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惟有少年心阅读题答案

淑航分享

  《惟有少年心》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人生难能可贵的是留有一份少年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惟有少年心》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惟有少年心》阅读原文:

  ⑴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⑵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摩着它的苍老。天青色的封面泛灰得很厉害,边角都磨成了弧型,突得盖不住下面的书页。封底已经没有了,两根锈光了的书钉还在坚持。几道灰白的褶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10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⑶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妈妈担任校长的小学里。那时的农村小学还是五年制,十岁小学毕业已经不慢了。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⑷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⑸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有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我不敢用力,却又很想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⑹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 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就压在课本上。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还记得,当时是很在意有没有把老师的讲解完整记下来,所以也不管盖没盖上课文,只是急速地写。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其实到了现在对这些课文仍然愚钝得很,何况那时年幼呢?

  ⑺“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那时哪里懂得这些文字含义的深邃?老师说好,就用打着圆圈的线画了出来,当堂背得滚瓜烂熟却也不认为有多好。

  ⑻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有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飞色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印象颇深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

  ⑼“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是一位吴姓老师的朗读,语调里淡淡的忧伤和略带忧郁的眼神,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⑽“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疾言厉色、煞有介事。我记住了这位姓潘的语文老师,也记住了贾雨村的虚伪。

  ⑾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 “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记得在学生中间还有这样的说法:学生用红笔是对老师的不敬,不能用红笔写人名。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相比规规矩矩、老成持重的蓝、黑色,红色自然醒目得许多。

  ⑿纸上醒目换种颜色就行,人生的醒目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⒀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想我以前哪里是个能在板凳上安安稳稳一坐四十分钟的孩子!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就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⒁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⒂童年依依,昔我往矣,童心邈邈,今我来思。

  ⒃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选自《散文》2008年第2期)

  《惟有少年心》阅读题目: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尽量( )

  ②烙印( )

  ③愚钝( )

  ④煞有介事( )

  2.请就文章第五自然段中加粗的句子进行赏析。

  3.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请结合文章第⑶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

  4.快乐的往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在当时读过的课本上找出了哪些童年踪迹?

  5.作者既然说“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就应该对自己“眉飞色舞”的朗读记忆犹新,而他却说已经记不得了,印象深刻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两位老师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6.文章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7.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童年学习生活的几个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少年心:有对文章囫囵吞枣的茫然,有对含义深邃的文字的不解,有语文课上当众朗读的快意,还有老师眼皮底下的快活……请结合你的童年体验,谈一谈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学习生活片段?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1.①jǐn②lào③yú④shà

  2.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把旧书中的内容比做波澜不惊的大海,表现了作者回忆过去时新潮的澎湃。

  3.作者5岁入小学,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中学。正常学龄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作者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了初中。

  4.课文的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压在课文上。

  深邃的句子(老师说好的句子)用打着圆圈的线画出来。

  师生的当众朗读。

  写在书中的自己的颜色都是蓝色黑色的。

  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成为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

  5.用意:用自己眉飞色舞的朗读衬托老师令人难忘的朗读,有力地突出了老师的朗读给我的印象颇深,产生的影响之大。

  特点:吴老师——语调里淡淡的忧伤和略带忧郁的眼神让人记忆犹新。潘老师——以疾言厉色、煞有介事的特点表现贾雨村的虚伪。

  6.点明文章主旨:对童年的怀念,对“无处寻,惟有少年心的感慨。”扣题,与文题“惟有少年心”相照应。

  7.结合生活,言之有理即可。“略”。

  《渡河少年》阅读原文: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只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①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锉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②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衫活像五彩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地跑了。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③数年后,少年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渡河少年》阅读题目:

  1.概括选文中少年的性格特点。

  2.选文中画线句①采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少年当时怎样的心理?

  3.“我”在选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4.你认为“撑船老人”是个怎样的人?少年为什么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

  5.选文画线句③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渡河少年》阅读答案:

  1.倔强、有志气、有毅力、有恒心、能吃苦。(只要写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2.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如果学生答“神态描写”也可以);表现少年气恼、困惑、迷惘的心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3.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令人可信。(答出“线索作用”给2分,进一步阐述“真实”、“可信”给l分,计3分)

  4.认真、呆板,善良、慈爱(“认真”和“呆板”答出一点即可给l分,“善良”和“慈爱”答出一点即可给分);因为老人当初的一句话,触痛了孩子的自尊心,“逼”得他只身渡河,久而久之,练就了游泳的本领。

  5.这位少年从中学时代“游”到了事业有成的今天。

    31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