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赏析句子六种方法

惠敏分享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例句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赏析】“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例句4:《鼓神》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

  (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赏析】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4、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1:“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例句2:“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3:“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1:“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2:“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6、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例句2:“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第二部分:如何答题

  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

  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附录: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二、内容归纳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三、文言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④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45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