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阅读题答案

淑航分享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阅读题目以供大家学习。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阅读原文: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fxgr--“香格里拉--fxgr--”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fxgr--“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fxgr--”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fxgr--“纯朴的大自然之子--fxgr--”。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fxgr--“大自然之子--fxgr--”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fxgr--“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fxgr--”,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fxgr--“发现--fxgr--”的专利权。--fxgr--“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fxgr--”,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fxgr--“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fxgr--”。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fxgr--“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fxgr--”。同样,--fxgr--“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fxgr--”,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fxgr--“自己发现自己--fxgr--”的做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fxgr--“世外--fxgr--”,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fxgr--“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fxgr--”了,什么时候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阅读题目: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丽江。

  B、洛克是为了--fxgr--“把灵魂融入这方水上--fxgr--”而来到丽江的。

  C、对--fxgr--“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fxgr--”的观点,本文作者是赞同的。

  D、本文认为,--fxgr--“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fxgr--”,但香格里拉的确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

  E、香格里拉在汉语中的意思并非是--fxgr--“世外桃源--fxgr--”。

  22、作者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4分)

  (1)--fxgr--“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fxgr--”的含意是什么?

  (2)香格里拉--fxgr--“发现自己--fxgr--”的含意是什么?

  23、作者认为加莱亚诺的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请根据文意写出--fxgr--“偏见--fxgr--”的含意(4分)

  24、这篇散文中

  (1)为什么作者认为--fxgr--“世外桃源--fxgr--”的说法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

  (2)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6分)

  香格里拉知识点拓展:

  香格里拉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之一,市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滇、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也是“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截至到2014年,香格里拉市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乡,共有6个社区、58个行政村。

  2011年,香格里拉市年末总人口为174585人,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人口密度为10人/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市份之一。2011年,香格里拉实现县级生产总值359580万元,市级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总产值的比重为9.4:38.3:52.3。

  香格里拉市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等景点。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

  1996年10月,在云南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启动了。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州府中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2年5月5日,举行了更名庆典。

  香格里拉市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地带,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依次出现六个气候带。属典型的“立体农业气候”,其气候特点为:

  1、季风气候 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的交替控制,干湿季节分明,6—10月阴雨天气多,雨量占全年降水量10—80%,形成湿季。11—5月晴天多,光照足,蒸发量大,雨量占全年降水量10—20%,形成旱季。

  2、立体气候 县境内雪山耸立,河谷深遂,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从海拔 1503米 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 5309米 的哈巴雪山顶,依次有河谷北亚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县气候幅宽、带窄形成“一山分四季”的典型立体气候。

  3、高原气候 县境内处于偏北回归线3°25′,以大小中甸坝子为主的香格里拉高原,平均海拔 3450米 ,一年四季太阳辐射能充裕,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无夏,平均温 5.5℃。但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白天增温剧烈,夜间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大,干季气温日较差可达 30℃ ,可谓“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

  4、地形小气候 香格里拉地势南低北高,南部迎南来暖湿气流,降水相对于丰富,气候湿润,北部则相对干燥。香格里拉地形结构复杂,各种气候类型相嵌交错,同一气候垂直带内又有森林气候,草原气候,湖盆气候等单个小地形气候,形成“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4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