能培训。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县车辆、农机拥有量大幅度提高,但驾驶员培训相对滞后,驾驶员安全意识低、驾驶技能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提高全县广大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确保安全,我校驾驶员培训中心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授课,授课内容为法律法规、理论知识、交通规则和实践操作技能等。
5、社会伤残青年就业培训。农村残疾青年也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做好我县农村残疾青年的就业工作,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县残联对全县农村残疾青年劳动力进行了摸底登记,并通过个人访谈、实地专访等方式对农村残疾青年进行调查了解。初步摸清了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状况和制约因素,并准备分期分批对他们进行培训,为他们就业提供保障。今年此项培训开设了电子、服装两个专业,共培训学员31人。
6、农村电工技能培训。为了适应"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农电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全面提高农村电工的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县电力局将我县农村供电所人员的技能培训纳入了我校的年度培训计划。针对这些补充到农村供电一线的“新鲜血液”,学校培训中心认真分析了队伍的现状,查找薄弱环节,在理论上及技能上制定了一套完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补什么,提高什么,通过培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培训工作体现了“三个突出”。
1、突出了实用性,为本县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我县工业园区培训了大批急需人才。一是依托县工业园区用工企业重点开展岗前培训,在德泰电子工业园,安福气门,凯元纺织等重点用工企业开展定向的岗前培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截至目前,共培训5期553人次,其中留园区就业550人。二是针对农村特色农民开展阳光培训培训,目前学校阳光办在佘市镇、烽火乡、文家乡共完成培训300人。三是依托学校培训基地开展驾驶员培训,目前共培训8期1100余人次,下岗职工再就业(家政服务)培训200人。四是做好就业服务,免费推介就业,培训的残疾青年31人已全部上岗就业。督促工业园区和企业不断优化用工环境,努力提高学员培训后转移就业率。
2、突出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提升。一年来的培训,我们树立了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着力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我县柑橘生产的主产区文家乡、烽火乡、佘市镇开展了多期培训班,帮助橘农学会栽培与管理、指导他们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收入。
3、突出了社会稳定与脱贫致富这一重点。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本年度,我们开展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贫困劳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掌握了实用的职业技能,成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低收入群体的脱贫,为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双丰收。我们通过多方整合社会资源,以多种方式组织技能培训,为家境贫困、身体残疾、失业失学的城乡青年提供免费就业援助服务。使得不少学员通过学习和培训,取得了相关的上岗证书和技能操作证书,为他们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培训活动开展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培训学员的顶岗实习共挣回工资160多万,培训的2000多学员有的在外务工,有的在县工业园上班,收入不菲,有的在家运用所学技术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都实现了经济收入的大跃进。
三、存在的问题及明年的工作要点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一年来的培训工作在各方的努力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培训工作依然还是任重而道远。主要反映在农村劳动力对培训工作认识上的不足,我们宣传工作力度做得也还欠缺。在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也遭遇了深入农村宣传费用高、学员配合不积极、授课效果不好等现实情况。因此学员的招生工作,认识水平的依然还是今后工作的难点。一些农民工对培训学习和培训就业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企业急需人力是事实,因此学员更加注重培训机构介绍“好的工作”,所以就业培训工作的宣传以及让学员明白提高务工的品质还是当务之急,应当让他们懂得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具体地掌握一门生产技巧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招生宣传工作还应当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一些,和一些信誉好,效益好的企业结合更加密切一些,充分了解企业急需怎样的人才,就业者需要怎样的务工环境。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职业技能培训才能真正有效开展下去。第二是培训的经费还是十分的有限,不能在一些人力资源紧缺的行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培训工作,为农民工上岗前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岗位实训的指导工作,例如电工培训和家政服务等,这些行业急需能够掌握一定操作技巧的,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和较好的敬业精神的务工人员,但是这些培训工作需要时间较长,学习的内容较多,费用相对较高。本年度,我们尝试开展了这些专业培训,就遭遇了经费问题,我们非常遗憾没有能够为学员提供更加细致的培训内容。因此这些专业的培训,既要邀请较好的有丰富的就业一线操作经验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并且是有针对性的教材,又要控制紧张的培训费用,培训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二)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对我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支持,增加对就业技能培训经费的投入;二是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建设,调动各种力量,疏通就业渠道,保证畅通,扩大培训后就业率;三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招生队伍,在做好学校招生工作的同时也做好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工作,将国家的惠民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精神传达到全县各个角落。同时利用我校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现有的就业资源网络和长期合作的就业企业资源,为培训学员做好实训和就业安置工作,扩大培训学员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明年的具体培训工作中,无论是培训招生、培训教学(授课、实训)、就业安置都应当加强同周边兄弟学校的交流和学习,加强对学员和用人企业的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及时总结和检讨培训工作的不足。在招生和就业两块工作上做得更加细化,以务实精神切实做好具体工作,积极探索具有临澧特色的职教培训新模式,争取更好地完成年度培训计划,为临澧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脱贫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内容'>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对政府来说,不仅要走出“扶贫等于救济慈善”的误区,还要支持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不仅要帮贫困群众解近忧,还要为他们想长远。贫困群众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针对性地送政策和知识下乡,送技能上门,增强其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能力;贫困群众有需求的扶贫项目,要创造条件、支持开发。如此,才能彻底改变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贫困群众一时之困,还要让他们看到凭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牢牢记住这一点,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韧劲,找到精准扶贫的路径,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脱贫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