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苏秀适中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芷琼分享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苏秀适中》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秀适中》诗词阅读原文

  苏秀适中①

  (末)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④苏秀连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苏秀适中》诗词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苏秀适中》诗词阅读答案附解析

  14. BE。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不是“引用”,而是“化用”。E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B项“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错误,诗句的内容发生变化,这是化用。

  15.特点:雨大,及时。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要抓住原诗中的“一夕骄阳转作霖”可知及时;“溪流岸岸深”可知,雨大。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古诗词阅读答案 苏秀适中① (末)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古诗词鉴赏。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如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2702851